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思政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尤其是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同時提高初中各學科教育的質量。因此學校思政課堂迅速成長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思想政治教師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愈發沉重。迭部藏區初中學生由于受到來自學生家庭環境、學校因素、教師個人因素、民族文化及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其思政教育融入學科教育的效果還有待提高,通過提高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有機融合水平,達到二者良性發展的目的,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文章旨在探討在迭部藏區提高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有效融合的一些嘗試,以期達到借助課堂這個載體,在初中學科教學中提高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實現良性發展的目標,踐行新時代人民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迭部藏區;思政教育;初中學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9-0025-04
進入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堂迅速成長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陣地,思想政治教師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愈發沉重。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德樹人。雖然迭部藏區學校的德育工作已有長足的進步,學校的育人效果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要經歷中考簡拔,面臨青春期、叛逆期,學生的德育思想工作復雜且具有挑戰性,需要精心引導。迭部藏區初中學生由于受到來自學生家庭環境、學校因素、教師個人因素、民族文化及社會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其思政教育融入學科教育的效果還有待提高,通過提高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有機融合水平,達到二者良性發展的目的,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文章旨在探討在迭部藏區提高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有效融合的一些嘗試,以期達到借助課堂這個載體,在初中學科教學中提高教育的質量與效果,實現良性發展的目標,踐行新時代人民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
思政教育融入初中學科教育的內容應主要圍繞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等。為提高學科教育的質量與育人的效果,嘗試將思政教育融入迭部藏區初中各學科教育,總結了一些經驗與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文史法學科教學,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史法學科教學中結合專業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賡續革命文化等,嘗試了以下幾點:
(一)漢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迭部藏區初中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強弱不一,自我效能感高低不同。這導致學科教學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追求學科及格率而忽視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導致了各個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不高的結果。比如迭部藏區初中學校語文課教學多側重要求學生對字詞句等基本知識的識記,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初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作為語文專任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對提高教育效果有著重要作用。激發學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自主學習的動力,讓學習習慣、學習態度都有大的轉變。讓學生在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實現啟智潤心的目標,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預期效果。比如在初中八年級的《語文》第二單元《海燕》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積極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海燕的象征意義的理解,逐步滲透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避免課內單一枯燥的講解閱讀學習,課后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學習方式,努力激發迭部藏區學生學習漢語文的內驅力,有效地轉變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黨史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包含著四個學習模塊,也可以將其分為有關道德層面的和有關法治層面的內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出發,精選最基本的知識原理,展現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進程,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在課堂教學內容中有意識地融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黨史知識與典故,有助于培養學生對祖國和人類的責任感,從而讓學生逐步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貢獻的人生理想。迭部藏區的藏族學生生性活潑開朗、疾惡如仇,有很強烈的民族團結意識,更是具有崇尚民族英雄的情節。比如在講述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與政治協商會議、民族政策時,將發生在迭部藏區的黨史故事——《紅軍在迭部》,讓學生充分了解發生在自己家鄉的黨史故事,將學生的崇尚英雄的情節轉化為愛國之情,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融入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典故具有明顯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習讓學生們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時代責任,增強藏族學生為什么而學的責任感。
(三)歷史課堂中植入迭部藏區獨有的本土文化資源,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
初中歷史課程共有六個學習模塊,被分為世界史和中國史兩部分。初中歷史課教學內容,以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為基礎,挑選了最基本的經典內容,展現人類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歷史進程,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在迭部藏區從歷史演進過程中,出現的諸多政治、經濟、宗教演變,極大地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活與社會活動,也孕育出了迭部藏區獨有的藏區本土文化、鄉土人情及風俗,這些內容極大地影響著藏區人民的生活,與學生的學習也緊密聯系。從這個角度看,初中歷史課教學如果能夠很好借助這一獨特之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植入迭部藏區獨有的本土文化資源,實現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初中歷史課中,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推動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正面作用。比如在中國古代史的學習中唐代部分,教師就有意識的給學生提供了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故事,突出了文成公主出嫁的歷史意義,同時松贊干布作為古代藏族統治階層的代表性的歷史人物,本身就是藏族學生心中的偶像,具有天然的親近心理。這些都有益于學生接受基本的歷史知識,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還比如在講述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部分時,結合毛澤東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迭部藏區的革命事跡,尤其是讓學生了解毛主席等革命家在挽救了中國革命的迭部臘子口戰役的經過,讓學生們切切實實充分了解偉人身上的愛國情懷和崇高的革命理想,為了人民犧牲自身一切的革命精神。這樣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一步形成民族自豪感,達到歷史課上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725DF99E-94EE-4FAC-AB89-8D49135B6B22
