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剛
【摘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是極其重要的,這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應用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對高質量人才龐大的需求,要求學生要具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數學科目是初中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老師不單單要重視學生數學成績的高低,更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增強.本文圍繞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思維進行研究,說明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并依據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的狀況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初中時期的數學學習能夠增強學生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對學生將來的個人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中,老師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和死板,使得學生嚴重依賴老師,無法自主地學習和思考,這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起到了消極作用.因此,初中的數學教學不能只停在對知識機械的記憶上,還需要注重方法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效提高.
1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1.1 能夠加強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
初中數學所包含的問題是豐富多樣的,問題情景不單單只存在于數學學科內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和數學有關的問題,這也是老師與學生經常忽略的學習資源.
引領學生認識實際日常生活中有關的數學問題,能夠使學生產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思想和能力,同時也能很好地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由于優秀的創新思維能夠使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問題來自于情景,情景又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這使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更加密切.老師可以設計恰當的情景,讓學生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不可分離的關系,感受數學知識是認識和表達日常生活的需要[1].
1.2 能夠強化學生數學應用的理念
數學應用理念的內涵是學生利用數學語言描繪問題,利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利用數學知識處理問題的主動性,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夠強化數學應用的思想.縱觀我國近些年的初中數學教學進程,一直以來都較為忽視數學的實際應用.
現代數學的發展進程表明,數學的工具性愈來愈強,并且數學擁有很強的應用意義.數學的應用不單單只是處理實際問題,同時也是一種思維和語言.
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展示知識內容產生和應用的過程,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并掌握有關知識內容,通過運用豐富的數學符號和語言去解決實際問題,建立數學表達式,最終建立數學應用思想.
1.3 當前時代教育背景的要求
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將知識傳授作為價值取向,只是單一的重視知識的傳授過程,對于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在傳統教育形式的主導下,初中生的創新思維與精神受到了消極的影響,嚴重妨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健康成長,對于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產生了阻礙作用,這嚴重阻礙了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的進程.但我國急需創新型人才,而創新教育體現了時代精神,能滿足教育發展所需的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所以在初中進行數學教學時,怎樣能有效提高學生應用實踐能力,使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和意識,已經成為當前時代教育背景的要求和數學改革的必然趨向.
2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2.1 教學方式傳統陳舊
當前的絕大多數初中學校在數學教學中,有許多數學老師在盡力去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從而落實新課改指出的教學任務.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使用傳統的課本教學法展開教學,教學的內容比較單一死板,這導致學生缺少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大多數的初中學校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認識不夠深入和全面,使得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都比較陳舊,這使學生只能在傳統的教學范圍內學習新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2].
2.2 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
在學習過程中,有許多同學即使很努力地學習新知識并且投入很多精力和時間,但依舊沒有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使得學生浪費許多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在長時間的學習中逐漸迷失自我,并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甚至對數學產生厭倦的心理.通過調查顯示,大多數初中生的學習方法都存在問題,又無法得到及時的處理,致使學生無法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最終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
3 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措施
3.1 教學內容要聯系實際生活
若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聯系實際生活,通過利用趣味性的知識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進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老師要將日常生活作為教學切入點,給學生建立有趣的學習情景,使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貼切.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在引進一些新的知識概念的時候,可以根據知識內容建立實際生活背景下的數學模型,這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同時使學生的總結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通過有效的聯系實際生活,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層次認識和學習,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比如,在教授概率統計這部分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先收集、整理并分析校園內各個班級的男女比例是多少,讓同學們能夠利用實際例子進行學習,并掌握有關知識,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
通過讓學生自主采集數據,展開自我探索和總結,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有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數學知識的本質特征,并將所學知識合理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3].
3.2 激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創新是數學知識發展的主要力量,若數學教學中缺少創新,則數學的教學活動就是失敗的.老師要給予學生更多質疑的機會,并通過正確科學的指引,讓學生能夠主動提出問題,使學生的大腦思維運轉起來,從而使學生明確認識自己所擁有的主導權.
在進行實際的教學活動時,老師要積極地激勵學生在遇到困難或問題的時候敢于提出問題,探究學生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并正確引領學生處理所提出的問題,這能夠有效推動學生求知欲望的培養,進而促使創新思維和能力快速發展.
比如,在講解多邊形有關知識內容時,老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認真思考為什么每個形狀的外角和的度數都為360°,通過實際現象給學生舉例說明,并正確地對學生展開指導和引領,讓學生積極地深入思考,進而使同學產生自主思考的意識,促使學生創新能力的顯著提高和創新思維的形成[4].
3.3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可以通過很多方面展開,老師最首要的就是重視教學形式的多樣性,靈活運用教學形式,在多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才可以更好地增強.另外,老師還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教學內容的特征,并以此作為教學前提,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通過利用一些較為開放的訓練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 在學習圓柱體這部分知識內容時,老師若想讓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樣,就需要突破原本陳舊的教學形式,并且不能被課本中的知識順序等所束縛.老師可以先展示實物讓學生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動手實踐,并將實踐的心得體會分享和交流,最后在進行系統化的總結和分析.通過這個方式不單單讓學生知道了圓柱體底面周長公式的由來,而且還對圓柱體側面積如何求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不但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也能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創新思維[5].
3.4 增強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引
初中生創新思維與意識的培養和激發是長期積累鍛煉的過程,在這期間老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引,使學生能夠掌握大量優秀的學習方法,這能夠促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同時也能夠推動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使學生在遇到難題時能夠自主進行思考和分析,這能夠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最終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 在學習立體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內容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形來理解圖形的有關概念,并且讓學生自主進行模型制作,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認識圖形的構造,并且老師要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模型展開觀察研究,并進行分組討論.這一過程中老師不但只注重增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引,同時也要給予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得到全面的展現與鍛煉,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逐步深化和建成.
3.5 合理運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由于初中階段的每個學生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存在差異,知識內容的掌握狀況也不同,并且每個學生的性格也具有明顯的差別,這些狀況使得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內容的吸收和掌握的程度必然存在差異性,這直接影響了老師的課堂教學成果的好壞.
由于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同,并且存在個體差異,就會使得教學效果出現不均衡的狀況,傳統陳舊的教學形式輕視了學生彼此存在的個體差異,使得學生之間的距離愈加明顯.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老師必須要認清不同學生存在差異,并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全面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切入點,設計合理恰當的教學方案.
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準則,認清學生教學主體的身份,運用與大部分學生相符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此外,在課堂教學結束后,老師還要對基礎能力較弱的同學進行強化輔導工作,從而縮短學生彼此存在的差距,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4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初中的教學進程.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老師要激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增強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引,合理運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并且教學內容要聯系實際生活.另外,老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要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與處理問題能力的鍛煉.強化學生創新思維,不僅需要老師對教學方法做出改變,還需要學生的努力,只有師生共同進步,才能使創新思維的培養工作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徐紀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新課程,2021(11):98.
[2]李學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文淵(中學版),2020(6):187.
[3]李小平.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1173-1174.
[4]孫剛,高敏.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文淵(小學版),2020(5):666.
[5]康敏.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