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婷
摘 要:英美文學選讀是自學考試英語本科段的必考科目,也是核心課程之一,但歷年來通過率普遍不夠理想,學生平均成績也不是很高。這不僅讓備考學生十分焦慮擔憂,也為這一課程的授課教師帶來巨大的壓力。筆者根據多年授課經驗,對英美文學選讀課程教學、學生的復習整理工作提出自己的一點建議。
關鍵詞:英美文學選讀;課程教學;復習
英美文學在英語專業的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專業核心課。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了解和積累英美文學知識,并以此為橋梁,增強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和文學素養。
一、英美文學選讀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繁雜,學習任務重,教學時間有限。自考指定教材共八章內容,英國文學占五章,美國文學占三章。每一章節開頭部分詳細介紹對應階段的歷史背景,之后詳細介紹本階段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包括經典作品的節選部分。
2.參加全國自學考試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英美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本就知之甚少,而教材中大量的生僻詞匯無異于雪上加霜,使學生望“書”生畏。
3.英美文學選讀考試覆蓋面廣,涉及到教材內容的各個方面。試卷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占40%,內容涵蓋所有作家作品,學生很難理出頭緒;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占60%。第二部分包括選讀題、簡單題和論述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量、文學鑒賞力及語言組織等綜合能力。試題難度大,學生面對考題時常感到一片茫然。
二、英美文學選讀教學方法探析
1.打破傳統的線性教學。長久以來,文學選讀的教學都是以文學史為背景,以國別、年代為軸進行教學,對文學史及相應階段的作家作品進行點綴式講解,再根據考綱進行篩選,做到主次分明,重難點突出。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雖然細致全面,但因體系繁雜知識點太多,學生很難抓住考試的重點。因此可在教學中嘗試破陳出新,教師可以按照文學的不同體材進行分類教學,打破傳統教學中靜態的時間限制,引導學生集中對某種體材具有較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2.打破傳統的課程設置。英語專業自考科目有綜合英語、英語寫作基礎、英語國家概況、英語寫作、第二外語等,每門課程課時有限,教學中的相互關聯并不多(邱德志,2019:145)。筆者建議,自考段的教學可嘗試對課程設置進行重組,相互交叉融合。比如,英美文學課程可以與閱讀課程進行合并,練習閱讀技能的同時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可以進一步解決課時的緊缺問題,優化教師資源,為教師提供新的科研角度。
三、英美文學選讀教學原則
實現多元、復合式的教學革新,要循序漸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是以教學重難點為中心的原則。
英美文學選讀作為必選的考試科目,重難點遍布各個章節,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重點為軸,以難點為線,在教師與學生、學生小組成員之間合作互動中共同研究解答疑難問題(徐鳳嬌,2012:72)。教師在互動中要堅持自己的引導作用,避免課堂因為互動過多而偏離重難點的主線。
第二是搭建開放式課堂的原則。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授課變成了講座的形式,加之學生的文學素養較為薄弱,更是很難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搭建開放式課堂,可借鑒口語課堂的一些教學形式,學生可分組討論,自己去調查研究各個階段的時代背景,課上討論作家作品風格的成因,或針對某一作品人物或情節進行討論研究,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汪順來,2017:70)。
第三是遵循實踐性的原則。
英美文學選讀課程雖然主旨是備考過關,但教學中也要同時注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前文中提到的,與綜合英語、英語寫作等課程交互進行,因此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多設置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英語情境,讓學生在提升文學素養的同時提高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程墊豐,2014:94)。
四、英美文學選讀復習整理策略
教師研究革新教法的同時,學生有序高效的復習則更為重要。筆者總結多年英美文學選讀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復習策略。
1.分階段復習
第一階段,通讀以掌握概況。這一階段,學生首先是跟隨老師的步伐,配合老師的授課計劃對英美文學史進行簡要系統的學習。這個過程要緊扣教材,按照考綱的設置學習掌握每個歷史發展階段的時代背景、文學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如同教會學生繪制一棵大樹,從根部向上延伸,即從Chaucer的時代一直拓展到當代,不斷在左右蔓生出枝葉,主干即是這一國家文明發展的進程,而粗細不等的枝干是每一階段誕生的文學流派,枝葉這是該流派的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這一部分重點是學生要做好自己的筆記,在瑣碎的知識點中整理出自己的文學思維導圖。
第二階段,分章節依次攻破。歷年考綱都對各個章節所占比例有詳細的說明,學生可根據考綱及近幾年的真題來安排各階段的復習時間。比如莎士比亞,是歷年來考試的重點,從小到莎士比亞的生平、作品數量、作品分類,大到莎士比亞四個創作階段的背景和特點,以及重要作品的主題、人物分析、創作手法等,都要認真匯總整理,尤其是編纂度引用度最高的幾個代表作,要做到爛熟于心,以便應對不同題型對這些作品的考查。這一階段學生一定要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教材、真題等資料進行思辨性閱讀整理。
第三階段,做題中查漏補缺。考題第一部分能夠很直觀地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選擇題覆蓋面廣,考點瑣碎,反復練習學生基本就對考試的側重點和考查方式有了清晰的認知。第二部分的選讀題,學生只要將課本上羅列的重點作家的作品節選內容讀懂讀透,尤其熟記選讀內容前面的斜體字部分,熟記關鍵字,牢記作品主要人物的姓名等等。而簡答題和論述題,則需要大家整理出重難點作品的主題或人物分析,名詞或術語解釋等,反復記憶。
2.找“線頭”復習
整個英美文學史看似紛繁復雜,但其實頭緒還是有很多的,學生在整合復習的階段,就是需要找到這樣的線頭,提綱挈領抓住整個脈絡。
這里列舉幾種常見的小說部分的整理線索。一是可以打破國家界限,按照文學流派、體材等進行分類。比如跨國界歸類書信體小說;按流派歸類自然主義的小說。二是按照作家獨創的一些特色來整理,比如可以對比分析托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說小說和威廉姆·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三還可以按照某種主人公的類型來整理,比如兒童人物、反面人物等等。當然,小說還可以以海洋小說、戰爭小說、復仇小說等等形式來歸類,而整理作家時也可以按照生平的相似點、標志性的文學創作論點來歸類。
總而言之,無論是在提升人文素養方面,還是在備戰自學考試方面,教師和學生需要在教法和學習策略上共同實現革新,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學生也要在通關的前提下,研讀文學經典并吸收其中的人文知識財富,提升人文素質。
參考文獻:
[1]程墊豐.英美文學選讀課程教學與考評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2014,(02): 94-95.
[2]邱德志.利用英美文學選讀促進英語語言學習[J].校園英語,2019,(17):145.
[3]汪順來.“英美文學選讀”課中研究性教學的探索[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03):69-71.
[4]]徐鳳嬌.英語專業英美文學選讀課程的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2,(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