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遠鳳
摘 要:在”雙減”政策的教育背景之下,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教師需要針對課程內容進行重點設計與優化,促進“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雙減”政策為初中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進行重點關注,不斷進行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對初中生學科素養的培育,有效幫助學生實現自身道德素養的提升,促進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實現。
關鍵詞:“雙減”;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策略;三查五步
引言
教育關乎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只有教育被放到首要地位之后,國家才能實現繁榮和富強。初中階段的道德和法治教學也就具 有很重要的作用,分析當前“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學存在的相關問題,由此來幫助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1、“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原則
1.1科學性原則
為了更好地實現對“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在課 堂教學中應該實施科學性原則。只有教學方法更加科學,才能夠獲得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那么教師就應該以教材為教學主要參考,還需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來進行相應的課外資源整合,從而實現對課程內容的豐富,有助于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也可以讓整個教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調動學生課程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符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規律,這樣才能夠實現科學性的課堂教學。還應該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和科學的課堂組織,實現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輔助,創建高效教學課堂。
1.2主體性原則
教師的初中課堂教學應該遵循主體性原則,那么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之前明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主體這樣的事實。新課程標準表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重要 作用,只有教師具有這樣的正確教育觀念,才能夠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無往而不利。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設計時應該以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參考,在進行課堂的教學時,更加應該讓學生進行課堂活動參與,這樣才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能夠滿足“雙減”政 策的課堂教學實施要求[1]。
1.3生活化原則
初中課堂教學更加應該滿足生活化原則來進行課 堂教學實施,因為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更多的是與現實生活相關。那么教師就應該在日常的課堂教學設計時去進行一些生活化材料、案例等方面的準備,并且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實施,有助于學生對生活化內容的理解,促進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有助于對學生綜 合素養的全面培養。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增長智 慧,并且能夠為自身的生活進行思想方面的指導,從而 能夠更好地完成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目標[2]。
2、“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策略
2.1改變傳統教學理念
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雙減”政策的課堂教學落實,教師需要進行傳統教育觀念的改變,這樣才能夠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讓課堂變得更加具有質效,有助于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傳統教育教學存在許多弊端如:重知識灌輸,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重課本知識,輕生活實踐;重學生的卷面成績,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要學會結合新課標利用新教法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等。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實現“雙減”政策的落實”。
2.2構建高效教學課堂
為了可以更好地進行“雙減”政策的落實,教師需要注重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教師應該研究多種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并促進課堂高效,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課程《交友的智慧》時,教師就可以創建一定課堂學習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歌曲《朋友》的播放并師生合唱,這樣能夠帶動課堂的氣氛,還能夠與課堂教學主題相符,引發學生的共鳴”歌曲演唱結束后,教師還需要趁此機會繼續進行提問[3]。在上到八年級《自由平等的真諦》時,利用熱點新聞疫情期間有的人造謠傳謠受到法律制裁的相關案例,引發學生思考并認識到自由相關知識。
2.3注重學生課堂參與
教師在構建高效教學課堂時,需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這樣才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知識吸收和領悟,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課堂互動來實現學生的參與,讓學生能夠一直跟隨者學生的思路去進行思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例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劍河縣第四中學結合本校學科特點,摸索出了“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五步”即1、教學目標;2、自學自研,學生完成導學案,小組長交叉檢查自學情況;3、合作交流展示,共同分享,學生小組成員之間合作交流問題,探究完畢展示加分,展示方式為板書、采訪試、表演、編排情景劇、講故事形式等。教師觀察并及時解決難題。在此環節中學生大膽展示,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師生互動,呈現出學習型課堂,探究型課堂,展示型課堂,效果良好。4、總結概括,拓展延伸。在此環節教師應遵循由文本到生活、課本到課外,識記與運用的原則,設計基礎題、延伸題;多形式運用游藝組織形式,如點將答題、快樂沖關、超越夢想等多種組織形式;體現出教師主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會學,還給學生一個自主的課堂,讓課堂成為孩子們自主的樂園,使每一個孩子在這里找到自信,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5、學教反思,此環節是為了實現進一步交流與溝通自我與他人共同成長,師生養成學思結合的好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感悟,不斷提升,教師應該書面反思與口頭交流反思想結合形成科學的經驗案。
3、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可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實現“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那么就需要教師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重點分析和考量。需要教師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課堂教學實施,課堂應圍繞課改提出的“123”新課堂標準來構建,即:一個“目標”: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二個“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中心。三個“轉變”:點線知識向圈畫面知識轉變;傳授型向對話型轉變;記憶型向思維型轉變。讓學生可以更加喜歡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和活躍,從而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吳探春,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J].漢字文化,2020(3):142-143.
[2]劉字銘,新課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6,0(9):81-81.
[3]許誠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建議[J].學苑教育,2017,0(8):16-17.
[4]韓俊琦,核心素養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9,0(3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