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學校階段性學業質量檢測的需要,以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為例,從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命題的原則、必備資源、流程和技巧、試題改編策略四個方面,結合實踐案例探討初中物理學科的命題規律。
【關鍵詞】初中物理 期中期末考 中考模擬考 命題規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28-0058-05
2016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改革任務,明確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以及“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提高命題質量”等要求;2019年,《教育部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就加強命題工作明確提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的要求。從此,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成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中考)命題的唯一遵循。
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是學校各學科組用于檢測學生階段性學業水平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相關試題命制技術作為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被列入學校學科組集體教研活動當中。一份科學、有效的試卷,不僅體現了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相關考試命題特點及趨勢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反映了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研究和對學生日常學習評價實施的精準度。近年來,筆者聚焦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圍繞考試命題的原則、必備資源、流程和技巧、試題改編策略四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一、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的命題原則
(一)命題的導向性
命題應能正確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考查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明確考試的方向,體現核心素養的要求,不隨意提高難度,切實引導學生學會、會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引導教師正確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實施課程教學。
(二)考查的全面性
物理學科命題應重視試題選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全面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合理配置教材中的知識點,考查學生的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滲透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考查學生用語言文字表述、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能力。
(三)格式的規范性
整套試題的排版與答案賦分遵循一定的格式,做到圖文清晰并相互匹配、符號規范且布局合理。
(四)內容的科學性
內容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選材是正面、積極、真實的,數值是準確、合理的,試題表述是科學、嚴謹的,問題是明確的。要特別避免出現政治性、知識性、技術性等方面的問題或紕漏。
(五)素材的時代性
素材的時代性指的是試題的情景素材應契合時代發展,恰當反映科技發展對社會進步帶來的積極影響及不良后果。
(六)題目的公平性
題目的公平性主要指向一些聯系實際的題目,要求題目所創設的有關情景對試題應用區域的考生來說應是司空見慣或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切忌出現偏、怪現象。
(七)表述的簡明性
試題的語言表述應簡明易懂、符合學生的閱讀習慣,不應出現過多非學科性干擾因素或認知陷阱,以利于考查學生真實的學業水平。
(八)檢測的層次性
把具有典型性的好題簡單堆砌在一起做成一份試卷不一定是好試卷。高質量的命題應體現檢測的層次性,能夠考查出不同水平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層次和答題的水平層次,具體表現為試題有一定的難易梯度,學生在不同的題型都能獲得與其能力水平相對應的分數,從而確保測試的真實、有效,體現試題的區分度。
