周美云
摘要:小學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時期,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維發展正處在關鍵階段,教師更要采取高效的思維培養方法進行語文教學。在此時,學生已經擁有了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思維課堂的構建能夠將語文學習結構進行優化,利用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語文學習效率,提升語文學習興趣。基于此,本文從思維課堂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思維課堂構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并提出相關優化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課堂;課堂有效性;趣味性
前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語文教學的愈加重視,語文考試難度也隨之提升。在這種背景下,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一起重新探索最有效的思維課堂教學策略和趣味化的語文學習方法。所以在小學這個語文學習關鍵階段,利用思維課堂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十分必要了。同時,思維課堂的構建不只是著眼于當前的語文學習,還能讓他們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更加輕松。
一、什么是小學語文學科的思維課堂構建?
思維能力,簡單來說是學科思考能力。思維課堂即發展小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課堂。“思考”則是指人們在思維活動的基礎上,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然后帶著嚴謹、務實的眼光和態度對待我們面臨的每一個問題,然后用嚴肅的求知欲去探索和發現問題的實質,進而掌握正確的認識、處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其是一種與人類認知的基本規律發展相一致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從而幫助學生形成一種科學的思考方式,確保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刻有效,內涵豐富,充分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二、思維課堂的優點
思維課堂是一種直接通過思維情境進行教學的方式,其方法是非常簡單直接的。它主要是模仿我們生活中的具體思維情況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能夠接受,也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生活中的應用。這種特定的思維課堂情境,實際上是再現了我們生活中的場景,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與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生活十分符合,另一方面還改變了傳統的枯燥灌輸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地將知識學以致用。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進行生活運用,就是語文課程的突破點。思維課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方式體驗生活中的知識,并且進行思維活動,從而加深了學生的思想深度,增加了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意識,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三、小學語文趣味高效思維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發散
小學生處在理解和表達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學習傾向性和隨意性較大。所以教師在設計語文課程的時候,要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環節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引發學生的興趣。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經常有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就可以通過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進行思維延伸拓展,促進語文學習思維發散。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元日》《清明》等詩詞教學中,可以以“我國傳統節日”為核心,讓學生聯想相關節日,可以根據季節、習俗、美食進行聯想,這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中,學生就可以產生思維聯想,如“端午節吃粽子”“重陽節登高”等,這時候語文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也樂于參與其中,學習興趣也十分高漲。
(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在頭腦風暴中提升學生思維水平
小學語文思維課堂的構建,應該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漸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引發學生對教學話題發表討論,各抒己見,進行頭腦風暴,提升課堂活躍度,加深思維深度。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海上日出》內容時,可以合作開展以“旅游和風景”為主題的討論活動,并融入各種風景的相關因素,比如“大海”“日出”“沙灘”等,學生在進行旅游相關對話討論時,進行合作探究和頭腦風暴,促進語文表達能力和語文實際寫作應用能力的提升,進行思維的碰撞和互動。讓學生具體了解知識形成的邏輯和過程,親身體驗語文文章的內容和景物,并置身其中感受語言魅力,增加其情感體驗,增加學習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展開創造性地語文場景想象,促進語文思維的拓展。
(三)運用對比式的思維導圖,實現學生思維的拓展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記憶力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語文作為一個人文學科,面對眾多的語言學習知識,學生的記憶力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結構優化,旁征博引,促進語文思維知識網絡的不斷發展。而對比是最直觀、最易理解的思維導圖形式。通過簡單淺顯的思維導圖對比,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內容和思想,拓展思維。例如,二年級下冊的《村居》和《詠柳》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的景色,但是具體所描述的景物又有很大的不同。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對比式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學習兩首古詩時進行多維度的思維導圖對比,包括寫作景物、寫作對象、思想感情方面的。首先《村居》描寫的是春天兒童放風箏的場景,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詠柳》主要描寫對象是楊柳,表現了楊柳在春天的形態。只有在思維導圖中呈現這樣清晰的對比,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提高。
(四)閱讀之后開展辯論賽等思維實踐活動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之后提煉出讀后感,其次讓學生了解辯論賽的規則。然后要選擇符合小學生學習生活和身心發展特點的辯題進行理解,圍繞話題讓學生展開辯論。同時在組建辯論隊伍時,要考慮到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思維發展水平,進行良好的搭配。教師在教學中,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要對教育觀念進行更新和創新,要注重在辯論中對學生思維方向的引導。在組織讀后感辯論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性,讓學生處于辯證活動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觀點,積極引導開展各種思維拓展和思辨活動,讓學生學會思維表達,助力高效趣味的思維課堂構建。
結語:
總之,發掘有效的小學語文思維課堂構建策略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的必然趨勢,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個人成長產生長遠的實踐價值。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為了建立有效思維課堂不斷努力探索,為學生塑造廣闊的語言和邏輯思維能力平臺,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通過高效的語文思維課堂,最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文學科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文新.以多思善疑,發真知灼見——淺談小學語文思維課堂訓練策略[J].2021.
[2]賀娟.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知識向語文思維轉化的有效策略探討[J].2020.
[3]羊旦.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知識向語文思維轉化的有效策略[J].學苑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