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鵬 汪如鋒 郝家春 李忠偉
摘 要:促進數字技術與現代教育深度融合,賦能傳統教育教材轉型升級,是新時代學校體育教材建設工作所面臨的重要機遇。在分析我國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價值定位、主要特征與基本分類的前提下,對國內外數字體育教材建設的開發現狀進行系統化分析,以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和首要教學原理為理論參考,提出了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建設策略。研究認為:新發展格局下的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應是開發機制、教材知識、教學設計與評價體系在理論邏輯和實踐操作上的有機統一,應按照賦能教材建設、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材設計和構建評價體系的基本思路對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進行統籌安排和梯度推進。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教材;學校體育;現代教育;多媒體學習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22)02-0035-09
Development Status,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igital Textbook Construction
LI Xiaopeng, WANG Rufeng, HAO Jiachun, LI Zhongwei
College of P.E.,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Abstract: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modern education and enabl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s are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xtbooks in the new era. On the premise of analyz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classific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igital texbooks in China,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gital physical education texbook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texbooks with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of multimedia learning cognitive theory and primary teaching principl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terials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should be the organic unity of development mechanism, teaching material knowledge, teaching design and evaluation system in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texbooks should be arranged and promoted step by step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deas of enabling texbook construction,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 changing texbook positioning and forming value orientation.
Key words:digitization; digital texbook;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modern education; multimedia learning
數字教材(Digital Textbook)是指利用數字技術開發的,服務于特定教學或學習目的,有一定體系的知識內容、教與學工具或其與設備、服務的組合系統[1],可通過虛擬數字環境所提供的感知信息與多通道反饋獲得某種基于情境的個體體驗與感受。推進數字化教材建設,是落實國家教育戰略、促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育公平、引領課程教學發展變革的重要舉措[2]。信息化與數字化為新時代學校體育教材研發與建設提供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體育教材的數字化建設已成為適應智能信息時代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在數字教材開發中政府引領作用不明顯、學校對數字教材認識不充分、數字教材建設治理體系未建立等客觀原因[3],使全面推動體育教學改革、深化體育教材二次開發與賦能傳統教育轉型升級出現了建設瓶頸。聚焦于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本身,亦面臨著多重困難,如數字環境中教材內容與形態變化問題,教材視角下的技術適用性問題,數字教材的新管理模式、新傳播模式、新應用場景問題等。總體而言,學校體育教材數字化建設,是現實所需亦是形勢所迫。因此,利用信息化、數字化優勢提升學校體育協同育人整體效能、創新學校體育教材建設,已成為促進我國學校教育體制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之一。
1 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概覽
體育教材的發展不僅能帶來教學環境和教學形態的變化,更能引領整個學校體育教育領域觀念、價值和目標的重新認識[4],在信息時代2.0的背景下,更賦予了數字教材以引領體育教育新理念,轉變體育教育新方式和適應體育教學新需求的時代特點,對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進行價值梳理、特征辨析與分類思考,有利于明確我國數字體育教材發展路向、探究數字教材建設驅動模式,為促進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奠定理論基礎。387C1BFC-8CFB-4BFB-A78B-E2E3B7F59AB1
1.1 何謂學校體育數字教材