二、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命題的必備資源
(一)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參
首先,課程標準是學業質量檢測命題的唯一遵循。2022年4月發布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版物理課標》)不僅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了基本要求,而且對本學科學業質量的內涵和標準進行了精確的描述:“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物理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征的描述,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的依據,同時對學生學習活動、教師教學活動、教材編寫等具有指導作用。”
其次,依據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和教參是教師開展教學和進行階段性學業質量檢測命題的重要參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把握教學和命題的方向和深淺度。
(二)命題工作人員編寫的各類考核內容細目表
考核內容細目表是對命題的整體規劃。教師在正式命題前,通常都要先擬定一份體現學業質量檢測要求的考核內容細目表,從中明確每一題的命題目標,便于命題團隊分工合作把握好整份試卷試題內容的比例與難易梯度,提高命題的質量和效益。考核內容細目表通常為雙向細目表,縱向列出試卷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既可按知識點羅列,也可按章節羅列),橫向列出各知識點所在章節、能力要求、知識分類、預測難度及賦分,其樣式如表1、表2所示。
表1是按知識點羅列的雙向細目表,表2是按章節羅列的雙向細目表。表1、表2可同時使用,表1為主,表2為輔。受新高考的影響,學校對初中生學業質量的檢測不再局限于教材基礎知識和學生能力兩個維度,物理學科近兩年開始使用如表3所示的多維細目表,在原來雙向細目表的基礎上基于能力層次的考查增加了情景、條件、數學(簡單、較復雜、復雜)等維度,對命題規劃考慮得更加細致、全面,也對命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相關教輔資料和近三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
通常情況下,學校進行階段性學業質量檢測命題,較少使用原創性試題,而以改編試題為主。教師改編試題,可從近三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中精選一些能夠較好地體現學業質量檢測要求的試題進行改編,借鑒一些相對成熟的教輔資料和網絡資源“為我所用”。
三、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命題的流程和技巧
(一)命題流程
一線教師參與中考命題的機會不多,但絕大部分教師都有機會參與學校的期中期末考及中考模擬考命題。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屬于學校的重要考試,整個命題時間大約有一周乃至更長時間,其命題流程與中考命題的流程基本一致,包括:確定考試范圍—命制規劃表(雙向細目表等)—命題人命題(合卷)—審題人審題—試題的進一步調整(審題人再審題、試題的再調整,反復進行)—初步定稿—反復磨題—做題人做題(校對文字、圖像、數據、答題卡、參考答案)—定稿—考試—閱卷—質量分析。
(二)命題技巧
1.先大后小。指的是先確定簡答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大題的考點及內容,再規劃小題(含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等)的考點內容及呈現方式。在每一份試卷中,每一道大題涉及的考點都相對較多且答題難度較大,一旦調整,便會牽動整份試卷的考點分布,會在無形中加大命題工作的復雜程度;而每一道小題的考點相對單一,改動和調整起來相對簡單,不會對整份試卷產生重大的影響。
2.先難后易。指的是先確定難題的考點和分值,再確定中等題、容易題的考點和分值,確保整份試卷試題的難度適宜、梯度合理,能夠考出考生的實際水平。
3.多備候選。指的是命題教師需要為每一道試題命制一定數量的備選題,以備后期調整使用。為了確保整份試卷各道試題的合理搭配,指向每一個考點的每一道題目至少需要1道正題、2道備選題,要求備選題與正題的考查內容相似且略有區分度。
4.先粗后細。指的是題目審核、調整的過程遵循先粗后細的原則。為了避免命題工作的低效重復,通常情況下,命題工作都是在經由多次審題、調整,確定某考題的內容不再改動后,再對試題進行精心打磨,力求每一道試題都能符合命題原則。
四、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命題的試題改編策略
