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超
摘要:隨著新課改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逐步落實,現(xiàn)在國家又提出了給學生減負的教育教學方針,即雙減政策,這也意味著我們國家對于小學生的教學越發(fā)重視,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是為學生進行更深入的語文學習打基礎(chǔ)的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作為主要的教育教學目標,同時老師在給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也應該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閱讀積極性,給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滲透,使學生更加高效的進行閱讀,真正落實雙減政策。
關(guān)鍵詞:雙減政策;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一、制定閱讀課程導入方案,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如果想要真正的落實雙減政策,實現(xiàn)給小學生減負,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就一定要提升課堂效率,從原來的知識型灌輸逐步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積極的進行學習,而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是如此,老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時,重要的不是給學生教會多少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思維理解如何進行閱讀,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加強獨立的思考。同時老師也要針對閱讀的內(nèi)容給學生進行一個有趣的導入,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的世界之中。
例如在對《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進行過閱讀教學時,就對導學案進行一個全新的設(shè)計。導學案中的主要導學內(nèi)容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給學生下發(fā)了閱讀材料之后,讓學生以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其中生字的查找可以和同學相互交流,可以借助智能平板,可以借助詞典等。其二,在進行文本閱讀結(jié)束后,需要向本組的同學或者是老師對這篇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進行一個復述,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文章概述能力以及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更加的專注。第三,與自己平時所玩的游戲相對比,說出自身對于列文虎克的看法以及對列文虎克的整體認識。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學生開展閱讀的教學,可以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同時相比于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這樣的方式更加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維和思考,學生也可以從中學習到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也能夠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小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主動解決疑難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落實,現(xiàn)在在語文課堂上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按照往常的教育教學,給學生進行語文閱讀課程時,老師會將所有的知識剖析完成后教給學生,讓學生聽自己進行講解,聽自己進行文章的分析,但是學生只是聽懂了老師的講解并沒有加入自己的思考,之后再面對其余文章時還是沒有辦法獨立的進行文章的學習和思考,因此現(xiàn)在應該改變這種方式,老師應該在對文章的大致框架給予講解后給學生由淺入深進行問題的提問,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后,學生對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時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會融入進去自己的思考,以后再進行自主閱讀時也更加簡單。
例如在教學《矛和盾的合集》這一篇文章時,老師就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給學生進行這篇文章的引入,帶學生玩卡片游戲,卡片上的字,就是這一篇課文中的生字詞,帶領(lǐng)學生完成游戲之后,學生會對這一篇文章中的生字詞進行識記,之后再讓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時也會更加順暢,同時老師再讓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學生針對本篇文章閱讀時的感受而提出一個問題,并且以小組的形式對這一個問題進行解答,之后每個小組應提出4個問題并寫出這4個問題經(jīng)小組成員的討論應該如何進行解答。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進行課文閱讀的過程中會更加的仔細加入自身的思考和想法,對于全篇文章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小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提升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在這一過程之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提問質(zhì)疑的能力,真正有利于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三、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也是學生第一次系統(tǒng)地接觸到語文的閱讀,老師在這一時期應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逐步得到閱讀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剛剛接觸到閱讀時,學生可能會遇到非常多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這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及時的通過查字典而自主的進行學習,并且可以指導學生將這些不會的字詞摘抄下來,針對摘抄本隨時進行復習,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也獲取大量的語文知識。其次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老師也需要給學生設(shè)置分層次進行閱讀,例如一個班級中有很多學生,不同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知識不同,語文閱讀能力不同,因此在給學生進行閱讀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千篇一律的閱讀方式,而是應該分層次的給學生進行閱讀的教育教學。例如筆者在給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將全班同學分成了三個層次,中等生、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針對每一個層次老師都會每周選擇不同的閱讀素材讓其進行閱讀,優(yōu)等生選擇字數(shù)稍長的閱讀素材,并要求學生閱讀結(jié)束之后寫出體會。中等生老師會選擇字數(shù)中等的題材,閱讀結(jié)束之后,要求學生針對期中的閱讀內(nèi)容寫出整體文章的框架。針對學習較差的學生老師在挑選閱讀文本時選擇較簡單一些的閱讀文本,同時讓學生將不懂的字詞句進行摘錄并摘抄。這樣可以真正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提升,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更加積極,真正提升每一個人的閱讀能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們國家新科改的逐步推行雙減政策的落實,這對于老師的閱讀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應該不斷更新現(xiàn)有的閱讀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可以更高效地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楊喜燕. 基于課程標準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現(xiàn)狀分析與優(yōu)化建議[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王志軍,溫小勇,施鵬華.技術(shù)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gòu)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5(06):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