針對數字教材或電子教材的相關概念辨析與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價值定位思考,部分學者通過不同的視角進行了一定探討。其中,陳桄[5]、王俊宏[6]等人從電子書籍的角度根據教學組織方式、學生閱讀規律、課程目標要求、數據流通渠道以及內容傳播介質等方面,將數字教材定義為一類應用媒體化手段強化教師教學組織、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電子圖書;孫眾[7]、王志剛[2]等人基于強化學習效果和發展教育資源的視角,依據數字教材的學習環境、建設要素、學習需求和本質屬性等多個方面,將數字教材定義為一種主要用于深化學習效果,突出課程資源的智能教學材料。也有學者在資源整合和教材內容的視域下,將數字體育教材定義為一個搭配教學媒介、整合教學資源以及滿足互聯需求的教學資料集合[8]。結合前人的研究,筆者認為理想意義上的學校體育數字教材不是簡單地將體育紙質教材內容進行數字轉化后“搬”到屏幕上來,或是全面取代傳統紙質體育教材的新型教學資料,而應是與紙質教材互相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多媒體教育方式,發揮移動終端和互聯網結合的優勢,實現網絡互動、媒體播放、信息檢索等方面的功能,具有便于教師合理進行課內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運動知識與運動技能學習以及強化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交互性體育教材。
1.2 數字體育教材的特征
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具有操作平臺的多媒體性、檢索方式的超鏈接性、應用場景的交互性、使用過程的可監控性、知識傳遞過程的具象性等特征。具體而言,平臺的多媒體性指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將依托數字平臺,借由終端設備以實現教學內容的傳遞,在此過程中利用數字技術,適時添加音頻、視頻、及多媒體動畫等效果,實現知識的立體化傳輸;檢索方式的超鏈接性則體現在教學知識的有效拓展方面,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可在信息技術手段的配合下,在文本知識旁輔以知識拓展鏈接,如知識理論背景、知識實證舉例、知識動畫展示與知識應用場景等超鏈接,幫助教材使用者合理構建體育知識體系,充分理解體育知識內容;應用場景的交互性是指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可突破傳統體育教學采用場地、器材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的束縛,以多媒體技術為手段,通過視頻動畫的方式,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創設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情境,并在該過程中可實現數字教材與教學對象之間的雙向互動,展現出鮮活、真實的學校體育學習過程;使用過程的可監控性是指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通過管理平臺可以實現以數字教材為媒介,達到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聯系的互動效果,并在此功能的基礎上,隨時監控教學對象的教材使用情況,包括每位學生的教材使用時間,學生瀏覽的學習內容的次數及時間,以及課后體育作業的完成情況等;知識傳遞過程的具象性是指學校體育教材可通過信息技術,充分從可視化的角度展示體育理論知識與運動技術動作,可利用數字技術將傳統體育教材的文字教學內容具象化的教學材料,體現出集教材配套教學資源、技能教學視頻、教學應用及教學工具于一體的平臺管理和展示特點。另外,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還具有教育資源獲取的便捷性,隨著高速網絡的延伸,數字資源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城鄉學校體育均衡發展,將最新教育資源便捷傳送給偏遠鄉村,一定程度上緩解老少邊窮地區中小學體育師資不足的困境。
1.3 數字體育教材的應用場景
受數字教材的使用目的不同、授課對象差異與開發成本高低等因素影響,數字教材的課程內容和展現方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因此也產生了類型各異、用途不同的數字教材。前人對數字教材的分類研究,可大致將其分為轉換型、媒體型和交互型[9],或PDF版式、交互式及原生型等[10],其分類過程大同小異,幾乎都是從紙質文本掃描轉化為電子格式逐漸過渡到應用數字化手段進行教材編制和推廣,目前的落腳點及發展趨勢已轉變為終端之間交流互動或在多個個體之間實現信息傳遞。結合我國學校體育的課程要求與教學實際,當前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已經經歷了轉換型的發展階段,即PDF掃描版的電子課本,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體育與健康》電子課本便是該階段的典型產物。少部分的數字體育教材已經將音視頻等媒體功能添加其中,如人教版第三代數字教材《中小學校園足球學生用書》(五至六年級)便整合了圖書、音像、數字資源,集合開發、編寫于一體,形成了系列化、數字化和立體化的中小學校園足球系列叢書。但目前集中體現富媒體性、交互性,同時滿足家長、教師、學生以及數字教材之間多維度交流的交互型數字體育教材仍未得到很好地開發。考慮到交互型的數字體育教材是數字教材的現階段發展方向,也最能體現當前數字教材的時代價值,因此本研究的著力點也將聚焦于此,以期為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開發、建設提供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與實踐路徑。
2 國內外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開發現狀
教育信息化關系到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國家安全全局,已成為教育發展的落腳點與戰略制高點。世界各國對信息化教育發展都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使得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并逐漸融入到各學科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和領域。對國內外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的開發現狀進行研究,有利于梳理當前研究成果與進展,指出存在的缺點與不足,借鑒先進的教材開發、出版與管理經驗,為今后數字體育教材的建設提供客觀參考的有效借鑒。
