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胡月(1988~),女,漢族,安徽六安人,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摘 要:語文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時期學習的重要科目,在如今新課程改革和深化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語文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地位被不斷提高。如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是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優化課堂的上課結構并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地解決閱讀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推動學生逐漸養成語文閱讀能力。因此,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核心素養為語文閱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多個角度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養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8-0026-04
一、引言
在新時期的教學過程中,學科教育優化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首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針對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承擔起為學生打好文學基礎的責任。并且在學生接受小學教育的時候,是他們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培養語文閱讀能力和其他語文相關素養的關鍵階段。在這一目標下,教師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現狀,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相結合,從不同的方面對閱讀教學進行設計,推動學生的語文素養的養成。
二、核心素養與閱讀教學的含義
在對核心素養進行理解時,可以從它的定義入手,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有的、適合他們個人成長的并且滿足社會進步需求的品格特征和重要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義務階段課程標準》中曾經著重強調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其中指出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元素,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語言、文字,增強學生的文學積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想法,與作者精神上保持一致,讓學生真正地實現學有所思、學有所想、學有所得,這種做法不但可以協助學生完善其思維結構,還提升他們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我們在進行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核心素質作為教育過程中的指導思想,從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文章運用能力、語文思維模式、日常審美能力等個人品質的角度入手來探索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在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中,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出發點,明確語文在小學課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創設小學語文趣味閱讀教學情境
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的理解可以從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日常思維模式和審美能力等幾個方面入手來對核心素養的相關內涵進行理解??偟膩碚f,就是學生可以通過讀懂文章的內容來獲得他們個人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夠積累有關的字詞、語言素材,應用到他們的寫作和實際生活中。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能夠增強他們的語言思維能力和文學素養,感受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美好。在進行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時,應該從閱讀教學入手,創設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的教學環境,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和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設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閱讀文章的能力,培養學生在閱讀時能夠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綜合性培養的目標。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曹沖稱象》一文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總結文章的核心內容,就是曹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對大象的體重進行測量,然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學生在具體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思考文章的內容,在了解相關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然后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通過對文章的關鍵字、詞的聯系來對文章的具體內容進行概括。教師可以通過對這一段總結的字詞,將字詞進行打亂來讓學生分析這個字詞屬于文章的哪一個段落,為什么能夠得到一個這樣的結論。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減輕進行閱讀教學的難度,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豐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方法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曾經提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閱讀的方法,養成日常閱讀的習慣,并且能夠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那么,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針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狀況來對教學過程進行創新是如今核心素養要求下教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夠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閱讀文本,學生需要掌握不同的閱讀的技能,比如精讀、略讀、泛讀等閱讀的方法。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需要注重對課堂教學的優化,及時地調整閱讀教學的方式,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通過對文章的結構分析情感把握的相關方法,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真正實現語文素養和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嫦娥奔月》中相關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從網絡上尋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對課文中的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視頻播放完以后,教師可以布置與課文閱讀相關的課后作業,讓學生自己解決文中陌生字詞問題,然后教師在課堂中對文章進行講解時,再對文章中的重點字詞進行著重強調。而且教師在布置課后閱讀作業時,可以提出一些關于閱讀的問題,比如為什么嫦娥要奔月,文章中提到的人物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的等問題。通過這種創新型的閱讀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語文素養。
對閱讀方式方法的研究也可以利用合作閱讀的方式,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合作閱讀可以提升學生閱讀的效率,還能鍛煉學生與其他同學溝通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方式的創新的過程中,可以從合作閱讀的角度入手。在進行合作閱讀時,教師可以先設置一些閱讀的問題,讓學生在合作閱讀的過程中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教師在合作閱讀分組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優勢和劣勢,保證每個閱讀小組的成員能力的大體一致。例如,學生在閱讀《父愛之舟》時,教師在學生進行閱讀前可以提出一個思考題,如大家在生活中感受到父愛的事情是什么呢?然后教師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合作閱讀,對課文中不懂的知識進行合作解決。然后在小組內分享個人關于父愛的經歷,讓學生在分享自己經歷的時候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進行合作閱讀的過程中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
(三)積極組織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
