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聰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身體各項機能全面健康發展的額黃金時期,良好的健康素質,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等。為此國家和學校均加大對體育課程的重視以及高效趣味性課堂的構建。但現今,從體育課的教學現狀來看,還需加強利用信息技術的使用,豐富體育課的上課形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養成愛運動的習慣。
關鍵詞:初中階段;體育課程;有效性;信息技術
我國對體育教學高度重視,在新課標下,體育教學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以及積極性并培養學生終身運動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等。此外,結合現代化信息技術與體育課的核心教學理念進行優化和整合,鼓勵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運動中來,同樣是有必要的。
一、當下體育課堂存在的弊端
1.體育器材不完善
由于學校忽視對體育相關器材和設備的引入以及完善,導致學生在進行體育課程時,教學環境和運動技能較為單一,并對學生日常課間的運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學生失去對運動的主觀積極性以及運動興趣。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加強對體育健身器材和設備的完善,教師應鼓勵學生的創造能力,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體育相關能有利于鍛煉身體、安全的健身器材替代品,例如:運用舊物改造的方式,制作皮筋、毽子、沙包等;再如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情景,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以及運動的興趣。
2.重運動輕理論
現今的體育課程,主要以戶外運動為主,更多以身體運動為主要內容,例如:學生跟隨教師的課堂節奏,進行跳繩、跑步、拉伸等多種戶外運動。但缺少對理論課程的重視,從而導致學生存在運動過程中不知道其相關肌肉關節的運作原理出現拉傷、不重視運動的規范性甚至出現錯誤的運動方式,最終運動效果不明顯或損害身體健康;再如教師和學生缺乏對于體育教材的研讀和學習,出現教學中沒有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運動習慣、學生的體育知識不完善等[1]。
3.重計劃輕培養
部分教師將教學的工作重心放在教學計劃的完成、學生在課堂上各項訓練的進行,忽視對學生個體運動能力以及體育基礎的關注,終身運動觀念的滲透,健康的運動習慣的額養成,缺乏對學生個性化培養以及提升。導致在統一的課堂流程以及運動強度下,一部分學生能夠適應但一部分學生無法完成,而產生自卑或消極的情緒。并且,存在教學過程與教學理念脫節,沒有將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大大降低了體育課程的有效性。
4.重形式輕趣味
傳統的體育課程的上課形式以及課堂流程還需進一步完善。例如,教師教學嚴格按照,拉伸、技能訓練、完成教學計劃和任務、休息下課的教學方式,缺乏對課堂的趣味性設計,現如今雖然有一部分學校重視體育課程與游戲相結合,提升學生的運動積極性,但仍是處于萌芽階段,還需進一步科學合理的完善,以及引入信息技術,增強體育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得體育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密切,挖掘學生的個人閃光點、課堂教學更加高效[2]。
二、信息技術在體育課堂的應用
1.信息技術結合理論教學
信息技術對體育課程理論知識的教學具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看教材內容時不能將連貫的動作進行很好的理解或有些動作本身難度很高,教師不能夠進行相關技能的演示以及將詳細說明抽象化。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等進行理論知識相關教學資料的設計和整理,構建邏輯性和實用性較強的知識體系,并將知識體系和個人感悟設計到教學資料中,以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講解和演示。例如:運用課堂PPT的展示方式,設計立定跳遠的相關動畫,文字簡要的說明動作要求;或將拉伸動作的相關知識進行引申,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養成運動習慣,激發運動興趣,讓學生學到肌肉發力的相關知識和動作要求,簡單易懂,利于實踐[3]。
2.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情境
通過在課堂上引入信息技術模擬教學情景,可以設定一個故事概況,將運動和故事背景相結合,培養課堂的沉浸式和參與感,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有助于師生互動,增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提高課堂的有效性[4],以便于下一步個性化教學方式的開展以及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結合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教學方式的設計、利用電子設備進行計分、情境構建和規則說明,具體如:模擬跳棋的規則結合立定跳遠或者相關的體育運動,在幫助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身體素質;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翻轉課堂,劃分小組進行相關主體的體育知識進行資料搜集、整理并在課堂上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有助于促進共同學習、豐富體育相關知識、培養實踐能力以及學習興趣。
3.信息技術加強評價反饋
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應關注學生自身對體育課程的評價,其中包括對教師教學方式、自身知識與技能的提升、自身運動習慣的養成情況、課堂上課狀態等進行真實的、主管評價以及客觀建議。這些反饋的數據以及建議對于教師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方式的改進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根據網絡信息平臺設計并發布問卷,保證問卷的質量和真實可靠性,利用信息技術以及數據分析等將評分可視化,進行相關指標和因素的分析,結合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對下一步的教育教學做出改進,從學生個體發展考慮,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5]。
結束語
體育教育教學對初中生意義深遠,良好的體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錦上添花,如何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學習興趣、豐富知識傳播的方式以及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以及終身運動意識,并加強課堂的互動、情境建立、完善理論知識、加強小組合作以及與傳統文化或拓展知識相結合,對接下來的體育教育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皓月. 探究初中體育理論與實踐教學[J]. 體育畫報,2020(17):130-131.
[2] 何勝. 初中體育個性化教學[J]. 數碼設計(上),2019(7):244.
[3] 陳昭海. 多媒體技術應用在初中體育理論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5):70-72.
[4] 紀俊鵬,孫美芬. 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 中外交流,2020,27(21):129.
[5] 莫罕周. 構建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發展性評價體系的理論研究[J]. 求知導刊,2018(2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