2.1 國內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開發現狀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在數字化教材建設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研究引導、學校實踐、企業服務的協同創新機制,也存在著缺乏政策引領、資源缺乏統籌、研究不夠深入、師生認可度不足等問題[11]。數字體育教材建設雖已開始布局,但建設進展仍稍顯緩慢,并且隨著數字體育發展全球化、體育教育媒介多樣化與當代學生體育需求多元化發展,逐漸賦予了建設高質量數字體育教材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從歷史視角分析我國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演進路徑與開發現狀,有利于厘清我國體育數字教材建設發展脈絡,明確體育數字教材建設過程中的運行桎梏,對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而言意義重大。387C1BFC-8CFB-4BFB-A78B-E2E3B7F59AB1
國內最早進行體育數字化教材推廣工作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其教育統籌局在2002年首次推出“無線網絡—電子書包計劃”在行政區內部分小學試運行,并在2014年由香港財政委員會首次撥款5 000萬港幣推動數字化教材開發工作,逐步形成了由高校、出版社與非營利性機構聯合開發數字化教材的新局面。隨后上海市也著力推廣數字化教材,2010年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將電子教材與電子書包納入“十二五”規劃,并表示在2~3年內使電子課本覆蓋市內所有中小學,當前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電子課本已成為國內中學生普遍使用體育數字教材之一。2012年,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著手進行數字化教材開發,以從高到低、以點到面為開發手段,力求對所有學科教材進行開發,并逐步形成了京版電子教材開發模式(詳見圖1)[9]。其中數字體育教材較有代表性的則是聯合北京體育大學音像電子出版社發行的音像體育教材,如“民族傳統體育教程”中附帶各個項目的教學光盤,“中國青少年射箭訓練教學基礎音像教材”將射箭訓練的音、視頻資料以數字教程的形式更為直觀地向讀者展示。最新的研究指出,新時代的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應按照數字賦能的理念自上而下以政府主導為出發點,聯動出版社、高校等多方力量,形成多元主體參與格局,并在搭建學校體育數字資源共享平臺的基礎上,按照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運行機制梯度推進[12]。
2.2 國外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開發現狀
不少國家在數字體育教材的建設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其中美國在數字體育教材建設方面具有超前的意識。2012年美國時任教育部長阿尼·鄧肯(Arne Duncan)提出各州應著力推進各個學科的數字教科書建設,對于數字體育教材采取的建設則采取了各州根據自身發展現狀分別制定數字教材推進策略,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數字體育教材建設,并建立校內外的網絡鏈接,實現課內外體育教學一體化路徑[13]。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國南加州大學推出了線上教育方案與包含體育與健康課程在內的數字教材,其中數字體育教材在PDF文本教材的基礎上添加了解釋性視頻和互動性功能,即學生居家也可直觀地學習運動技能,并以教材為媒介和體育教師進行互動[14]。美國聯邦政府分別制定數字體育教材建設政策,以政策為激勵導向,聯動社會力量,突出教材數字化與交互性是美國數字體育教材建設的一大特色。韓國2007年頒布的《數字教科書商業化推廣計劃(2007—2011)》從官方層面正式拉開了數字教科書及配套資源開發的序幕。關于數字體育教材的建設則除聚焦于教材內容編制外,還重點關注數字體育教材的使用環境、體育教師的培訓以及知識版權的法律保障等方面,對于數字體育教材的普及則采用“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15]。不完全取締傳統紙質體育教材,將數字體育教材作為傳統體育教材的輔助工具和補充手段是韓國數字體育教材建設過程的主要特征。有學者分析了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數字體育電子教科書建設經驗后指出,數字體育教材開發的內涵及外延已發生轉變,目前普遍關注技術應用程序研發、數字技術拓展和移動設備兼容等,用以指導學生鍛煉常規、記錄學生鍛煉效果,并嘗試通過數字體育教材構建學校與社區的一體化鍛煉手段,促進學生身體健康與社會適應[16]。最新的一項實驗研究也表明,在數字體育教材中應用AR技術,將三維模型疊加到教科書中,可有效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進程,對于復雜技術的掌握效果更加明顯[17]。由此可見,國外對于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建設理念較為先進,實踐路徑與研究成果呈現出領先的趨勢,其先進的體育數字教材發展理念與設計經驗,為推動我國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現代化提供了理論參考與現實依據。
3 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的理論參照
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建設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按照科學的教材開發機制,遵循科學的教材設計原則,采取有效的教材建設策略,并按照規范的流程實施。因此,進行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工作,需要在宏觀層面應用先進的教育理論進行指導,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并依據學校體育教育目標和學生培養目的,發掘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價值,實現教育信息技術與體育教材建設的深度融合。
在大量的教育實踐中,融合了教育智慧并得到實踐檢驗而形成的教育理論,從不同的層面揭示了教育的一般規律和內在本質。我國最大的教材研發機構——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經歷了鏡像數字教材、多媒體數字教材、交互式網絡教材等階段的數字教材探索后總結認為,教材建設更應明晰數字教材的核心價值,遵循教育的規律,并以此引領數字教材的構建[18]。結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數字教材探索實踐和國內外的先進教育理論可以看出,部分教育理論對數字體育教材的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義。