二、 數理化學科教學,結合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數理化學科是迭部藏區一部分學生的弱勢科目,學生對數理化科目有一定的恐懼心理,究其原因與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長期養成的學習方式、習慣有一定的關聯。藏語學習體系對學生的數理化學習更產生直接的影響,學生需要將所接收到的漢語信息翻譯成藏語,思考后用漢語輸出信息。這對學生學習數理化科目產生了不利的一面。但是數理化學科教學完全可以結合本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于培養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主要了嘗試以下幾點:
(一)數學課堂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課程通過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學習,除了掌握學科知識外,還獲取了這些知識的產生、演進發展、最后以命題定理規律甚至是問題呈現出的結果。數學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向學生展示了科學嚴謹的邏輯推理、恒等為原則的歸納轉化等變形,讓數學課堂成為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空間。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務實求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比如在學習九年級數學《二次函數》時,先從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逐步認識二次函數,歸納總結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利用函數的圖像的作法,用多媒體繪制其圖像,進一步掌握二次函數,最后通過函數圖像發現總結二次函數的性質,讓學生探究其具有的一般性質,完善研究函數的方法。二次函數的應用是檢驗學生學習二次函數基本知識、基本方法的最佳載體。這體現出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進一步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物理、化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追求真理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迭部藏區初中學生對外界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受學生家庭環境的制約,相對較為閉塞。學生對外界的新鮮事物和發生時事事件的關注程度不高。因此,在初中物理化學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充分的擴充課堂容量,不斷增加課堂學習內容的新鮮度,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化學的興趣,提高克服困難的意志,進而激發學生強國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值得注意的是在迭部藏區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物理化學知識對自身的作用不大,對今后的發展沒有幫助。迭部藏區學生選擇學習理科的人數明顯偏少,大部分集中到了文科科目的學習。倘若在初中物理課堂中能不斷鏈接生活中用物理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諸多案例,就能夠很好地改變迭部藏區學生對物理化學科學習的認識。比如在課堂上鏈接一個關于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視頻,讓學生親自通過對機動車的剎車距離的測量,推算出機動車司機在緊急狀態下采取制動措施的時間,從而判斷出交通事故中機動車司機是負主要責任還是行人負主要責任。這些課堂環節加深了學生對知識改變人生的理解,引導學生改變物理知識只覺得上學只是學一個實用性的技術解決個人的生存問題的誤解,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追求真理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 生物、地理信息學科,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環保理念,培植學生愛國之情、強國之愿
迭部隸屬于甘南藏區,也是安多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整個藏區的生態屏障。迭部藏區的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生態環境優越,文化資源豐富,具有很強的教育功效。迭部藏區學生自身喜愛自然環境,具有很強的生態保護意識,具有追求綠色生活的愿望。對初中地理、生物、信息技術的學習情有獨鐘,這一點是專業學科教師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關鍵點。在八年級《地理》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關于自然災害的學習,了解我國的自然災害的分類,通過史書中有關自然災害的詩句來讓學生初步感知自然災害的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了解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生活實踐等具有的重要影響。接著用圖片展示生活中存在著各種類型的自然災害,也可以通過地震、滑坡塌方、泥石流小視頻,講授氣象災害與地質災害。逐步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常見自然災害的分布及形成的原因。利用多媒體技術動態展示典型的類型,加深學習的效果。最后拋出一個與學生相關的迭部生態修復的短片,任課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迭部生態惡化的前因后果,然后通過課件圖片資料共同分享迭部本地的生態修復歷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理解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樹立環保理念,培植學生愛國之情、強國之愿。
四、 體育健康學科,注重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激發學生提升全民身體素質的責任感
在體育健康學科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奮斗有我的信念、激發學生提升全民身體素質的責任感。體育課堂中傳承迭部藏區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幫助學生形成民族自豪感。迭部藏區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豐富,具有很強的教育影響力和生命力。以迭部縣為例,該縣的傳統民族運動大力士摔跤項目、足球運動等,運動條件良好、足球運動項目也有很強的群眾基礎,學生在課余時間都能自發地開展。在初中體育課中有意識地利用迭部藏區傳統體育文化及獨有的民族文化資源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嘗試。這樣做可以促進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對迭部藏區歷史進行感知、理解和探究,體現了初中體育教學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則,也使得初中體育課教學更具開放性和彈性,提高了迭部藏區體育課程資源在初中的使用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 藝術活動學科,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藝術活動學科教學中要堅持以美育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迭部藏區文化多屬于安多藏區文化,藏族民族文化特色鮮明,藏傳佛教文化盛行,學生深受藏民族文化的影響,生性好動,在生活中喜歡載歌載舞。在音樂美術等藝術課教學中任課教師能及時鏈接充滿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不斷幫助學生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文明的精髓,以美化人,進而把握當今社會所發生的時代巨變,正確而理解自身所擔負的時代使命,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社團活動課中積極開展藏族特色的藝術活動項目,如唐卡繪畫社團、藏式木炭畫社團、藏式書法社團、藏式彈唱社團等,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又受到了藝術的感染與熏陶,也將藏族文化加以傳承和發揚光大。在學校課余時間舉辦的活躍學生學習氣氛的活動,也為藏族文化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在舉辦校級的校園歌手大獎賽、校園之星評比、學生藝術書畫作品制作評比以及藏文書法作品交流展演活動等,不僅增加了迭部藏區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感性認識、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審美與人文素養,而且加深了迭部藏區學生對時代精神的理性認識,增強了文化自信。
總之,新時代教育立德樹人的號角已經響徹神州大地。每個學校都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初中各學科教師也不辱時代之命,都在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整合優化課程資源、努力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科教學工作中來,努力提高初中各學科教育的質量,推動學校教育質量整體提質創優。因此,各學科教師也更加深刻理解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了實現這一時代任務的宏大目標,就需要初中各個學科教師都要發揮學科教學教育學生、培育德行的重要作用,滲透思政教育是新時代賦予迭部藏區任課教師的一個重要使命,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金林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彭青青.初中德育的現狀、困境與創新探究[J].新課程(下),2012(9):167.
作者簡介:楊志英(1966~),男,藏族,甘肅迭部人,甘肅省迭部縣藏族中學,研究方向:中學思想政治。725DF99E-94EE-4FAC-AB89-8D49135B6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