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發敏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關于高效閱讀的教學策略,目的在于進一步強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借助高質量的閱讀教學,增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關于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這是因為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習慣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夠濃厚,自然無法主動參與到閱讀過程中,閱讀理解能力停滯不前,阻礙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增長。而新課改之后更加強調對于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凸顯,也就意味著今后的閱讀教學應當盡可能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涉及關于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的思考,考驗著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閱讀往往是小學生積累基礎知識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各種材料和文章的方式,建立對于周邊環境的初步認知,強化學生對于外界事物的全面認識,同時還能夠形成對于學生價值觀以及思維模式的正向影響。從該角度而言,關注高校語文閱讀教學的進行是助力學生全方位發展的重要途徑,并且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關系的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問題
教師過多地占據課堂主導地位,是傳統小學語文課堂常見的弊端,嚴重壓制了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而素質教育,則強調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在此背景之下,高校語文閱讀教學的進行具有可操作的空間,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意識到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必要性,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尤其是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例如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來啟發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動思考,保證學生讀有所獲,或者是采用正向評價的方式維持學生良好的閱讀學習信心。
(二)教學方式問題
教學方式也是阻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之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并不受重視,因此對應的教學方法相對較為單一,只是單純的按照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或者是背誦記憶這種單一的閱讀教學方法,嚴重影響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并且也會讓學生逐漸養成依賴于教師教學安排的學習習慣,缺少關于閱讀的主動意識和主動思考能力,思維受到禁錮和限制,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難以獲得閱讀理解能力的增長。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針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激活,始終是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濃厚的興趣才能夠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地參與到閱讀訓練過程中,始終以高昂的情緒狀態進行閱讀,保證閱讀收獲。關于興趣的激發,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閱讀教學的吸引力,例如運用游戲策略來改變閱讀課堂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規律,或者是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之下,展現語文的獨特魅力來激活學生的閱讀欲望。
(二)創設寬松愉悅的閱讀氛圍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理念的今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在目標設定方面應當脫離傳統教學理念的局限性,更加迎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關注教學方式的優化,通過閱讀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對于是非的辨別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創設相應的閱讀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通過愉快的學習氛圍來維持學生關于閱讀的濃厚興趣,也能夠很好的強化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在愉快的氛圍中能夠實現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通過交流和討論的方式實現思維的碰撞,豐富學生關于閱讀的體驗,也能夠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提供支持。
(三)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的增長需要持之以恒地訓練,因此在開展高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關注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激發學生自主進行閱讀的思維意識,才能夠保證學生在脫離教師幫助的情況下,也能夠自發地進行語文閱讀,收獲更多的知識儲備。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涉及對于一些科學的閱讀技巧方法的掌握。除了閱讀教材中的文章之外,也可以向課外閱讀進行延伸,提供一些報刊或者是散文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資料,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獲得視野的開闊。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和小學語文整體教學之間有著一定關聯。所以,教師需要結合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采用對應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真正喜歡上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水平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閻花麗.促進小學語文閱讀高效教學的策略[J].文學教育(上),2017(09)
[2]張達芳.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