3.1 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理查德·梅耶通過將認知論、教學以及多媒體進行整合,構建出了“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該理論目前已成為國內外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數字教材開發、出版的主要指導思想。該理論指出,在教育過程中利用視覺和聽覺的雙渠道獲取的多媒體信息可以與學生先前獲得的知識呼應、整合,進而形成長時記憶,可加快學習進程[19]。跟蹤研究也表明,基于認知學習理論的跨媒體學習方式,通過沉浸式、互聯式和動作感知等方式, 以多媒體信息符號作為信息傳遞手段,可以更好地支持學習者主動參與,完成體感運動,實現思想與行動、感知與運動之間的互動和整合[20]。
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為數字體育教材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即在數字體育教材的開發過程中融入多媒體元素,并以音頻、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技術動作、運動技巧等要素,將文本、圖像組織為教育對象的視覺表征,最后將表征與先前的體育理論及運動知識進行整合,從而形成體育運動的長時記憶。相關研究從理論和實證的層面論證了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可以為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建設工作提供價值引領和指導方略。考慮到體育學科教材與其他學科教材從內容到形式上均存在較大差異,應用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對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進行開發時,應結合體育學科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性,在數字體育教材開發過程中,遇到運動技術教學重難點,可以在文字敘述旁以二維碼或鏈接通道為載體呈現技術動作的視頻講解,實現視聽雙渠道教學,形成長時記憶,強化體育課堂教學效果;運動技能的學習需要經過多次的練習,最終才可以形成穩定的績效,數字體育教材突破了體育課時空限制,提供了全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內進行運動技能學習,課后通過數字體育教材進行動作技能的視頻回顧,通過表象訓練進一步鞏固技術動作;同時,在遇到晦澀難懂的體育理論時,可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相關教學情境或提供音、視頻例證通道,通過視覺、聽覺雙渠道幫助學生多方面、多層次理解學校體育課程。以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為指導,結合運動性與實踐性的體育學科特點開發出的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契合新發展階段學校體育現代化治理的目標,為信息時代全面推動體育教學改革,深化體育教材二次開發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實踐方略。387C1BFC-8CFB-4BFB-A78B-E2E3B7F59AB1
3.2 首要教學原理
當代著名教學設計和教育技術設計家M·戴維·梅里爾于2002年提出的“首要學習原理”,以促進學習者學習為最終導向確定了五項首要教學原理,分別是:聚焦問題、融會貫通、激活舊識、應用新知、示證新知[21]。被譽為“第二代教學設計之父”的梅里爾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強調教學互動,并且教育互動應該是學習者與內容要素之間的互動[22],這為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以媒體手段為載體,實現學生與教學要素互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分析首要學習原理以及演進而成的波形環狀教學模式,并結合學校體育課程教學可以看出,在進行體育理論教學和運動技能教學時,應以完成任務為教學導向,以逐層遞進為教學原則、以示范舉例為教學方式,通過數字教材以多媒體為手段,實現學習者與教學內容要素的互動,并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從而解決在技能學習或科學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以音、視頻為媒介,使學生不斷回憶、聯系、描述從前所學知識。在學習新的體育理論知識時,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利用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視頻和圖片為基礎,為新授課內容提供相關經驗,通過知識內容耦合,激活教育對象腦海中的舊知識,形成知識的正遷移。而且在大體育觀已經成為全球教育廣泛認知的今天,學校體育更應該符合“大學校體育觀”的教育理念,使學校體育不僅僅局限于校園內,而應借由教學媒介突破學校的空間限制,與家庭、社會發生廣泛而深度的聯系,順應體教融合發展模式,形成學生在課堂進行體育運動技能學習,課下使用數字體育教材對回顧技能學習過程的“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在首要教學原理的指導下,學校體育教材還體現了體育教學中的學習者與教學內容的良性互動,即通過數字體育教材的交互性,隨時隨地與施教者和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互動,分享運行技能學習體會和技、戰術配合方案等經驗。在使用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時,突出學校體育生活化的價值,以聚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導向,使用多媒體手段將運動技能帶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強化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同時,通過體育數字教材富媒體性和便攜性,使教育對象在非學校的空間內也可以通過視頻資料學習等手段進行體育理論的學習和運動技能的練習與回顧。學校體育新發展格局決定了學校體育更應回歸教育本質,導向教育根本目標,信息時代更賦予數字教材引領體育教育新理念的時代特點,體育數字教材更是符合體育教育發展潮流的有力驅力,以經典教育理論為參照的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更是契合教育與體育本質的有效依據。
4 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的構建策略
4.1 完善教材開發機制,賦能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動力
科學有效的開發機制,可使數字教材建設的各個環節有機串聯在一起,并使各個系統之間協調運作。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結合體育教材理論學習與技能掌握相統一的編制情況考慮,數字體育教材的開發與采用標準、教材審核與認證策略、教材載體與應用手段等各個環節都關乎數字體育教材能否有效編制與成功出版,因此,構建科學有效的動力、規范等機制在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建設過程中處于關鍵性環節。據此,本研究從動力機制與規范機制兩方面出發,構建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開發機制模型(見圖2)。
