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敏
摘 要:隨著近幾年“非遺熱”的推進,各種傳統民間手工藝品進入大眾視野,而且“非遺”保護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有關“非遺”保護傳承創新為基礎的研究也層出不窮。本文旨在運用“互聯網+非遺”的融合營銷創新,在網絡媒介進行宣傳,開發衍生品并進行營銷。同時,將樂安花燈與現代主流傳播方式相結合,使樂安花燈的傳播跳出流于紙質書面記載的形式。通過設計網絡展廳、線上博物館,同時結合“元宇宙”,構建出具有科技性的新型線上展覽會,開拓新型的花燈文化交流方式。讓樂安花燈在媒體融合過程中獲得傳播價值和轉化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樂安花燈;非遺;傳承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佛山擁有一系列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國家級非遺項目15個、省級項目50個、市級項目131個,足見其文化底蘊之深厚。保護好和傳承好佛山樂安花燈,能夠喚醒佛山人乃至中華人民心中最深處的精神追求,點燃人民心中的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利用好“樂安花燈”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非遺產品進行創新設計,真正使消費者從“觀”樂安到“品”文化,實現佛山當地經濟、文化的可持續全面協調發展。推動傳統非遺——佛山樂安花燈走進大眾視野,讓其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一、樂安花燈的保護
2011年國家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形成了由國家到省、到市、再到縣的保護體系,該法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責任、權力及義務,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法可尋和有法可依。因此相關部門應當注重加強檔案數字化管理建設,妥善保存花燈相關的實物,將樂安花燈制作方式及工藝記錄存檔,進而建立樂安花燈文化技術保護傳承體系。
二、樂安花燈的傳承
(一)制作宣傳網頁
針對樂安花燈的現狀制作宣傳網頁,在網頁內普及樂安花燈的故事、精神、文化等,運用“互聯網+非遺”將樂安花燈與互聯網影音、新媒體等相結合,使樂安花燈的傳播跳出流于紙質書面記載的傳統形式,在網絡媒介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樂安花燈,擴大知名度。除此之外,可以收集樂安花燈傳承人的聯系方式添加在網頁中,在將網頁宣傳出去的同時,也為有意了解花燈的人們提供了聯系渠道,便于與花燈傳承人進行溝通、了解、學習,實現樂安花燈的傳承。
(二)構建傳承人創新型培養體系
面向社會全體成員開發和構建佛山樂安花燈教育課程體系,以由淺到深的進階課程,普及非遺知識和花燈文化。同時,通過開展花燈進校園系列活動,讓學生參與手工DIY,體驗花燈設計——扎廊——捫襯——裝配的工序、參與設計文創產品等活動,將年輕的創造力量與花燈創新相結合。另外,組織開展養老院、社區的花燈學習制作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實現老有所樂。
三、樂安花燈的創新
(一)“花燈”的創新性轉化
1.創立自主品牌。打造以樂安花燈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創立自主品牌促進花燈的營銷工作。除了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還要著力于進一步創造品牌價值。花燈作為非遺文化,在商品性質與價值上較為特殊,基于品牌價值傳遞時呈現的可視化需求,能夠以花燈本體為基本,設計IP形象,將樂安花燈的精神、文化價值融于其中。近幾年“夜色經濟”興起,尤其是在廣場、景區等地,五彩斑斕、美輪美奐的花燈總能吸引眾多市民、游客駐足欣賞、拍照打卡,若樂安花燈品牌能夠與之結合,將會提高樂安花燈的知名度,擴大樂安花燈品牌消費市場。
2.開發衍生品。由于花燈的材質,運輸問題在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可以通過開發衍生品,如帶有花燈形態、寓意的手辦盲盒等,進行批量化生產以及快遞運輸。也可以將樂安花燈的形態結構、寓意等象征意義元素融入衍生品的具體設計當中,如臺燈、壁燈、家具等家居產品,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改進燈彩藝品的結構、生產方式、銷售以及創設文化情景。這將會為傳統工藝美術企業開拓新的市場,為樂安花燈特色用途的拓展贏得發展的動力。
(二)“花燈”的創新性發展
1.文旅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2019年8月國務院出臺《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主張發揮文旅消費作用,鼓勵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文化旅游演藝產品。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持政策,本文建議將樂安花燈售賣與樂安花燈會相結合,以“樂安花燈+創意園”、“文化旅游+花燈”等形式,形成特色節日、文化業態與旅游活動的重組,且借助樂安燈會進行售賣,吸引人們參會并購買花燈,帶動當地經濟與文旅業繁榮發展。
2.建立網紅打卡地。在一年一度的花燈燈會上,將花燈與當地文化相結合,建立網紅打卡地,設計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動,如:到花燈樹下擊鼓祈福,祈愿新的一年幸福安康;到狀元茶館打卡,“飲杯狀元茶、聰明健康又榮華!”;以詠春拳、木人樁相結合的燈組,詮釋詠春新風尚;在打卡地擺攤蓋章,并通過收集蓋章,以集滿可以換取花燈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前往打卡,了解當地文化。
3.發展花燈民俗文化產業。針對樂安花燈文化品牌的打造,相關政府可以敞開花燈經營大門,以文化經營許可經營證為核心,鼓勵企業經營花燈。建造涵蓋花燈制作教育基地、青少年文化宮、博物館、文化遺址、親子游園等樂安花燈文化主題產業園。開辦手工藝品一條街和美食街等搭配產業園的周邊設施,滿足游客品嘗當地美食、觀看特色表演、購買當地的文創品,如微型花燈、迷你型花燈積木等的需求。推動花燈產品銷售,帶動花燈民俗文化產業新發展。
對于處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社會群體,本文建議采取不同的方式,以發揮其對花燈民俗文化產業的助力。對于中小學生,可以用歷史古標識牌、民間傳說、建立名人碑亭、互動電影體驗文學等方式營造傳統文化環境,聯合組織中小學學生參觀樂安花燈文化主題產業園,啟發他們對文化創意的興趣和培養對藝術的欣賞力和愛好。對于大學生,產業園也可以作為重點培養藝術人才的校外培訓基地,從中發現創意文化新星,并為大學生提供就職崗位。
4.打造非遺“花燈”文化數字館。通過設計網絡展廳、線上博物館,同時結合“元宇宙”,構建出具有科技性的新型線上展覽會,基于元宇宙理念打造非遺文化數字館,以技術手段為花燈的非遺保護提供更加便捷的手段。將樂安燈會搬至線上,打造“樂安燈會元宇宙”,將百年燈會化作虛擬世界,參與者可以借助手機程序進入樂安燈會元宇宙,“站”在燈會現場,通過如同游戲程序般的簡單操作,元宇宙的游客也可以在燈會路邊逛邊看邊買花燈和非遺文創,更能隨時通過虛擬技術“潛下”千年古道,探究背后深厚的歷史,開拓新型的花燈文化交流方式。在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花燈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將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讓人們“足不出戶”在線上也能了解樂安花燈,也便于疫情下非遺的“走出去”。
參考文獻:
[1]熊梅君.《佛山花燈藝術在現代燈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05-01
[2]梁川.節慶文化產業發展與創意——以自貢彩燈和自貢燈會為例[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22,36(02):53-61.
[3]劉歡;劉帆;宋玲.基于網絡文本分析的沈陽市非遺旅游開發路徑研究[J].中國科技產業,2022,(04):52-54.
[4]陳美霞.福建文化創意產業的SWOT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2):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