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小學數學教學多元化課堂的形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充分融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指引教育模式由傳統化向智慧化轉型。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夠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融合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融合策略
引言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依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沒有充分挖掘新型教學模式的優點。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使數學教學更加現代化,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豐富學生在相關方面的認知,引導學生努力融入數學學習,增強其知識轉化與應用能力[1]。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價值
(一)有助于更新教學理念,實現教學相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使教學更加適應時代發展步伐,教師要及時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引入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能夠使課堂豐富多彩,幫助學生豐富認知。比如,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制作立體幾何,這就避免了學生手工制作的煩瑣,同時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教學模式。再比如,在學習“旋轉與平移”這一課程內容時,學生需要數平移格子數,而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到移動的格子,再加上其他的輔助動畫,能夠極大地增強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改變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與學的共同發展[2]。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將數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過程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并能夠構建具有互動性的課堂。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也能夠使教學更加便捷,從而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強化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使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信息技術還能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具有強烈的學習熱情,從而增強其學習效率。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
(一)巧設媒體導入,讓學生思維受到啟發
人類的思維往往是由概念展開的,如果失去了概念,就無法展開切實有效的思維。小學數學教材中也蘊含著不少數學概念,如數學四則運算等,小學數學知識架構就是由這些內容組成的。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今天,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巧妙設計媒體導入,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然地投入到數學概念的學習中,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樹立科學、嚴謹的思維習慣[3]。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借助以往所教學的內容“三角形”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動態演示:今天是開學第一天,一個名叫“小迷糊”的三角形不小心將自己的一條邊遺失在了家里(同時移走三角形的一條邊),它開始號啕大哭起來。路過的三角形叔叔“大智慧”問道:“你怎么哭啦?”“小迷糊”答道:“我把我的邊掉了!”于是,教師把握時機,拋出引導性的疑問:“同學們,你們看這個‘小迷糊還是不是三角形呀?”不一會兒,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它不是三角形!”氣氛十分活躍。教師繼續引導:“是的,同學們都很聰明。那么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嗎?——它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新伙伴‘小迷糊角。”以此引申出本節課的內容。可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之間的有機融合,可以創新課堂導入方式,通過生動的媒體情境吸引學生眼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找出蘊藏在其中的角,使學生意識到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有角的“身影”,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啟發。不僅如此,在如此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會受到興趣和欲望的驅使,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后續學習當中,從而在動態演示中理解角的概念,更加輕松地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知識梳理能力的提升。
(二)營造積極的學習氣氛,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
環境對小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積極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積極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能夠自主思考問題,從而大大提升教學質量。
比如在學習“周長”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播放小螞蟻沿著樹葉邊線爬的視頻,告訴學生小螞蟻從一點出發,沿著邊線爬,最后又回到這一點,這叫沿樹葉爬一圈,這一圈在數學上稱為一周。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圈,爬了多長的距離。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輕松了解周長的含義,并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了數學知識。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增加教學趣味性,使學生在主動探知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數學技巧,并形成對數學知識的正確態度。
(三)利用信息技術講授重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往往占據數學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聽講的時候較為被動,并且由于教師統一授課,對一些對數學知識掌握速度較慢、邏輯思考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很容易出現聽不懂教師所講知識的情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為了改善以上問題,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結合信息技術,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改變數學授課的思路和數學授課的方法,以多媒體圖像展示的方式讓數學知識生動化、樂趣化,便于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進行“位置”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難點內容是能夠用語言準確描述從某地去某地的方向、角度和路程。傳統模式教學下,教師會直接將知識點和描述方法灌輸給學生,這種方式下學生往往不能實現對知識點的快速理解,往往需要大量做題才能總結出經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有關方向和路線的動畫歌曲,類似“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樣的口號式知識點與動畫的結合能夠充分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把知識點記得更牢。
結束語
總之,綜上所述,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數學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將信息技術融入日常教學中,這一方式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課堂參與度,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尹紅蘭.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教育界,2020(45):67-68.
[2]曹曉東.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4(11):84-85.
[3]彭小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新課程導學,2020(30):35-36.75F94995-6749-439D-AA8D-1B194A60BA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