4.1.1 深化教材動力機制,驅動體育數字教材現代化發展
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建設工作應當注重整個過程的結構機制, 強調功能、效果的實踐機制,實現“三輪協調,多元共建”的有機統一。當前,僅僅依靠政企合作或高校間合作的雙輪并進驅動模式顯然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對數字教材的需要,因此,集中所有動力,協調利益主體關系,實現優勢互補和效益最大化的三輪協調驅動模式將為新時代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工作提供長效驅動力。
數字體育教材作為是一種特殊的具有權威性的教學資源,集中體現了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意志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建設數字體育教材的過程中,應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多元主體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采用以政策驅力為主體,以產業發展和多方合作為輔助的三輪協調模式。應用此模式進行學校體育教材的開發時,應時刻保持政府的主導力量參與數字體育教材開發全過程,并自上而下一體式地帶動高校、科學研究機構以及圖書館等非贏利性組織參與教材開發與編制,政府將從組織管理、資金幫扶、人力支持等多個方面予以動力保障;同時緊扣市場需求和反應市場最新動向的營利性機構也應參與到數字體育教材的建設當中,如數字化學術資源運營商、網絡平臺開發商以及IT設備供應商等;數字體育教材的開發還應集合統籌、學術、技術和實驗四個部分,形成優勢互補、多方合作的新局面。其中統籌部門的參與能保障教材開發團隊具有明確的目標向心力和堅定的執行力,實現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服務于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宗旨;學術團隊利用自身的理論基礎、前瞻性的專業視野以及敏銳的洞察力保障開發方向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技術部門利用自身的經驗優勢支持技術開發、配置技術資源并提供技術服務;實驗團隊則支持教材的使用及反饋,檢驗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提供用戶反饋意見,助力教材完善和修改。這種以政策驅力為主體,以產業發展和多方合作為輔助的三輪協調模式具有全局性和長久性,可有力推動高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的快速發展,并在新發展階段為學校體育事業提供有效推力。
4.1.2 建立建材規范機制,助力數字體育教材標準化發展
建立規范化、統一化的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機制,仍需要加強教材建設的決策領導,對教材開發過程中的價值追求、目標取向與實施方案進一步把控;健全教材開發的技術規范,從數字體育教材的出版質量、數據規范、格式統一、版權管理等方面形成一體化標準。針對當前學校體育數字設計與出版規范方面需重點加強的部分,應從以下幾方面構建我國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規范機制:
第一,依托教材管理政策,規范體育教材標準體系。教材的制度建設工作,不僅關乎我國的教育和管理的相關問題,在國家治理過程背后所蘊藏的復雜的政治、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問題也應引起廣大學者的關注[23]。2017年,我國國家教材委員會的成立,意味著國家權力已專門并主動介入了教材規范管理的相關工作,對當前我國教材建設工作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統籌和指導教材建設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保障體育教育目標的精準實現,應以國家教材委員會為監管總抓手、教育與體育主管部門為決策統領、學校管理為具體落實手段,形成三元互助的數字體育教材建設新常態。具體可通過國家教材委員會協調多方力量,從政府層面審查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課程設置標準,對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標準化及規范化審核。同時協調各地區教育部門,統籌并配置數字教材開發資源,強化對網絡平臺標準的規范,并聯動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與地方學校,完善數字體育教材的配套管理制度,形成國家教材委、地方教育部門與學校的有機互動,以回應我國在學校體育數字教材規范建設過程中的現實需求,確保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能夠有序、高效、可持續的進行。387C1BFC-8CFB-4BFB-A78B-E2E3B7F59AB1
第二,統籌教材開發手段, 構建教材建設技術范型。抽取遠程教育教材在開發過程中的技術共性,同時進行抽象的概括,進而總結出一種實體之間的技術化的表征,形成技術范型,依據技術范型開發出來的數字教材更符合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建設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應在總結技術范型的基礎上建立技術規范,形成數字教材開發、審查、出版、管理、評價等多個環節的整體技術架構。數字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具有教育性、技術性和出版性的特點[24],尤其是體育數字教材又與其他學科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存在差異明顯,指導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學習的特殊性又決定了開發標準更應從教育內容、技術手段、出版科學等多層面、多角度分析,進而形成一套保障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科學化建設的標準規范。在此過程中,可充分發揮國家教材委員會的整體統籌作用,在教材編寫時嚴格審查內容,并在學校體育數字教材中體現出國家意志。以指導性標準、學習環境標準、學習資源標準、學習者標準和教育環境為指導的五位一體的中國網絡教育技術標準體系(CELTS)也為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技術范型,同時,依托第三代人教版數字教材已廣泛應用的技術范型,借鑒其他學科數字教材的技術開發手段,將之有選擇性地添加至學校體育數字教材中,形成融體育教材、數字資源、學科工具、應用數據信息反饋系統于一體的立體化數字體育教材。在審查和出版方面,應嚴格遵守國家教材局規定和出版機構的規范手段,對數字體育教材進行嚴格的三審三校程序,確保其內容符合我國圖書出版的相關政策和條例,最后在管理與評價方面,參照我國數字教材垂直服務平臺的技術應用手段,依據相關教材出版標準,對內容管理技術規范、客戶端軟件技術規范以及版權管理技術規范等方面進行有效管理,為構建數字化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體育教材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4.2 延伸教材知識廣度,創設智能學校體育數字教學情境
