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祥國
摘 要:語文的學習是每個階段的學生學習的重點,語文作為我國語言文化的教育學科也是其他所有學科的重要基礎,語文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的發展的影響顯著,語文不僅能夠帶給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還有助于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學習主動性。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學習主動性;教學策略
引言
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語文教學中必須要注重提升的一項重要能力,當學生經過教師的教學引導,實現學習自主性的提升,學生對于知識吸收的自主意識便會更加的強烈,學生便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從不同內容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動力也會更加的充足,給予教師教學的反饋情況也會更加的理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教學工作中重要的內容之一。
一、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生發展的影響
1、有助于端正學生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態度主要受到學生內心對學習的重要性的認知以及受到學生對于學習的主動性的影響,只有學生對于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生的學習態度才會端正,只有學生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學生才會認真的對待這件事。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實現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能夠激發學生更加端正的學習態度,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端正的學習態度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知識的獲取的吸收。
2、提升學生對知識吸收的效率
傳統的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是長期被動的吸收來自各位教師的知識,教師傳遞的內容無法帶給學生強烈的求知的欲望,因此學生對于這些內容的吸收是淺顯的不深入的,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的知識的吸收可能存在表面,容易出錯,一段時間后就會遺忘,也就是對教師傳遞的知識進行了短效記憶,難以對學生長遠的發展做出幫助。通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很好的改善這一情況,能夠將學生被動吸收獲取知識的情況利用學生的主動性,轉變為學生主動的進行知識的獲取,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提升學習的質量,將對知識的短效記憶轉化為長時間的記憶,使得能夠為學生的發展帶長效的幫助。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措施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改變課堂氛圍,改變課堂形式,以及從學生心理入手,具體措施如下:
1、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豐富課堂形式
要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關鍵的便是要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和感受,通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實現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在各項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現在社會,教育行業中對于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也有更多的方向和可以利用的工具。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新的教學工具,實現對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形式的豐富,使得不同的語文課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體驗,在新的事物的吸引下,學生的對于語文課堂上出現的知識便會有更加強烈的求知欲,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便可以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設計一些巧妙有趣的內容,作為當堂教學內容的引入,具有趣味性的內容作為課前引入能夠非常高效的吸引住學生注意力,由此推動學生內心對即將接受教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對該堂內容的學習的期待,由此實現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例如教師在進行《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的教學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搜集山海經相關的內容,因為《山海經》聚集了該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最容易產生興趣的奇聞異獸,因此以《山海經》為引,能夠調動班級學生的求知欲,學生便會開始想象阿長與山海經這樣的標題主要會講解什么樣的內容呢?由此學生便會根據自己的想象和推斷,想要立刻進入正式的學習,從而去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便會得到良好的提升。
2、對學生開展鼓勵式教學
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的建立還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可,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才會更加的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敢于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進行探索,去提出問題,再去自主的探索問題,最終的得到一個自己認可的答案。這一學習過程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能力的同時,具備良好的自信心。因此在對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進行培養需要教師利用鼓勵式教學,首先幫助學生完成學習能力方面的自信心的培養,對于初中學生學習方面的自信心的建立除了可以依靠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來建立,還可以經過教師的鼓勵式教育來實現。通過教師的鼓勵式教育能夠使得不論處于怎樣的能力現狀的同學都能感到被認可被認同,從而使得學生越發敢大膽的進行思考和探究,學生的自主性也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例如在進行《愛蓮說》這篇短文的教學時,教師會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比如在正式進行教學前問題可能是“經過閱讀這篇文章你能從中理解到什么?”這樣一個籠統簡單的問題,能夠使得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理解的情況進行作答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回答“這是一篇寫蓮花的短文,作者很喜愛蓮花”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回答可能比較深入比如他們能夠通過閱讀感受到作者在借寫自己喜愛的話,感受到作者對蓮花以及像蓮花一樣的人的品質的贊揚。但是不論學生的發言處于哪一個層次,是相對淺顯還是相對深入,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發展進行表揚或者鼓勵,對于班級中學生回答問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師便可以對這樣的學生進行單獨的表揚和鼓勵,幫助班級中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建立起思考學習的信心,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更加愿意去思考,去表述自己的觀點,針對之后的教學內容,學生也會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各個環節的思考中,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的培養,
總結語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培養,教師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時的心理狀態有更清楚的了解,并且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激發學生獨自思考的動力,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曉艷.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J].安徽教育科研,2020(22):43-44.
[2]賈宗興.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