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逢
摘要:隨著現代化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已普及應用在教育領域各學科教學中。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基本學科之一,多媒體教學有著其獨特優勢可以呈現多元化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學習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探討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讓技術為教學提供最大化服務價值帶動小學語文教學的良好導向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小學語文;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將“教”和“學”通過豐富資源的整合呈現多元化、豐富化、互動和諧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多媒體教學可以沖破傳統呆板、枯燥、被動的填鴨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課堂主體的互動、多元化教學。另一方面,多媒體教學更能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質,通過激發學生對學科知識興趣來提升學習積極性,通過形象直觀的知識轉化來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增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一、吸引注意激發興趣
多媒體教學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吸引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習的探究興趣。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熟知小學生性格特質,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小熊住山洞》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森林四季景色、輕松的樂曲歌曲、小熊小動物形象、生字卡片或課件整合成多媒體教學素材。在教學前期導入故事課件,吸引學生對故事課件的注意力。課件展示完畢后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故事中這一大片森林是誰的家?小熊一家的心愿是什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沉浸教學中熟讀課文。第一步先引導學生自由讀,以讀準字音為主,將句子讀通順。第二步小學生同桌之間練讀,對方評價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在這期間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拼音生字詞。教師在學生練讀后再指名幾個學生初讀,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讀。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問題,鼓勵學生從課文中找尋答案,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觀點和看法,增強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且活潑好動,具有濃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優勢整合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直觀、形象的動畫、視頻、音像組合形式,給學生視覺、聽覺帶來教學的盛宴,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欲望,使得多媒體教學起到很好的導學效果。
二、過程新穎方式靈活
多媒體教學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呈現豐富、多彩的課堂模式。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傳統單調、呆板的講授課堂變成新穎、靈活、活躍課堂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粉筆——黑板——書”組合模式的單向授課過程,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會違背新課改秉持的“以生為本”理念,忽略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多媒體作為教學第三方引入課堂,可以增大課堂知識容量,為教學提供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元化、層次化的資源信息。多媒體課堂的魅力在于動態性和變化性。教師可以節省大量黑板板書時間,秉持“以生為本”理念,在資源整合輔助手段下把握好課堂教學節奏、依據課堂學生的肢體、神態、表情等反饋來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更多關注學生的能力與意識培養層面,才能明確教學最終效果。
比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松鼠和松果》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小學生特質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設計。一年級小學生喜歡小動物,對新奇事物好奇心比較強,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動物謎語、松鼠圖片導入教學,通過小松鼠的童話故事來帶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朗讀和識字基礎,教師要尊重學生個人需求,引導學生通過小故事激發主動識字的積極性,指導學生學會知識遷移的方法去認識生字,養成自主識字的能力。教師在多媒體情景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哪里可以看出小松鼠的個性呢?松鼠松果和松林有什么關系?教師要注重學生在課文閱讀的感悟,并鼓勵學生勇于復述課件童話故事,引導學生在閱讀和復述中感知到小松鼠的情感變化,感悟到小松鼠的環保行為,通過感受小松鼠的行為美和情感美而增強對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更多的植樹活動、樹木實踐活動等信息,擴大學生的信息閱讀量。教學過程的新穎、教學形式的靈活可以讓教師掌控課堂節奏,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學習行為,從而提升語文教學成效。
多媒體功能可以賦予課堂教學更多的自由性、靈活性,使得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得到全方位的教學知識信息,構建完善形象的知識體系脈絡,進一步強化、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奠定良好根基。
三、創設情景啟迪思維
多媒體教學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情景創設、啟迪學生思維。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可見想象是創造的基礎,善于創造的前提在于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新課改也強調要注重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啟迪層面。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得教材課文中創造性因素得到進一步挖掘,引導學生在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基礎上在多媒體情景教學中想象思維和創新意識也得到啟迪。
比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情景,展示大自然下的雪景錄像,然后引出教學主題。教師指導學生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課文中用擬人手法描繪的小動物雪地上的腳印,啟迪學生的想象思維。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小動物“繪畫”技能特別之處,幫助學生將課文描述轉化為具體形象來加深理解。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青蛙沒有參加雪地繪畫的原因,啟發學生思索答案,教學內容適時可延伸到動物冬眠知識上。《雪地里的小畫家》兒童詩富有情趣,教師將教學與情景結合,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氛圍中朗讀,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獨特體驗。
視聽結合的教學情景創設可以激發學生沉浸學習,在教學中加強與學生交流互動關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內容中來。
參考文獻:
[1] 馬生春. 淺析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中外交流,2020,27(13):284.
[2] 曾雪霞. 淺析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文淵(中學版),2019(10):371.
[3] 付玉紅. 淺析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2020(12):111.
[4] 劉讓艷. 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中外交流,2021,28(3):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