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內容設計以及開發編寫工作,應當基于當前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現狀、未來需求和育人目標理性分析,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體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結合各地區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在凸顯體育課程的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材內容的科學設計。
4.2.1 拓展體育教材內容,深化教學重點任務
數字教材以其靈活多樣、交互性強、教學資源豐富以及知識更新快的獨特優勢成為了當前通過數字體育轉變教學模式的重要手段[25],因此,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開發應當在拓展教材內容、深化教學任務方面下功夫,利用數字技術和平臺的優勢,提供比傳統紙質教材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運動與健康理論知識、項目技能學習指導、體育競賽規則與解析、日常鍛煉方法與管理等等,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和交互性,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此外,在教師在運動技能教授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可更為直觀地向學生示范技術動作,以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增強學生運動技能學習的直觀性、趣味性,使教學內容呈現立體化、系統化和模塊化的效果。在教材編寫時,可采用微課視頻的形式,或針對動作技術的宏觀形態,以及微觀技巧,結合動畫進行講解和解剖,這種基于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的雙渠道信息獲取方式,可有效幫助學生抓住體育理論知識關鍵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終形成體育運動的長效記憶。
4.2.2 創設體育教學情境,強化探究學習模式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根據教學目標創設的體育教學情境有利于引導學生置身于學習情境主動參與運動技能的學習,創設良好的體育教學情景對學生運動技能學習、體育品德與健康行為的形成有促進作用[26]。前文提到的首要教學原理也表明,豐富的教學情境可形成知識正遷移。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根據實際情境,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同化當前所獲得的新知識,可實現知識的同化和順應。當前常規的體育教學情境則是依托于場地、器材和課堂導入等方式進行創設,該方式具有時間成本高、空間限制大、資金投入多等客觀限制條件[27]。數字體育教材依托于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手段,可突破時、空限制,更便捷地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教師通過創設包括教學知識背景、聯系實際生活、關聯賽事實踐,提出驅動性問題等教學情境,可促進學生從理論與實踐層面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由于數字體育教材內容的多樣性,同時依托于虛擬現實的教學情境,強化探究性資源的開發,支持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探究式學習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質疑精神以及創新意識都有顯著作用。國外利用虛擬學習資源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已經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取得巨大成效,如:英國在物理相關書籍中附帶有英國物理學網站的鏈接,進入頁面就能看到生活中常見的各類建筑和物體,點擊物體即可看到相對應的物理學知識、原理等。在數字體育教材中,也可借鑒該方式,利用虛擬技術手段,創設學習情況,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探究學習意識。
4.3 優化教材科學設計,轉變學校體育數字教材使用觀念
遵循學生運動技能習得規律或依據教師教學統籌而制定的教學設計應在理解課程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按照“階段進行,步步推進”的原則對體育數字教材和配套教學設計進行科學性優化,使教材設計人員、媒體開發人員、與技術支持人員三者形成三位一體的有機體,對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進行科學設計,具體可按照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五個階段分類推進(見圖3)。在分析階段,整體分析教材使用對象當地的資源條件、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特征等客觀因素,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狀態的影響,并依據此形成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科學化的教學設計;在設計階段,以分析結果為參考,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可構建教學實踐結構模型,以此明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安排體育教學等;開發階段是教材編寫的重要環節,同樣也是根據數字體育教材進行科學化教學設計的核心階段,該階段的教學設計應體現體育教學因材施教和因勢利導的特性,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等差異性,使體育教學任務和體育學習資源等實現具象化與產品化。實施階段是對依據數字教材而開發的教學設計的具體實操,教師在該階段可通過數字體育教材全面落實體育教學計劃、傳授體育課程知識、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等;在評價階段,教材開發團隊除利用后臺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成效等多個方面進行科學評估外,還應對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有效評價,充分體現體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嚴謹性。387C1BFC-8CFB-4BFB-A78B-E2E3B7F59AB1
