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楊云(1966~),女,漢族,重慶人,重慶市求精中學校,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摘 要:高中英語作為我國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品質成為廣大英語教師積極討論與研究的熱門話題。據此,文章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指向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設問為研究方向,針對當前我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指向學生思維品質培養設問的文獻進行恢復,通過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素質培養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繼而提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指向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設問措施。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培養;設問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0-0097-04
通過對“思維品質”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思維品質主要以“思維的深度、靈活性、系統性”“思維的獨創性、思維的敏銳性”和“思維的批判性”為主,新課標視域下,英語核心素養作為教師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與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實踐能力成為廣大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據此,文章以高中英語教學中思維品質培養的設問為研究方向,旨在為促進我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及發展提供理論指導與幫助。
一、文獻回顧
思維素質培養對學生將來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林崇德教授認為,“思維素質”又稱為“智力素質”,是指“人”在思想活動中所表現出各種特征和各自差異。林崇德教授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提出:“培養學生的思維素質是智力開發的關鍵。”英語課程教學也十分重視學生思維素質培養。《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突出英語學科核心能力,即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素質和學習能力。《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再次強調“思維素質”。另有學者認為,思考批判性主要體現在有理性懷疑能力,不盲目地接受別人意見。創新思維是指敢想、敢變、敢做。培養學生思維素質,有助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分析兩者之間異同,促進語言知識和技巧協調發展,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話語中所蘊含的態度、情感、價值觀,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不斷增強文化意識,形成跨文化意識,也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思維、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此外,兩次課標強調思維素質,充分體現思維素質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充分體現思維素質的重要作用。
二、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素質培養現狀及問題
高中階段是學生思想發展的“黃金時期”。然而,在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注重的是詞匯、句型、語法等方面內容,而教師設計問題則是針對文本一些細節,通過閱讀學生就可得到答案。這種教學問題設計太過淺薄,僅注重文本表面意義。此外,教師在進行有關篇章內涵教學時,往往只是一種形式,而不是以篇章為基礎,缺乏有效性、可操作性和深度。有些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往往采用訪談、小組活動等方式,而忽略任務與篇章之間的適應性。
總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著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唯分數理論局限性,以及閱讀教學設計單一、深度不夠,教師缺乏思維素質培養。所以,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指向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設問措施
(一)情景化設問
情景化設問泛指將閱讀問題具象化及情景化表達的一種設問形式,主要體現在學生閱讀之前提出問題可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情景化閱讀。通過閱讀課前教師可用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有效分析,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思考。
例如:以“Wildlife protection”一課為例。在正式閱讀前,教師可提出問題,學生會根據問題來考慮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和它們的居住地點。在這個時候,教師可利用這一單元主題來指導學生發散性思考,并提出問題如:How to protect the wildlife?當學生興趣被激發后,他們會和當時的教學環境相結合,在與別人進行問題交流中,使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此外,閱讀時學生對文本信息的預測、分析、質疑、辨別、推理、總結、評價都是幫助學生達到深入閱讀理解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利用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學習的主題。
又如:以“United Kingdom”為例。設問:How much do you know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Can you predict whatplaces will b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places ofinteres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在開放式提問階段,學生們在不同的情景下進行不同的討論,并進行不同的聯想,從而達到對信息的理解與思考的共鳴,同時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對問題討論的積極性,教師可結合多媒體技術及視頻技術,通過視頻動畫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對問題情境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性設問
探究性設問泛指以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某個“點”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問題生動的“面”。疑問能促進學生思考,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重視這種催化劑。通過對學生的有效指導,讓他們可從多個角度來討論問題,深入地挖掘和思考相關細節,從而讓他們在體驗到探究知識樂趣的同時,拓展和深化他們思維。
例如: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為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A fying carpet will take you to see some endangered animals. Where do you want to go?以便培養其思考能力。同時,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及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在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可設定一些帶有邏輯性質的問題,例如The number of these animals is smaller. If you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m, what will you do?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可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們對此問題進行討論后,教師也可提出這樣的問題,例如:Imagine that some body gives you alarge sum of money to spend as you like. What will you do with it?隨著問題的深入,學生的思維逐漸開闊,思維質量也得到有效提高。