為了防止“陳題泛濫”,且能夠體現試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要求,中考命題鼓勵命題水平較高的教師適當編制原創題。但是,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說,編制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試題時并不鼓勵教師編制原創題,因為這對于一般教師來說難度太大,也太過費時費力,更重要的是,普通教師編制的原創性試題如果不經過認真的審核、斟酌和考證,很容易出現科學性、常識性錯誤或脫離現實等問題。因此,學校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用的試題在命題過程中仍然提倡以改編題為主、原創題為輔。試題改編有兩種常用方法:一是取原題的情景,改編數據或設問的角度;二是取原題的數據信息,結合時代發展或熱點時事中的新情景設置新問題。不同題型的試題,在進行改編時有不同的考量。
(一)單項選擇題的試題改編策略
通常來說,單項選擇題的試題改編遵循如下要求:題干設計應盡量使用簡明扼要的肯定句式,必須使用否定句時將相關字符換成黑體字或在其下添加著重號;各選項的表述應盡量簡潔精煉且各選項字數應大體相當;干擾項應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又不能成為學生做題的陷阱;正確答案呈現的先后順序遵循隨機性原則。
例1.[南寧市2020—2021學年秋季學期期末八年級物理統考第6題·原題]下列生活實例中,為了加快蒸發速度的是()。
A.人們用塑料袋將鮮橙包裹起來
B.人們將暴曬在陽光下的鮮花搬到陰涼處
C.人們總是將濕衣服晾在通風向陽的地方
D.老師倒出適量酒精后迅速把瓶蓋擰緊
為了使題干和選項中的文字表述更簡練,且選項字數大體相當,命題教師可對此題進行如下改編。
下列做法中,能加快蒸發的是()。
A.給盛有水的杯子蓋好杯蓋
B.用電吹風將濕頭發吹干
C.把蔬菜裝入塑料袋放冰箱
D.利用管道代替溝渠輸水
(二)填空題的試題改編策略
填空題的改編遵循以下要求:文字表述應簡潔明確,所需填寫的答案應盡量唯一;需填寫的內容應是重要性、關鍵性或學科性詞語,且需填寫的答案不宜過長;需填數值的空格要明確單位;每個填空賦分應大體相當;可以合并幾個參考試題,在同一情景下設計2—3空的考點。
例2.[南寧市某初中2021年秋季學期九年級期中卷第20題·原題]夏日的清晨,荷葉上的兩顆露珠接觸后成為一顆較大的水珠,這表明分子之間存在 ?力;發燒時用冷毛巾給頭部降溫,是利用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的;組成物體的分子運動越劇烈,物體的溫度越 ?(選填“高”或“低”)。
填空題在南寧市的初中物理學業質量檢測試卷中通常每小題設置2—3空,每空1分。此題考查關于熱學的三個了解層次的知識點,屬于綜合性題目。此題編制中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從題目難易度來說,此題相對容易,結合整份試卷試題命制先易后難的規律,此題應考慮題號前置;從情景設計來看,所考查的三個知識點分屬三個不同的情景,題目拼湊痕跡明顯。建議在改編此題時,可保留荷葉、荷花的情景,考查擴散現象、分子引力、分子運動速度與溫度的關系;或另用新情景,如加熱飯菜等,考查擴散現象、熱傳遞、分子運動速度與溫度的關系。
(三)作圖題的試題改編策略
通常情況下,作圖題考查的點不宜太多,按1—2個點來設計即可。要求圖像清晰、規范,圖文匹配,作圖要求簡潔明確并留出足夠的作圖位置。
例3.[南寧市某初中2021年秋季九年級期中卷第23(2)題·原題]根據如圖左側實物圖,在右側虛線框內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本小題2分,在試卷中本應屬于容易題,但上述試題要求學生根據給出的實物圖畫出對應的電路圖,畫圖的步驟較多,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不符合此類考題的難易度要求。此外,此題的分值小,得分點卻相對較多,難以合理分配各得分點的分值,不方便教師改卷時賦分。基于以上考慮,命題教師對此題進行了如下改編。
根據圖甲所示的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
(四)實驗題的試題改編策略
實驗題的改編與填空題的要求類似,側重考查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步驟、重要結論及相關計算。
例4.[2020年南寧市四大學區中考模擬聯考第26題(實驗)·原題(節選,文字有改動)]2019年武鳴沃柑喜獲豐收,小明同學想要測量武鳴沃柑的密度,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
(2)小明同學選取了一個沃柑,放在已經調平的托盤天平上稱量,當天平再次平衡時右盤中所加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下圖甲所示,則測得的沃柑質量是 ? g。
(3)因沃柑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他選用了一只燒杯,如下圖乙所示,用大頭針將沃柑壓入水中浸沒(水未溢出且不計大頭針的體積),在水面處做標記,然后將沃柑取出,用裝有適量水的量筒給燒杯補水至標記處。
(4)小明同學測得沃柑的密度是 ? kg/m3,由于從圖乙的燒杯中取出沃柑時帶出了部分水分,會使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 ? (選填“偏大”或“偏小”)。
該題選自網絡題庫并進行了如下改編:將題庫原題情景中的“小龔”改成了“小明”,將“奉節臍橙”改成了“武鳴沃柑”,為了使第(4)問密度的結果可以整除,降低計算難度而修改了量筒測量剩余水的體積的讀數,一定程度上使試題具有了地方特色,且圖形、數據也比較符合實際情況。不足之處是圖像改動過于粗糙,僅加一根粗線的“600”處與實際量筒中的水面“520”處嚴重不匹配。由于圖像信息模糊,誤導了讀數,無形中加大了試題的難度。建議在原有改編的基礎上重新作圖。