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最大優勢是突出了其交互性的特點,即突破了傳統紙質教材與學生單向傳遞的局面,形成了教師以數字體育教材為媒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多媒體手段與學生進行雙向溝通的教學格局。因此,一方面教師應轉變以往使用傳統紙質體育教材時形成的使用理念,合理定位數字體育教材的“紐帶”作用,在教學過程前、后階段實現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如,課前發布體育教學任務、上傳技能學習詳解視頻、了解學生體育學習需求等,課后利用數字體育教材發布體育課后作業,監督學生完成體育任務,答疑學生體育學習困惑等;另一方面,學生也應轉變對體育教材的定位,改變對傳統體育教材一元灌輸的看法,學生可突破體育課僅能在校園進行的認知,通過數字體育教材中的運動技能學習視頻,在課下鞏固與提高運動技能,實現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同時,應用數字體育教材的交互功能,將學習心得、運動困惑上傳至數字體育教材云端,既有利于實現師生的多元互動,激發學習體育學習熱情,還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現狀與困惑,以便于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4.4 構建教材評價體系,形成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價值取向
教材評價在教材建設環節中承擔著重要的反饋調節作用,對教材管理決策、教學改進和師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學校體育數字教材而言,構建一套合理的教材評價體系,不僅能檢驗數字教材是否符合體育教學的實踐應用要求,還能引導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朝向科學化、規范化和實用性的方向正確前進。本研究認為,構建可以傳遞國家意志并引領教育導向的新時代學校體育數字教材評價體系,應該從以下幾個維度入手:
第一,教育目標與知識設置維度。教育具有較強的導向性,教材體現著國家意志的傳遞,知識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載體,因此,評價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是否符合教育目標的導向作用,是否傳遞了最適合學生發展的知識是教材評價的首要維度。對于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教育目標評價,可首先審查教材是否符合我國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及學校教育的培養方針,并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念,在學校體育課程設置標準上具有對應性。對于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知識設置維度評價,應以教材知識設置的規范與準確性作為首要評價要素,同時兼顧知識設置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從數字教材信息更新快的角度出發,針對體育知識鮮明的時代特征,還應將知識更新速度以及與生活、社會的聯系程度放在評價范圍內,并將體育知識內容設置的層次性以及欄目設置的合理性考慮其中。
第二,呈現效果與素材資源維度。數字教材的呈現形式是為教材內容而服務的,優質的教材內容更需要依托良好的展現形式才能到達更好的教學效果,圖片、音、視頻及動畫等素材資源的適當搭配以及合理配置,將對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呈現效果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教材的整體評價。對于教材的呈現效果,可從界面的色彩配置、整體布局、風格主題以及文字與媒體素材的搭配等方面考察,將交互性作為評價學校體育數字教材的主要指標,以界面友好,風格統一,易于操作和便于互動等方面作為評價因素,對其進行多層次的客觀評價。針對數字教材的素材資源維度評價,應首先考慮該教材是否通過直觀性、趣味性的媒體效果突破了體育教學重難點,同時審查數字教材中的圖片、媒體素材等清晰的是否達標,播放是否流暢等。尤其應充分考慮到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顯著區別,著重審查數字教材以視頻方式展示運動技能時的準確度,是否向學生展示了正確的動作要領和技術要求,以及是否制定了符合青少年生理規律的科學訓練方式等內容。
第三,支撐教學與交互手段維度。與傳統紙質教材相同,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既是教學輔助材料,也是引導教學的重要依據,對于數字教材的評價還應將教學應用效果和支持課堂教學的水平納入評價指標當中,并充分體現人機交互的新時代數字體育教材的特點。從支持教學的角度評價學校體育數字教材,應首先評價該教材是否具有引導和支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策略與教學方式的能力,并對學生思維能力、心理狀態以及社會適應力有針對性指導,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性和自主學生能力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平臺和運動技術回顧機會。針對學校體育數字教材交互手段維度,應充分利用好學校體育數字教材連接課內外的效果,即課堂由體育教師傳授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術手段,課后學生通過數字教材進行動作的鞏固與提高,借由數字體育教材交互性的功能,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學校體育教學新常態。同時,重點評價其是否設計了較為豐富的人機互動端口,并且互動形式靈活、互動方式多樣,能夠使學生對要點進行適當的標注并能實現和教師通過端口互動反饋等,實現學生課前利用數字體育教材對技術動作進行學習,建立動作學習表征,教師課堂傳授體育知識與示范并傳授運動技能,課后學生鞏固體育知識,練習運動技能,進而形成課前、課中、課后三位一體的高校體育數字教學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徐麗芳,鄒青.國外中小學數字教材發展與研究綜述[J].出版科學,2020,28(5):31-43.
