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茜
摘要:項目教學于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的各種幼兒學校中被普遍應用。它強調幼兒在實踐中學習、組織討論、學習理論和實踐的綜合運用和再應用等,在教育實踐中獲得了優異的效果。在具體的課程中,教師要發現活動中的資源,并進行合理的教學活動,并為幼兒的積極探究創造條件。幼兒園的項目教學活動形式是指導幼兒針對某一種感興趣的項目展開主動的探究,幼兒對這一主題提出疑問并主動尋求處理此類問題的辦法。經過上述教學活動,幼兒不僅可以獲得知識,而且可以培養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關鍵詞:幼兒園;項目活動;研究策略
引言:幼兒園的項目教學,是對實際生活中的某種事物(富有教學和探究價值而且是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加以廣泛、直觀地認識、考察、探究,使幼兒們在親身經歷中獲取新經驗和豐富科學知識的一項活動。項目教學中,問題意識往往與環境和材料有關,因此教師要針對幼兒的問題探索狀況及時創造環境,并供給充足的學習材料。下面我們就以項目教學為例,淺談我們運用環境和材料啟發幼兒問題意識的項目活動經驗。
一、針對幼兒園項目教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一)挖掘生活中的資源,靈活開展科學活動
活躍好動是每一位幼兒的天生性格,也是年齡階段幼兒最經典的心理特性。因此古板的教學方式和穩定不變的環境氣氛,注定會讓幼兒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力分散,從而提不起教學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主動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仔細觀察掌握幼兒的興趣,尤其是要在幼兒周圍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從中發現幼兒科學活動資料,組織進行相應的項目教學活動。人們都了解幼兒一般都喜愛小動物,于是教師才能合理地運用幼兒周圍能觸及到的小動物,如小兔子、小山羊、小鳥、魚類等幼兒周圍自然環境中的資料進行研究項目教學活動。由于這種小動物都是幼兒們易于接觸到的,同時又是幼兒都感興趣的,幼兒更易于對它們加以發現和研究,從而更易于達到教育效果。
(二)教學活動要規范,要具有專業理論
教師在項目教學中要把握好各年齡幼兒的活動特點和心智發展規律,找出正確的課程位置和比較完善的課程形式,也要統籌兼顧整個群體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確保每一位幼兒都能主動地投入到課程中并有所獲得,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前班后做好計劃和課程[1]。在活動進行時,教師要主動掌握并盡力嘗試項目活動根據專業書籍提供的步驟來進行,并建立科學的網絡圖,充分發現和運用周圍的資料,能全面掌握幼兒的興趣,按照幼兒的心理需要進行項目,同時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每一環節也要進行具體的引導和支持,予以更多的引導和表揚。
(三)為幼兒的主動探索創造條件
幼兒對某個項目進行活動,是出于對這一事件的強烈的興趣,幼兒必然對這一事件產生了興趣和求知欲,這是幼兒開展探究活動的最有利的前提。幼兒也必須會指出各類社會問題,教師應充分注意這一點兒,并因勢利導促使每個學生通過幼兒自身的社會問題去認知事件解決。針對幼兒在探究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主動指導幼兒去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主動的協助幼兒去查閱信息、查找材料。指導幼兒去拜訪、去訪問,并向幼兒介紹最基礎的內容。
二、針對幼兒園項目教學活動的實踐路徑
1、創設環境,直接引出問題
幼兒的求知欲非常強烈,凡是幼兒喜歡的永無休止的詢問:為什么?還會怎么樣呢?幼兒喜歡進一步的探究和探索。教師要主動創造條件,提供材料,激發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實例一:小雞是從哪里來的?
在每天早飯后,教師可以引導大班的幼兒們到園內進行散步。當幼兒們發現箱子里的小雞有的在啄米,有的還在散步時,幼兒們就會問道:小雞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小雞和母雞長得不一樣?小雞還愛吃什么?讓幼兒們圍成了一個圓圈,對小雞們顯示出了很大的好奇心。
一旦看到幼兒們就對小雞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如果教師從認識小雞開始,再向其他動物遷移,幼兒們就會更加容易地認識動物了。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們天天都去看小雞了,還可以從家中、幼兒園里借來相關的圖片、書本、木偶、動物標本,或者聘請廚房的人員找來雛雞,并設計做保溫盒。將小雞放在保溫柜,提供適宜的環境,備好食品來飼養,同時讓幼兒們欣賞小雞孵化的視頻。還可讓幼兒們陸續將家中的小雞、小白鼠、小白兔帶回與大家共同共享。將個別幼兒的興趣引申為大家的興趣愛好,為幼兒們深入認識動物作了很好的鋪墊。
2.家長直接參與材料收集,激發問題意識
在項目活動中,幼兒獲取經驗的渠道、方式是多元的,幼兒活動的環境和素材也是家里、幼兒園、社會各方協作共同完成的。在幼兒們與父母直接參與的環境設計、材料搜集與整理活動中[2]。
在項目活動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一些新的項目內容,而作為指導教師也需要針對具體內容加以指導。針對幼兒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及和項目主題有關的,教師可引導家里、幼兒園、實際結合起來共同為幼兒們創造環境,支持幼兒們進行各項活動。
3.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創設問題情境
環境與材料創設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是影響幼兒成長的環境,是由于環境與材料的差異,而形成的截然不同的教育環境,由于幼兒的參與而形成的互動效果[3]。在學校開展建造房屋項目教學過程中,幼兒會為房屋設計管道。用何種材質的管道呢?幼兒在商議后選擇用廢舊的卷筒紙芯來制作,最終結果連接起來后的管道滲漏了。幼兒第2天就用各類尺寸大小截然不同的紙筒,再次來制作管道。最后,幼兒發現只有把二種大小合適的管道套在一起,才沒有裂縫也不至于滲漏。本次活動中,幼兒都顯示很大的興趣與自主性,因為所探究的課題都是幼兒真正想要了解的,所以教師必須給足幼兒的時間和空間,并提供充足的資料,設計開放式的課題。
結束語:幼兒園項目教學形式豐富多樣,以幼兒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幼兒所了解和喜歡的內容、并能充分體現幼兒的主觀意識來進行教學活動。在幼兒開展探究的實踐過程中,既有效地訓練了幼兒的創新思維,也訓練了幼兒的語言交流能力和豐富社會情感。
參考文獻:
[1]唐曉慧,陳曉雨,胡君梅.項目學習(PBL)模式對幼兒教育的啟示[J].西藏科技,2018(3):37.
[2]蘇穎.瑞吉歐方案教學中的知識建構觀[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0).
[3]陳學成,曾彬.關于我國幼兒園數學教學游戲化的研究綜述[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2(12).81120314-946E-431A-BCC1-AC61AED855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