又如:以“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一課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When the two persons from different times meet, what will they talk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If you were Pausanias, 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like toask?在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后提問:How many ques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interview?學生掌握文章結構和主旨大意后教師可追問:Do you have any extra questions to ask? Whatother special things or characters would you like tointroduce if you were Li Yan? Why do many countries like China want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while others like Vietnam do not?整堂課上,通過不同層次的設問,引領學生走出思維定式,讓他們發揮想象力,擴展他們思維的廣闊性和思考問題的深刻性。
(三)反思性設問
反思性設問是問題式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為通過對問題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反思、判斷、論斷及推敲,通過閱讀英語教學課程使學生對閱讀內容中的知識有自己認識和領悟,同時在設計問題中引導學生綜合地思考、歸納,并就文章中的觀點、人物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強化他們理解。
例如:“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教師們可在閱讀結束后,就會提出:If you were Wang wei, how will you arrange your trip?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們會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找到其中的不合理之處,然后將其與現實相結合,形成更加完美的解決方案。在此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
此外,“判斷思維”是指“以自己的經歷和事實來判斷別人的看法是否合乎邏輯,合理與否,進而找到真相。”通過對問題的批判性提問,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對閱讀的熱情、對閱讀的熱情,使他們成為一個具有鑒別能力的讀者群。
例如:“Unit 5 Reading: Elia Story”一課中,教師可將閱讀后的活動問題設計成:What is the biggest part?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do you mean by saying “Elia's Story”? Why? Your story is “Elia's Story”. Why do you do it?Are you say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does that mean?這種分層式的問題設計,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判斷能力。
(四)趣味性設問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之一,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及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趣味性因素發揮著積極作用。同時,如教師忽略學生學習興趣愛好,設問中僅限于普通問題及教學內容,勢必會導致學生出現抵觸及厭惡心理。反之當教師提出具有趣味性及引導性的問題時,學生心態就會發生變化,充滿好奇和渴望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就會被教師帶入到知識的海洋中,他們的思維也會隨之活躍,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在閱讀之前,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精心設計問題,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以“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一課為例。教學中可根據學生在國慶節期間返校的特殊情形,設計以下問題:Where have you been during the holiday?你的Travel是什么?學生將自己的親身體驗與體會,說得生動有趣。
(五)層次分明的問題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水平、習慣和學習方式的差異決定了學習內容的層次。如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體會到成功的信心和喜悅,這就需要教師把問題的難度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們能夠找到有意義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以把問題從簡單到困難分成三種形式,分別是:抓住文本表面信息的展示型問題,結合文本信息和自己的觀點的參考型問題,評價型的問題。通過對不同水平問題的解答,使每個同學的思考能力得到持續發展。
例如:“Unit 2 An Interview”一課中,可根據文章的內容,分別設置三個層次的問題:
(六)實踐性問題
實踐性問題泛指在閱讀課文后,學生對課文的信息內容、語言知識、結構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等進行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通過對問題的有效設計,使學生從輸入到輸出的實際應用。
例如:“Unit 5 The History of Elia”一文中,教師可設計問題:我閱讀后的問題是:Are you going to write your name as? What do you mean is to say, what is your purpose? Oh, are you going to give both your life and your life to you, are you living for your life?通過對問題的引導與思考,以此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指向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設問為研究方向,針對當前我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進行分析后,提出若干解決措施,旨在為促進我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指導與幫助。
參考文獻:
[1]賈婷婷.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以新外研版必修二Unit 2課文為例[J].現代交際,2021(19):188-190.
[2]吳濤.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教育科學論壇,2021(20):57-60.
[3]姜海礁.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多模態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探究[J].英語廣場,2020(35):131-133.
[4]劉俊標.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品質培養的實踐探究:以A Material World為例[J].海外英語,2020(1):21-22.
[5]張慧恒.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探析: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為例[J].海外英語,2019(2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