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木森
摘要:“雙減”的目的是孩子要在學校里,德智體全面發展,而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所以要求教師高質量的設計單元作業,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為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本文針對現今初中歷史單元作業設計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雙減”;初中歷史;單元作業設計
一、初中歷史單元作業設計的現狀
(一)從單元作業設計的維度上看缺乏系統性
初中歷史單元的作業是指根據本單元的所要求掌握的課上內容特點進行設計的綜合性課后作業。單元作業不僅要融合一單元所學內容,還要從價值觀、情感和能力多角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設計初中單元歷史作業的時候,要注重知識的聯系性,不可片面單一的留作業,還要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整體性,促使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從設計初中歷史單元作業的方法講,每個單元的歷史作業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而設計,以所教學的內容為基礎,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特點,每課的內容要有聯系,并且知識點要互通,作業不再是拼湊整合在一起。但是就現在多數的初中歷史作業設計來看,作業大多數只是把每個單元的課后習題放到了一起,并沒有系統性,和單元歷史作業的初衷設計要求不符合,這就造成了作業的枯燥,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對初中歷史學習產生厭煩心理。
(二)從單元作業設計的梯度上看缺乏層次性
初中歷史單元作業并不是簡單的將幾個課時的練習放在一起,應該是在初中歷史教師仔細設計、合理安排,把相關的教學歷史題目進行整合,然后進行挑選,題目的難易程度不在千篇一律,而是呈現爬坡式的特點。初中歷史教師更應該注重到學生在這一階段的自身特點,注重到學生這一階段發展的個性化需求,高效的避免傳統課堂課后作業的滯后性和盲目性。現階段,初中歷史作業大部分是統一安排習題,這些給學生配備的習題沒有梯度、缺少實戰性、沒有突出所學內容的重點。重復低效的練習,占用了學生的大量時間,沒有達到“雙減”的要求,因為教師沒有真正的參與到作業的設計中,也沒有很清楚的掌握學生的課后練習程度,從而使學生的歷史學習壓力越來越大。
(三)從單元作業設計的程度上看缺乏探究性
從現今初中學生做歷史作業的現狀來看,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歸到根本就是初中歷史對初中歷史單元作業設計方面沒有重視起來,缺乏深入的研究。在當今人才激烈競爭影響下,無形的把競爭壓力傳遞給了學生,尤其是在一批批的畢業學生面前,把成績歸于了刷題,歸于了只要不停的背知識點和做練習,就能達到高分、高人才的目的。雖然機械的死記硬背學習歷史知識,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鞏固初中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地點、時間等,但是在綜合分能力方面沒有起到促進作用。傳統的歷史作業重手書寫,忽略了開發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學習只停留在了淺顯的表面,學生很難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深度的剖析和講解,從而也就很難去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這樣阻礙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使學生對初中歷史作業產生厭煩的情緒。
二、初中歷史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單元作業設計的系統性:達到高效的復習
初中歷史作業是歷史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把單元內的知識點串起來,有機的統一在一起,形成歷史單元內的知識結構體系。以此在歷史知識的角度幫助學生歸納,揭示歷史系統性的規律。揭示歷史不同時期的各個方面發展特點。通過歷史單元的作業系統訓練,達到強化知識結構特征的作用。例如:本人在設計壟斷資本主義形成的這一單元作業時,先提出作業的完成方式是思維導圖,并且在單元作業旁標標注:注意時間段,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注意分析方法:世界史的四大線索。這種作業模式會促使學生積極完成課后單元作業,從而達到對單元所學知識系統的復習,并且通過單元歷史作業很快就突出重點,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達到課后高效的復習效果。
(二)單元作業設計的分層:達到高效教學效果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影響,歷史教師不僅要注意到歷史單元作業的系統性、深層性,還要開展歷史作業的分層設計,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分層設計歷史單元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還可以改變學生對學習歷史的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例如:本人在布置八年級第二單元“洋務運動”知識作業時,進行了分層的設計,取消了統一的習題、題目。并且布置了分基礎和技能、創新等不同層次的題目,能力不同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題目進行訓練。通過這樣不同題目的訓練,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了相同難度的題目不能滿足不同學生需求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課堂活動。
(三)設計探究類單元作業:開發學生思維
為了更好落實“雙減”政策,展開高質量教學活動,設計探究類的單元作業已成為初中歷史教師的首任。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學生,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在班級開展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歷史作業中的問題,從而從根本上改變落后的教育模式,改變學生學習的狀態。比如:本人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這個單元教學之后,設計了探究類作業,請學生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對清政府進行評價,并結合史論。這道探索題實質上是要求學生對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通過完成作業,使學生對本單元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且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結論: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的號召下,初中歷史教師要轉變自身觀念,提高教學效率,設計初中單元歷史作業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初中歷史單元作業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系統的、深層次的復習,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教師要以“減負為標準”多維度不斷深化單元作業的設計,保證初中歷史教學有序、平穩的進行,促進學生達到高效的學習狀態。降低課后作業的負擔,鞏固課堂知識重點,達到歷史教學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江河.初中歷史課堂作業的設計思路與策略[J].福建教育,2022(15):31-33.
[2]宋宏偉.“雙減”政策下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的實踐[J].天津教育,2022(09):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