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摘 要:學生對于高中歷史的學習,首先是基于教材,其次是博物館、文化館中陳列的文物,或者是各個現存的歷史文化遺跡、建筑等。實際上,經過漫長的歲月,大多數的文物被破壞或者消失,歷史文化遺跡也隨著歲月的流逝、風沙的摧殘等受到較大程度的磨損,能保留至今的少之又少,這對學生了解中國的古代歷史存在著一定的阻礙。這就需要教師拓展學生歷史閱讀,鼓勵學生進行人文思考,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知識和理論層面,還需要從教學模式的創新上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全新的體驗。在課堂上通過教學課程以及學習興趣的綜合來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對于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以及個人學習層次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歷史;創新教學;趣味
高中歷史的學習可以更好地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目前高中歷史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積極性低,限制了高中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高中歷史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不斷對高中歷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一、回顧歷史,發掘歷史的趣味性
在中國古代,唐太宗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的重大作用,就是讓我們可以借鑒先人的經驗,吸取前人的教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歷史,就是讓學生知道我們如今站立的這片土地,曾經存在著無數人生活過的痕跡,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動地去發現歷史,學習歷史。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歷史的時候,要注重發掘歷史中的趣味性和現實相關性,幫助學生提取經驗,豐富自己的頭腦。比如在學習高中歷史時,教師可以從封邦建國講到中央集權,從地方分權講到專制皇權,也可以從愛琴文明講到城邦政治,從北美大陸到英國政體。歷史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們知道時代是如何變更的,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是怎樣突破社會的禁錮、時代的束縛,在艱難的戰爭時代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這些歷史知識可能讓學生感覺很遙遠,無法去體會當時的歷史背景,甚至還會有學生對這些已經發生過的歷史根本不在意,認為沒有什么學習的必要。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注重引導,采用盡可能多的資料,創新教學方式,通過圖片、視頻等還原歷史畫面,還可以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發現歷史學習的樂趣,從而主動學習歷史。
二、善于利用多媒體進行歷史學習
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歷史教師可以利用歷史圖片、歷史影視片段、歷史電臺音頻等多媒體方式將書本上枯燥的歷史知識讓學生更直觀地進行感受。并且現代多媒體信息可以做到將歷史知識簡單化的同時又將歷史知識更好地延展,這樣的形式既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又可以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
三、加強歷史元素的融入,豐富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在歷史教學中加入現實生活元素,將教學過程中的歷史情境加以豐富,從而增強高中生在歷史學習中的體驗感,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會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使學生更快更積極地融入到歷史學習的情景中,增強學生高中歷史知識學習的印象,提高學習高中歷史的興趣。
四、思考歷史,體會歷史的鮮活性
目前有很多人會認為歷史已經過去了,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顯然,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歷史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大的意義,學習歷史不僅是要學生知道那些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思考歷史。歷史在今天依然可以充滿活力,用歷史知識來武裝學生的頭腦,讓學生看見更有意義的未來,增加學生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比如在學習歷史之前,學生走進故宮的時候只會贊嘆它的宏偉和壯觀,去感受它的建筑風格的魅力。但是,當學生學習歷史之后再走進故宮,看到的就不僅是眼前的建筑和陳列擺設,他會想象這個地方曾經有哪些人、發生過哪些事,這些凝結了人類勞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凝結,是社會變遷和發展的見證者。當走過故宮博物館的時候,學生才能根據陳列的文物分析它的朝代、它的作用、它所包含的意義;當走過圓明園遺址的時候,才能知道這段屈辱的歷史和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復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才能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發展的艱難歷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歷史,這樣才能體會如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文物價值,才能感受到歷史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和強大的生命力。
五、學生分組合作,增加歷史課堂互動性
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將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歷史素養、不同的特點進行合理分組,促使學生發揮高效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高中歷史學習課堂的互動性,更好地提升高中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加深高中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歷史知識素養。在學習“古代中國土地制度”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通過討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不斷提高與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時代下的土地所有制度,通過引導學生討論的方式,更能夠集思廣益。特別是封建時期的土地所有制度,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怎樣的聯系,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更能夠集思廣益,可以加深學習印象。當學生討論沒有思路的時候,教師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引導,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討論時間展開高質量的討論。
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的基礎學科之一,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更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素質,幫助學生總結經驗,塑造學生的人格,讓學生肩負起傳承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任。
參考文獻:
[1]趙涼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研究[C]//.2019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9:762.
[2]邢媛花.高中歷史課堂創新教學研究[C]//.2019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9:492-493.
[3]高明珠.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課堂創新教學方案的策略[C]//.2021年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期).[出版者不詳],2021:118-119.DOI:10.26914/c.cnkihy.2021.00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