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青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內容豐富,需要學生進行深入挖掘和學習。加強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個人認知,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加強學生的科學意識。如何在課程改革理念下更好地進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文章就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課程改革理念;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給小學科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對小學科學的學習興趣不高。為此,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索構建高效小學科學課堂的策略。
一、通過播放短視頻進行科學教學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課堂上的專注時間也較短。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專注力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發揮小學科學教學的作用。生動、直觀的視頻教學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播放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短視頻,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青島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下冊“植物的繁殖”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短視頻為學生展示蒼耳、鳳仙花、鬼針草、番茄、野葡萄等的果實。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理解植物的種子是如何傳播的,通過為學生展示關于植物種子的圖片和種子傳播過程的短視頻,加深學生對于種子傳播的認識,這樣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在植物的繁殖過程中,種子、花粉、昆蟲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明確對于不同的植物其種子的傳播方式也不同。通過播放短視頻的方式,能夠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認知情況,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利用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科學教學
要想學生獲得深刻的教學體驗,教師可以把科學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通過聯系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挖掘生活資源,利用生活化的材料進行教學,讓科學扎根于生活,以生活化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天平”一課時,教師可以從蹺蹺板引入托盤天平的使用。在課堂正式開始前,教師播放兩個小朋友玩蹺蹺板的視頻,讓學生回憶自己玩蹺蹺板的情景——自身體重較輕而被蹺起來,對方更重而將蹺蹺板壓低,從而闡釋托盤天平的原理,并研究采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托盤天平平衡。通過將生活中常見的游戲場景引入到教學中,省去了教學實踐和實驗操作的煩瑣,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從生活經驗中尋找學習要點,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課后,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拓展,向學生提問還有哪些生活現象運用到了杠桿原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借助互聯網資源進行科學教學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上有非常多的資源供教師進行學習和參考,那么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利用相關教學資源,如不方便觀察到的天氣現象和課堂上不容易完成的實驗,都可以從互聯網上查閱相關資料用于課堂教學。例如,教材六年級上冊“蚯蚓找家”這一實驗由于不可控因素過多,不適合在課堂上完成。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放學后進行實地觀察,并通過上網查找相關資料來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通過自主查找記錄相關資料,節省了蚯蚓生活環境模擬實驗所需要的時間。同時,由于豐富的互聯網資源,學生會有更直觀的體驗和感受,也可以根據個人學習興趣進行不同程度地深入學習。教師讓學生展示或講述各自查找記錄的材料,并給予點評,讓學生認識到利用互聯網資源對小學科學學習的幫助,讓學生感受到科學課堂無處不在。
四、開展科學實驗進行科學教學
小學科學是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初級階段。實驗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及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分析原因、概括總結,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細胞”一課時,在實驗課上觀察細胞表皮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機會,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裝片,如口腔黏膜細胞、洋蔥表皮細胞、動物表皮細胞等細胞裝片。這些都是非常基礎且常見的裝片,教師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操作顯微鏡,獨立觀察這些裝片,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
五、組織課題實踐活動進行科學教學
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目標,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專題實踐,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加深他們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一方面,課題實踐活動能培養學生養成積極探究的學習習慣,改變他們在課堂上一直被動接受的狀態;另一方面,課題實踐活動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做到合理規劃、認真實踐和總結經驗。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創新課堂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其樂學善思、嚴饉求學、大膽想象、同伴互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程改革逐漸實施的過程中,小學科學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在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更好地進行課堂創新教學,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柴金山. 小學科學教學初探[J]. 學周刊,2017(20).
[2]曹燕南. 小學科學教學初探[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
[3]顧寶山. 小學科學教學初探[J]. 學周刊,2015(27).
[4]王恩惠.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