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波 王更全
摘 要:當前,隨著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中的體育教學在培養人才的質量上不僅注重體質的增強,還注重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本文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職業能力的滲透為主題,著重分析了高職體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具體提出了以就業為基點建設新型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實現滲入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體質以及明確學習目的引導學生正確進行成敗歸因等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職業能力的滲透
體育作為五育教育中的一門學科,無論是在中小學時期還是在高職高校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里所說的體育不僅僅是指學生身體素質的日常訓練,更是教師的必要體育教學工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于高職高校的畢業生素質的要求提高,越來越多的高職高校格外注重學生全方位的提升與發展。而體質健康也必然是發展的重要一項,這也就要求了高職高校中的體育教學與職業教育之間需要相互滲透,以達到更全面化、綜合化的育人。
一、立足于就業,建設新型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
當前,無論是學業環境還是就業環境都處于“內卷”的時代,尤其是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對于畢業生的能力要求頗高。在如此時代下,對于高職體育教學工作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首先,體育的教學工作需立足于學科標準與高職課程計劃進行編排,以保證體育教學的日常推進。其次,結合人才市場對于畢業生的要求,在高職院校中的體育教學工作應能夠結合未來職業方向,構建相適應的體育課程體系,以確保高職體育工作的高質量完成。具體來講,高職體育教師需要結合體育課程的要求,增強學生習得體育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與此同時,教師注重結合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與感染,以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性;除此之外,體育教學工作應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基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尤其是對于未來職業領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二、實施滲入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是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項任務,而作為以提高體質為核心的體育學科,也就自然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高職院校的學生,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更是進行任何工作的最基本保證。從這一方面出發,作為高職學校的體育教師應著重革新教學模式,以更高效地實現體育教學目的,增強學生的體質。例如,高職體育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師示范體育要領,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機械模仿,取而代之用學生感興趣的視頻進行體育講解教學,讓學生在視聽相結合的情境中習得體育基本知識與動作技能,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又能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吸取體育知識。長此以往,逐漸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此外,高職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專業的特點設計針對性的體育訓練教學,以提高學生在職業中疲憊的身體素養。比如,對于專業為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的學生,他們的職業體能不僅僅局限于身體某一部分的訓練,更注重全身性的運動與訓練,對此,體育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排球、足球等球類運動來鍛煉學生全身的肌肉運動,為提高學生整體的職業體能打下堅實的基礎礎。
三、營造社會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體育學科相比其他人文或者自然學科而言,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與實踐性。尤其是在體育教學中,常常離不開學生之間的合作、競爭、比賽等等活動的配合。可以說,體育是一門競爭性、比賽性、合作性的學科,學生或者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均可以扮演著參賽者、競爭者、合作者等等角色。在體育課程上學生對于角色的研究與扮演,類比到未來的實際職業生活中,會讓學生更容易適應社會中的各類角色。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體育學科的這些特性本身就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扮演著未來的職業角色。為此,在高職院校中開展體育工作時,教師應抓住體育學科的這些特性,在課堂教學時注重設計不同的社會情境,讓學生靈活地扮演情境中的各類角色,做到將生活實際與體育教育教學密切融合。除此之外,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在教學規律原則的要求上應嚴格執行用人企業制度的相關規定。
例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時,應明確要求上課的遲到、早退、請假的相關流程,讓學生們嚴格按照要求約束自我,認真貫徹實施。另外,在獎懲方面嚴格按照規定落實,如遇到特殊情況,應進行民主評議進行處理。綜上,在高職院校中,從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相關的規定要求、特殊情況的處理原則等方面均嚴格執行與未來職業情境處理原則的一致性,讓學生在尚未進入社會時就能夠在學校中對這些原則要求達到潛移默化地吸收。如此一來,有利于提高學生日后步入職業環境時的適應能力。
四、明確學習目的,引導學生正確的歸因
高職院校的學生相比高校學生而言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對于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這也就導致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學習、生活上存在得過且過的心態。長此以往,對于高職學生的綜合市場競爭力是極為不利的。因此,作為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不僅僅關注學生的體質增強,還應注重培養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體育學科的競爭性,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公平合理地進行競爭。在必要的時候,體育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體育競賽活動來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當學生失敗或者成功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成敗歸因。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辯證看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再引導學生遷移到日后的職業生涯中去。
總結
綜上所述,在任何時期,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都不應當被人們所忽視,尤其是對于即將進入社會的高職學子們而言。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疲憊的身體素養,還能夠在相當程度上為未來職業角色服務。因此,高職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應受到重視,尤其是注重將體育教學與職業能力的培養二者高效融合,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未來從事相關職業角色奠定堅實的基礎礎。
參考文獻
[1]陳理, 李冰冰.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職業能力的滲透[J]. 現代職業教育, 2018(8):1.
[2]郭鳴威. 探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職業能力滲透的重要途徑[J]. 當代體育科技, 2017, 7(4):2.
[3]汪洋.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職業能力滲透研究[J]. 科技資訊, 2016, 14(18):2.
作者信息:鄭波,男(1984.4),漢族,黑龍江省牡丹江人,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AF296DE6-059A-4E8B-A1B2-A88382B30F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