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川
摘要:高中生在面對高考的巨大壓力下,搞好教育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對知識的理解。高中歷史知識分布較為零散,若不采取科學、高效的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對高中歷史的學習熱情。學校、教師、學生要齊心協力,進行教學改革,才能使高中歷史課堂充滿生機。教師要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把枯燥乏味的高中歷史知識,變成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對歷史的認識進行深刻的探究,以歷史發展的規律來反映現實生活,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歷史。通過對知識的對比,可以增強對歷史的認識,使學生更加注重對歷史的學習,從而保證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在高中歷史課上,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不能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從而高效地促進高中歷史的教學。
1、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創建的重要意義
在高效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根本是學生的發展。它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發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領導作用,師生相輔相成。在這個過程中,這種思想與高效課堂所提出的“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需求是一致的。在高效的課堂上,教師要巧妙的將“教”與“學”融為一體,將單調的課堂變成充滿活力的、充滿感情的的課堂,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一種全新的體驗,使每位學生更有興趣、更有信心地學習歷史。在這種情況下,枯燥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種精神上的需要,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高效地消除這種厭學。高效的課堂,能增強學生的溝通與合作能力,更好地發揮團體的作用,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在小組討論時,教師給予恰當的指點,這樣才能達到共同進步,消除差異的目的。而且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歷史分數,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勝利。
2、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剖析
2.1重復的教學內容
高中歷史的相關內容,一般都是在初中歷史課上進行的,因為高中歷史的知識點比較復雜,和學過的歷史知識有一定的重疊,這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也會讓學生感到疲憊,從而影響到高中歷史教學的效果。其次,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更注重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全面的發展,沒有把科學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僅僅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教學中,教材的內容會變成重點和難點,重點是讓學生不斷地記住關鍵知識,而不是讓學生去了解各個知識點的關系,讓學生去背誦,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
2.2傳統的教學方法
當前,高中歷史課依然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不但教學手段單一,而且在教學內容上,教師總是重復地把試題頻繁的進行講解,沒有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個知識點的關系,知識的掌握也是分散的。一些不重要的內容,教師只是簡單地說了一遍,并沒有特別的說明,這就更不利于學生對歷史背景的深入了解,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只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卻不能讓學生養成一種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影響到以后的學習。
3、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
3.1營造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就必須要創造出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知識,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教師通過創造情境,高效地培養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情境中深刻地理解和了解這一歷史的發展過程。每段的人類歷史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與反省,把每一段歷史當作素材,既可以使學生對歷史進行反思,也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各個歷史事件的重大意義。比如,在學習三國鼎盛時期的歷史事件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問:“三個國家為什么不能一統天下,三個國家之間的爭斗,卻從來沒有人站在巔峰,怎么會這樣呢?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和課文中的內容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逐漸意識到,國家間的斗爭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而是方方面面的。隨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了有關三國的紀錄片,紀錄片中講述了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讓學生能夠更好的了解這個時期。同時,教師還可以把劉備、諸葛亮、關羽、曹操、孫權等三國名人用微課的形式呈現,上傳到相應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對有關的人物進行全面的理解,從而擴大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更好地反思那段歷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適當地引入情境教學,可以高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問題的使用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首先,教師應以提問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在提問后,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將知識系統整合起來,以解決新問題。例如,在《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一節中,教師可以問:鴉片戰爭中入侵中國的國家是誰,入侵的方式是什么,從中國得到了什么?通過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的指點和總結,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庫,并通過思維導圖將其畫出,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適當整合課余的資源,以拓寬學生的眼界。單純從課本高中學習歷史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有關的視頻來拓寬學生的眼界,充實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比如《百家講壇》、《世界歷史》、《大國崛起》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后進行觀看,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3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與傳統的黑板相比,多媒體的出現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場變革。利用好多媒體,可以大大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不但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相關的教學,還可以播放與歷史相關的視頻,既能“引生入勝”,又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的認識。歷史課中有很多關于歷史的知識,如果一味的死記硬背,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而且還會造成記憶混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
4、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課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進行教學方式上的變革。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把課余的資源整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識,解決學生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同時,幫助學生建立相關的知識網絡,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歷史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顧小燕.核心素養下如何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新課程,2021(18):200.
[2]趙江濤.新課改理念下如何用創新思維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吉林教育,2019(11):59-60.
[3]馬芳.以生為本視角下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山西青年,2017(09):158.
[4]鄔文娟.新課改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6(19):93.
[5]商國策.關于新形勢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18(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