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憲忠
摘要:現今我國社會經濟正在迅速發展,在現代化文明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也更為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宣揚。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內容中蘊涵著眾多傳統文化,教師應積極發掘并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元化方式滲透傳統文化,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應如何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加合理的滲透到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小學;道法課堂;策略研究
引言: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傳承五千年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是凝聚中華各民族的精神紐帶。并且,小學階段是學生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必修科目《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文化自覺與自信,促進學生對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起到積極作用。
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便捷的網絡正在快速地拆建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壁壘,各國的文化不斷交流與融合,在喚醒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生機與活力時,同時也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很多年輕人迷失于他國的文明樂園之中,反而忘記自身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其次,小學生正處在基礎教育的關鍵時期當中,在這一階段,學生價值觀的構建對其今后的發展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2]。而由于小學生對世界認知水平、知識積累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被網絡上魚龍混雜的信息所誤導,沒有構建起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蘊含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精神世界的構建和心靈品質的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滲透傳統文化的意識不足
在現今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明顯不足。學校在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應試教育思想仍然存在部分教學管理者及教師群體中,導致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仍然處于被忽略的地位。
(二)傳統文化的實際傳承效果較差
近年來,傳統文化的傳承及發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一方面,學校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講解、討論和交流環節,讓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初步認知;另一方面,通過組織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課外活動,如,詩詞誦讀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傳統文化氛圍,掌握傳統文化知識。但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現階段的教學和課外活動的組織存在形式化,沒有一套科學化、完整化的評價體系,使得后續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的效果不夠明顯。
三、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提高教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作為課堂教學的執行者,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從根本上影響著課堂的德育和法治教育。教師應充分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素養。其次,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不斷積累豐富的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的本質與教育內容有機結合,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從而鼓勵學生學習優良的傳統文化。當教師本身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時,他們將成為學生的榜樣,樹立他們的信念和尊重感,并讓學生自覺接受老師的教育[3]。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同伴與交往》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同學們日常的交友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在課堂先以生活小故事為案例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解讀,如該單元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為《說話要算數》,教師就可以在案例解讀中引入《論語》中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教導同學與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再請同學們課堂之上談談自己對于這句話在生活朋友交往中還有哪些體悟和領會。通過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到我國傳統優秀思想價值觀對于我們實際生活中的引領,并且學生能不自覺地以圣賢優秀思想價值觀作為他們生活中的行為引導和參照。
(二)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創設優秀教學情境
當前多媒體教學的普及,為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多媒體教學具有顯著的教學優勢,視頻音頻圖片的放映能在較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多維感官的刺激下直觀而直接的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的思想魅力。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生動形象的視頻和音頻呈現,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變得立體起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帶給學生學習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良好的心靈情感體驗[1]。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美好生活哪里來》時,教師就可以在網上搜尋一些農民伯伯收獲糧食辛勞過程的短視頻,圖片等,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放映給學生看,讓學生了解到糧食生產過程的不易與艱辛。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情境下,學生的心靈情感體驗很容易被激發出來,自發地感受到一定要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三)課堂緊跟時代熱點,引領學生思想價值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以當下時代熱點為教學素材與案例,引導學生多維解讀并感悟當中所蘊含的豐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價值觀。例如:以當前疫情下的中國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疫情中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優秀精神品質,讓學生在時代脈搏中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優秀民族精神品質。
結論:綜上所述,小學課程道德與法治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對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自覺與自信,構建學生的心靈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提高傳統優秀文化的教學效果,吸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與興趣,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和時事熱點中入手,以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技術為輔助支持創新傳統優秀文化在道德與法治中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馬文艷.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途徑探討[J].新課程,2022(13):4-5.
[2]李應剛.談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07):88-89.
[3]郭詩華.傳承優秀文化,培育時代新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滲透[J].中華少年,2020(10):72-73.
1980年12月 男 漢 天津市 本科 301800 天津市寶坻區王卜莊鎮大吳莊小學教師 一級教師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