閱讀教學應該是貫徹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的,在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都是通過課內外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的。因此,閱讀教學可以采取這種與語文教學模式相結合的課內外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以后,選擇與課堂中講解的知識點相一致的讀本來組織課外的集體閱讀活動。這種閱讀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整體閱讀的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運用聽、說、練等一系列閱讀文章方法的教學。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美好,提高他們個人的審美能力。而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活動設計時,應該貼合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過程,對閱讀活動的創新應該從易到難進行設計,能夠讓學生在課外的閱讀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培養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課文中《讀不完的大書》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文章中的知識進行延伸,與課外的活動相聯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春游活動等課外項目,與自然進行深入的交流,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好,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在提升他們個人閱讀素養的同時,樹立保護環境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優化閱讀內容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優化閱讀內容來對閱讀教學進行優化。學生閱讀的內容不僅要讓他們了解到基礎的語文知識,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從中得到一些個人體會。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方式創新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閱讀內容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對閱讀內容進行規劃。首先,可以對語文教材進行整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以語文教材為出發點,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語文教材的課文順序來對閱讀的內容進行編排。但是在進行語文教材整合的過程中,可以打破傳統的按課文順序進行閱讀的方式,將課本中的不同課文通過其內容的相似之處進行聯系,從多個層次鍛煉學生語文閱讀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墨梅》這一詩篇時,可以與《白樺》的相關內容和知識相聯系。比如這兩篇文章都是描寫植物的,對這兩種植物,學生可能都沒有很深刻的了解,但是通過對這兩種植物的相似的品性入手,讓學生對不屈不撓等相關品質有更深刻的了解。然后學生在兩篇文章的閱讀過程中,能夠鍛煉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其次是課外資源拓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對課本知識的講解,還應該對課外資源進行拓展。教師可以通過對與課文中教材知識點相類似的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源進行收集。就拿上文中所提到的兩篇課文為例,在進行這兩篇課文的相關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網絡上尋找與白樺樹、墨梅相關的詩句和文章,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將這些與文章相聯系,激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對學生閱讀意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小學時期是其發展的重要階段。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意識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自主閱讀,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進行閱讀拓展。在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時,可以通過增加閱讀的深度來展開,對于教師而言,在進行閱讀拓展的時候,可以通過課堂閱讀教學方式來增加學生閱讀的深度。并且教師在進行深度拓展的時候,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狀態和對這種教學方式的接受程度,根據學生對閱讀拓展的反饋來調整閱讀拓展的角度。此外,教師在進行閱讀拓展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對學生閱讀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控制,還要對拓展的內容進行創新,增加拓展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課外閱讀,發現閱讀的樂趣。
例如,在學生閱讀課文《黃繼光》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對黃繼光的事跡進行深入的講解,對與他相似的人物事跡的講解來使學生了解相關英雄人物。在對和黃繼光一樣的英雄人物的講解時,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來使學生對英雄人物有一個具體深入的了解。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且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對閱讀廣度的拓展,教師可以從拓展閱讀范圍方面入手。對于學生而言,其對外界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希望能夠了解到更多的自己從沒有認識過的事情,對閱讀的拓展能夠從這個角度進行展開。教師通過讓學生了解自己沒有見識過的東西來讓他們感受閱讀的魅力,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日常的閱讀,培養他們的個人閱讀能力,開闊學生的眼界。例如,在進行《海的女兒》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海洋產生了好奇心,并且希望能夠親自感受到大海的魅力,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對大海的知識進行講解,利用已有的材料讓學生感受海洋,教師還可以向有關海洋的地理知識進行延伸,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對海洋的認識,拓寬自己的眼界,培養閱讀的意識。
(六)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學生在進行閱讀書籍的時候,不僅要掌握書籍的核心思想,還要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夠促進自身的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革教學方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且進行高效的師生互動,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清楚互動的獎勵機制。在每次課程結尾會統計每一位學生的分數,會對得分最高的學生進行獎勵,并且會在下一次課程做表揚榜。學生在上課前就對本次課程有了期待,就會在課堂中積極地去進行自我展示。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面臨作業壓力以及升學壓力,所以學生會有較多的消極情緒。當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容易出現厭學心理,并且此階段的學生情感非常的脆弱,且容易比較敏感,這是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因此,在進行閱讀書籍的過程當中,要讓學生進行模仿學習,克服困難,并且正視自己的情緒,同時通過閱讀有趣的書籍來排解消極情緒,從而讓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情緒。在設計互動環節的時候,需要合理地選擇合適的書籍進行閱讀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書籍的難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閱讀部編版小學語文必讀的書籍《昆蟲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記錄自己喜歡的昆蟲,然后以昆蟲的視角去寫一篇讀后感,去感受自然之美。通過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與記錄,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分享。通過閱讀《昆蟲記》,學生能夠認識各種種類的昆蟲,并且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激發自身對大自然的熱愛。
(七)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來,進行小組合作,感受不同的想法,同時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深度體會書籍的情感。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平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愛上閱讀。教師用親切的態度和親切的語言進行教學,認真回答學生的問題,把對學生的投入當成朋友的友誼和溫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語文閱讀氛圍中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深度運用和審美能力。例如,在閱讀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草房子》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兩兩分組,然后讓每個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學生抓住細節描寫,走進桑桑的內心世界。通過書籍的閱讀與學習,學生能夠將在學習過程當中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情感的表達方式遷移到生活當中去。
四、結語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科目,并且閱讀教育是語文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課程革新和深化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對閱讀教學模式的優化來讓學生體會閱讀的美好,并且提升他們的個人素養。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該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閱讀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韋仁偉.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散文百家,2020(7):168.
[2]李茜.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新作文:教研,2021(4):189-190.
[3]陳慧文.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9(103):23-24.
[4]蓋成剛.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科學咨詢,2020(7):239.
[5]張茂榮.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分析[J].語文課內外,2020(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