(五)計算題的試題改編策略
計算題的情境創設應盡量取材于生產生活實際,要求圖文匹配、表述簡明、數據真實合理、設問有梯度,可保證高、中、低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的分數。由于主要考查學生對物理規律和公式的理解和運用,計算的過程和數據本身不宜太煩瑣。其改編竅門如下:首先,要把與題目有關的所有物理量都羅列和計算出來,并按照所設定的難度要求選擇某些物理量進行問題設計;其次,設問中的計算不宜太繁雜,在合理范圍內可修改數據,使計算結果最好為整數;最后,圖像要清晰,圖文要匹配,圖中各物體的比例要與題中的數據較為接近。
例5.[南寧市2020—2021學年秋季學期期末八年級物理統考第29題·原題]如圖所示,長度為150m的火車在筆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在從山崖駛向大橋的過程中,火車頭在距離橋頭200m處鳴笛,鳴笛5s后,火車頭到達橋頭,此時車頭的司機聽到來至山崖的回聲,聽到回聲30s后,車尾駛過橋尾。(空氣中v聲=340m/s)。求:
(1)火車的速度為多少m/s?(v車=40m/s)
(2)大橋的長為多少m?(L橋=1 050m)
(3)鳴笛時,火車車頭到山崖多少m?(s=750m)
此題考查速度公式的應用、運動中的追及問題和火車過橋問題,是一道較好的運動綜合題。作為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的第29題,這道題的難度是合適的。但本題是網絡題庫中的原題,很大可能某些學校在期中考試時已經用過,這不符合統考試題的公平性原則;此題的數據設置雖然比較合理,但配圖的比例與題中的數據不符(據題中的數據計算可知橋長為車長的7倍,而配圖中橋長大約為車長2倍),需重新作圖。于是命題教師對此題進行了如下改編。
如圖所示,火車在筆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在駛向山崖的過程中,火車在距離鐵橋200m處鳴笛,鳴笛5s后火車到達鐵橋,同時火車司機聽到來自山崖的回聲;聽到回聲20s后,火車完全從橋上通過。已知橋長600m,空氣中v聲=340m/s。求:
(1)火車的速度;(v車=40m/s)
(2)火車的長度;(L車=200m)
(3)鳴笛時,火車到山崖的距離。(s=950m)
(六)簡答題的試題改編策略
簡答題是改編和原創空間最大的題型,無論是改編還是創編,都要注意清楚、明確地陳述現象或問題的特征。此類試題不宜直接取自教材,應圍繞教學目標并結合生活情景命制試題,雖不宜過于復雜,但也應有一定的層次,并適當滲透新技術和德育(愛國教育、安全教育、環境保護或資源利用等)的內容。
1.改編題
例6.[2019年欽州命題培訓·原題]
(1)圖1是某市輕軌車站的設計方案,與站臺連接的軌道有一個小坡,請你從能量利用的角度,分析這種設計的優點。
(2)如圖2,在火車站或地鐵站站臺上,離站臺邊緣1米左右的地方標有一條黃色的安全線,人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位置候車,這是為什么?
在以上原題中,第(1)(2)兩問中的輕軌方案和地鐵站臺并不屬于同一情景,兩問并為一題,拼湊痕跡明顯,且問題的描述略顯累贅,圖像也不夠清晰。對以上試題進行改編,必須解決相關問題。改編后如下。
下圖是上海“明珠線”輕軌車站設計方案中的部分設計圖:站臺前后鋪設有與軌道連接的小斜坡;離站臺邊緣1米處標有一條黃色的安全線。請用物理知識分析這兩處設計的原因。
初中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以真實情景為載體考查學生初步理解物理與社會生活的關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節能意識和安全意識的培養,可以涵養學生的科學價值觀。上述試題還可以把輕軌改成磁懸浮列車,用于考查摩擦力或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還可以把黃色的安全線改成安全門……
2.原創題
例7.(原創題)驕陽似火的夏天,青秀山風景區游人如織。游客在購買礦泉水時發現:從冰柜里拿出來的礦泉水瓶外側不一會兒便出現了小水滴,瓶蓋的側面刻有凹凸相間的豎條紋,如圖所示。請用物理知識分析以上現象和設計。
此題還可設計成其他的現象或問題,例如:透過水瓶看見手指變粗、擰不開瓶蓋可借助毛巾、帶蓋空瓶扭擠瓶身后瓶蓋會沖出、裝水的礦泉水瓶不能丟棄在樹叢中等,用于考查光、力、做功等知識。
總之,只要緊緊依托課程標準和教材,具有與時俱進的前瞻意識,緊貼學生的認知水平,基于初中物理階段性學業質量檢測的期中期末考和中考模擬考的命題都不難駕馭。舊題經過精心打造、改編,依舊可以煥然一新,成為符合生活情景和考試要求、能考出學生真實水平的好題。試題原創也未嘗不可,普通教師只要不斷實踐和磨煉,一樣可以提高命題能力,成為命題高手。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鄉村教師能力素質提升”專項課題“初中物理‘3+1幫扶模式促進鄉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2021ZJY011)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大云(1974— ),廣西合浦人,本科,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初中物理教學。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