[2]王志剛,沙沙.中小學數字教材: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資源[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7):14-20.
[3]蔡金花.中小學數字教材建設的政府規制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9):19-25.
[4]陽藝武,王琳,黃彩虹,等.中國學校體育教材內容體系的創新思路研究——基于國外CPE課程及教材的思考與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3):72-78.
[5]陳桄,龔朝花,黃榮懷.電子教材:概念、功能與關鍵技術問題[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2):28-32.
[6]王俊宏.電子教材:信息時代教科書設計的新形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4(2):91-92.
[7]孫眾,駱力明.數字教材關鍵要素的定位與實現[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4):60-67.387C1BFC-8CFB-4BFB-A78B-E2E3B7F59AB1
[8]楊秋穎,董翠香,柴大任.基于教材本質的體育教材概念辨析與反思[J].體育學刊,2018,25(3):85-90.
[9]樂進軍.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10]施勇勤,尹冰.試析數字教科書類型與功能特點[J].中國報業,2015,4(2):89-90.
[11]仇森,潘信林,羅妍.新時代中小學數字教材建設的現實障礙與推進邏輯[J].中國教育學刊,2021(7):73-77.
[12]李曉鵬,汪如鋒,李忠偉,等.數字賦能:我國學校體育數字教材建設策略探析[J].湖北體育科技,2021,244(9):828-833.
[13]Digital Textbook Collaborative Group.Digital Textbook Playbook[EB/OL].[2021-12-09].https://transition.fcc.gov/files/Digital_Textbook_Playbook.pdf.
[14]Dunn P K, Brunton E A, Farrar M B. Your online textbook is ready: a shareable, interactive online textbook in response to COVID-19 lockdow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53(3): 582-593.
[15]Han SS.A Korean Model for Using ICT in Education: Policy[R]. Daegu: Kore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2016:227-229.
[16]Araújo A C D, Knijnik J, Ovens A P. How doe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respond to the growing influence in media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An analysis of curriculum in Brazil,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21, 53(4): 563-577.
[17]Chang K E, Zhang J, Huang Y S, et al. Applying augmented real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on motor skills learning[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020, 28(6): 685-697.
[18]牛瑞雪.以教學價值引領數字教材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20,329(9):77-81.
[19]Mayer R E,Steinhoff K,Bower G,et al.A generative theory of textbook design:Using annotated illustrations to foster meaningful learning of science text[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5,43(1):31-41.
[20]鄧國民,閻婷.面向智能時代的跨媒體學習方式、理論與資源環境——基于國際多媒體學習研究的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9,37(3):61-69.
[21]M·戴維·梅里爾,盛群力,陳倫菊.教學內容尊為王,教學設計貴為后[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3):5-11.
[22]M·戴維·梅里爾.首要教學原理[M].盛群力,等譯.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69.
[23]張振,劉學智.教材制度建設的困境與超越:國家治理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20(10):53-57.
[24]李曉鋒,孫燕.數字教材的屬性特征及標準規范體系研究[J].出版科學,2021,29(3):42-49.
[25]萬文君,侯玉鷺.體育教材的電子化優勢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6):126-128.
[26]尚力沛,程傳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生成的三維支撐結構:情境創設、文化統領與意義建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1,36(4):420-426.
[27]閆士展.新冠疫情背景下體育在線教學的理論審視、現實反思與實踐進路——“疫情下的學校體育”云訪談述評[J].體育與科學,2020,41(3):9-16.
收稿日期:2022-03-1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編號:20BTY001),中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項目(編號:SCY20043),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基金項目(編號:3212022sycxjj427)。
作者簡介:李曉鵬(1996- ),男,寧夏銀川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校體育信息化建設。
通訊作者:汪如鋒(1979- ),男,安徽阜陽人,在讀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體育現代化治理。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387C1BFC-8CFB-4BFB-A78B-E2E3B7F59A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