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統玲
摘 要:? 隨著我國科技化進程的提升,國家對于基層教育也是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改革。在2021年的5月21日,國家教育局是正式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相關草案,該項政策主要針對學生的作業和課外輔導問題做出了重要批示,而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教育機構對于學生的作業問題也愈發重視起來,特別是學生作業任務重,得不到良好的健康廠長時間問題。
課后作業作為學生階段性學習的檢驗工具,在教育過程中占據著很大的作用,其不僅是檢驗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老師了解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幫手,在雙減政策下,老師必須對傳統的作業方式進行改革,提高作業質量,為學生提供更良好的學習發展。
關鍵詞:雙減政策;減負;課后作業;模塊化;評價機制
前言
隨著減負政策的廣泛實施,老師在對學生作業的質量問題上大多進行了改革,在學生培養良好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保證對階段性學習成果的檢驗。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老師錯誤的講減負變成了無負,將減少作業變成了沒有作業,這樣的理解方式是錯誤的。布置作業必須要有質量的同時減輕數量,并對作業進行評價,只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對階段性學習的成果有所了解。本文將從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課后作業面臨的基本問題出發,對課后作業的評價機制進行探討。
一、現階段我國教育行業在課后作業上的基本問題和誤區
隨著2021年國家下發的雙減政策開始實行,大批的老師投入到對學生的減負工作中去,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問題[1]。
1.對減負政策的理解有誤區
很多老師在學習了國家下發的雙減政策方針之后,積極的為學生進行減負,但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師對雙減政策有著很嚴重的誤區。例如在課后作業上,很多老師將減輕理解為減免,直接不給學生布置作業。要知道,作業是檢驗學生基本學習情況和學習質量的重要工具,缺少了這一環,學生在課后很難自覺地進行復習和思考,也就讓階段性的學習成果荒廢,這樣是起不到提高學習質量的作用的。
2.過于看重作業
在很多的學科,老師將作業作為重要的學習任務下發給學生,通常伴隨著巨大的作業量和對作業質量的高度要求,這樣的學習壓力會給學生帶來厭學的心理。與此同時,老師過于注重作業質量,常常使用罰抄等體罰措施,認為抄寫幾十上百遍會增加學生的印象,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非常不正確的,不僅會導致學生的身體遭受極大的負荷,在心理上也是非常大的打擊[2]。
3.作業方式過于傳統
隨著新型課程改革的印發和實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作業布置上實現多樣化發展,但仍有一部分老師執拗的采用傳統作業方法,例如題海戰術、罰抄戰術等。現階段的學生接觸網絡的年紀都非常小,再加上心智不成熟的影響下,很多的學生對這樣古板的完成作業的方式產生厭惡心里,更甚者甚至會厭學。
4.作業的質量整體不高
很多的基層教育工作者由于教育任務繁重,導致其無法通過社會的進步來改變作業的布置,其布置的作業仍是無聊的刷題,在題目中有很多的相似題目,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做著一樣的題目難免會產生負面情緒,再加上老師對于基礎作業的過度重視,導致很多的學生討厭做作業,這也會讓很多的學生去抄作業,而抄作業的習慣一旦養成,對學生將會產生極壞的影響[3]。
二、課后作業的改良方式和評價機制的建立
1.提高作業質量
在很多老師眼中,階段性的學習過后讓學生直接做一本作業中的幾頁是很正常的事,但教材中的題目有許多都是類似的,大數量的去做一些相似的作業并不會給學生帶來成績上的提高,反而會讓學生厭惡寫作業。因此在作業質量上,老師應當精心的挑選出高質量的題目,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中,老師可以挑選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方程式,而這樣難度較高的方程式可以讓學生體驗到不一樣的解題過程,對自己的知識也有著很大的鞏固作用[4]。
2.教師基礎素質的提升
現階段,很多的人民教師都難以根據新興發生的事件去及時的改良教育方法,這就導致自己的教育方式落后,學生不喜歡聽課。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就會導致課后作業完成的不好,而很多老師又太過于重視課后作業的完成,這也就導致很多學生成為了老師口中的壞學生[5]。對此,老師應當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課后作業的布置進行調整,選擇出學生適合的教育方式,對課后作業的質量也會有很大的提升[6]。
3.評價機制的建立
眾所周知,作業是老師檢驗學生階段化學習成果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不僅是讓老師批改對錯,更重要的是讓老師可以了解到這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其犯下的錯誤及時地進行改正。在這個過程中,評價機制如果不夠完善,將會帶來很多的麻煩。例如在學生犯錯時,老師應當用溫和的口吻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批評,使其記住錯誤的同時也不會產生負面情緒,在作業完成標準不達標時,及時地詢問學生原因,并對學生進行教育。在作業的基礎上,老師還可以在發現學生錯誤時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對其生活進一步的關心。將學生的作業分為不同的等級,目的是為了分辨學生之中學習進度的差異化,對差距較為明顯的學生來說,老師可以對其進行單獨的輔導,讓他可以追趕上同班的同學。而這些都需要依靠課后作業的評價機制,對于作業來說,評價遠高于作業本身,作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學生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進行改正,如果將其他方面的教育方法帶入到作業的評價機制中,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7]。
結語
作業作為老師了解學生的重要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雙減政策下,老師應當的學生的作業進行減負處理,為了在減負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老師應當挑選較有代表性的課后作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階段性學習監測,在課后作業完成后,老師進行評價,通過完善的評價機制,清楚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在減負政策下穩固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 王麗麗. “減負增效”背景下中學數學課后作業優化策略研究[J]. 信息周刊, 2019(27):1.
[2] 張黎. 減負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管理策略初探———以C校為例[J]. 今天, 2021(17):1.
[3] 吳莎莉. 減負提高,鞏固成果——”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優化策略研究.
[4] 吳菊萍. “減負提質”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 東西南北:教育, 2017(12):00212-00212.
[5] 樸玉丹. 減負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創新設計探索[J].? 2020.
[6] 劉麗. 解讀”減負提質”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