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彩云 陳明熾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相互融合成為當今熱門話題之一,受到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文章主要從四個方面說明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多維度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并提出一些關于完善初中數學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建議,希望進一步推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多維度融合
現如今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不斷進步,應用越來越廣泛?!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同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水平,提高教學效果。將信息技術融入日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利于豐富課堂內容,實現高效課堂。
一、優化整合資源,減輕教師備課負擔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基于本班的學情,選擇適合的教學資源,應用信息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剪輯、改編與合成,把它們整合成教學課件,優化內容設計,制作學習任務清單。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可以有效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同時豐富教學設計內容,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學情。
二、巧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多媒體設備在學校教學中的不斷普及,中小學基本上都配有完善的電子教學設備,如電子白板、投影儀等,學校的硬件設施也越來越完善。
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非常重要。隨著所學知識難度的加大,很多學生會感覺初中數學學起來比較困難,如果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會讓學生認為數學課堂枯燥乏味,更加提不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可以巧用信息技術,發揮其圖文并茂、形象直觀、能動會變、聲像兼備等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內在的求知欲,使學生自主投入到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上冊“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出發,發揮學科自身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通過一段動畫引入課題,視頻中,由三只小動物的爭論引出三角形內角和大小的問題,同時讓學生進行評判:到底誰的內角和大?在學生討論中自然對導入三角形內角和的學習探究。由此引入新課,既提出了數學問題,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又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加法”這節課時,由于加法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種有理數運算,所以學生容易理解同號兩數相加,故教學難點是異號兩數相加。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形結合和分類討論在數學問題探究過程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幾何畫板軟件開展教學,用幾何畫板軟件展示,采用小車動態在數軸上移動的方式,讓學生觀看小車做完每一個規定運動后最后停止的位置,同時借助黑板板書,帶著學生探究每一類有理數加法。用幾何畫板軟件展示,充分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采用有效的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移動,直觀了解了有理數的運算法則。
由此可見,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進度的推進,盡管如此,教師也不能完全依賴信息技術,在一些重要概念、定理推論、公式的教學中,教師仍然要進行詳細地講解、推論,并且證明。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教師應當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分層推送作業,實現減負
作業布置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完成作業是學生對所接收的信息進行再現、整理、加工、應用的過程。學生除了要在課堂上學習、掌握新知識,還需要通過作業鞏固,加強對所學新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同時,課程改革中提出新的作業觀,要求作業形式應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作業容量應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設置分層作業,實現減負。
在教育信息化不斷發展和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為教育改革提供了發展契機,大量在線作業平臺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趣味化的作業形式,并逐漸成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
另外,這些平臺還可以實現在線分層推送作業,非常便捷。應用信息技術、借助有關平臺布置在線分層作業,因材施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挑選并推送適合的練習作業,在減輕學生心理負擔與作業壓力的同時,也可以提高作業完成的質量,真正凸顯作業的價值,使每名學生都能獲取成功的喜悅,真正起到拔尖、減負的作用。
四、借助大數據,密切追蹤學生學習情況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是通過日常作業的批改與階段性測試來檢驗與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這種方式工作量大,沒有連續性,不利于全面記錄、分析與追蹤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
現在很多在線平臺既可以推送作業給學生進行練習,又可以進行大數據的記錄、分析與追蹤,其可以存儲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動態分析,準確而全面地記錄學生的完整學習過程。例如,教師于在線平臺發布作業后,通知學生去完成,平臺不僅可以記錄每名學生開始答題與完成答題的時間,還可以記錄哪些學生是補做等。如果是客觀題,還可以進行自動批閱,并幫助學生分析錯因,集成錯題集。借助平臺大數據可以追蹤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記錄學生長期的學習數據,對于學生不熟悉、沒有過關的知識點,在下一次練習時可以明確出題方向與復習重點,更為準確、合適地推送相應的作業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五、完善初中數學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建議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各行各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在教育領域中主要體現為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它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粉筆 + 黑板”的局限,大幅度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效果,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師生互動更有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各種問題。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四點關于完善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的建議。
1. 完善學校教學設備
設備是開展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必備條件,學校需要配套與完善相應的教學設備。例如,在開展智慧平板教學時,需要配備合適的教學平臺,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當堂的實際表現,隨時調整教學計劃,開展精準化教學,做到有針對性地教學,提高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效果。
2. 更新教師教學觀念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要先在教學觀念上認識到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跟隨時代的發展,貫徹與踐行課程改革的要求,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導向下開展初中數學教學,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堂融合,高效開展信息化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3. 全面鋪開教師信息化培訓項目
要想提高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能力。為此,國家或上級教育部門要提供給教師更多的有關信息化教學的培訓機會,特別是重點關注鄉鎮農村學校,全面鋪開教師信息化培訓,讓更多的一線教師提高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完善初中數學信息化課堂教學。
六、結束語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是一種必然趨勢。教師應該學會應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點與優勢,應用信息技術多維度促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繼明,王小波. 運用信息技術?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
[2]張有明,吳霞霞. 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J]. 課程教育研究,2019(24).
[3]徐章韜. 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調查[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