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放軍
摘? 要:生命是個體正常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的基本前提,也是個體創造價值的必要條件。重視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生命教育,有助于學生重新理解生命的意義,進而形成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的良好意識。文章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有關教學展開論述,在分析生命教育發展現狀的同時,探討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滲透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學科任務、教學特性、教學目標等角度都強調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對于正在初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中生來說,其迫切需要生命教育的引導。反觀初中生的成長特點不難發現,他們已經形成了獨立意識,但由于缺乏人生閱歷,在思考問題時會出現片面、膚淺等問題,加之逆反心理覺醒,其更愿意從主觀的角度理解相關問題。滲透生命教育,是對學生生命意識的喚醒,也是對學生情感意識的引導。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命教育的開展現狀
1. 生命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存在短板
生命教育作為一種幫助個體認識生命、理解生命的重要教育指導理念,其立足于生命的價值、意義,生與死之間的關系等命題,從感性的角度幫助學生形成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良好意識。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生命教育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關教學內容與生命教育的主題脫軌,導致教師無法引入可用的教學理論;一些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對于生命的“解讀”,依靠各種活動幫助學生體驗生命的意義,忽視了學生對于生命的感性認識。在學生的眼中,生命教育只是一種了解生命的教學活動,而不是感悟、體驗的育人過程,生命教育的有效性難以有效發揮。
2. 學生缺乏興趣,無法實現有效互動
將生命教育理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基于情感、興趣的角度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構建學生樂于接受、主動參與的全新教學模式。但是從教學實踐來看,生命教育以理論灌輸為主,各類實踐活動與生命教育理論脫軌,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生命教育只是一種宣傳愛護生命的教育指導思想,并沒有解答如何延伸生命長度、如何創建價值等問題,其自然不愿意參與教學互動。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 立足理論知識,貫徹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填充課堂內容、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教學元素。建立完善的生命教育育人模式,以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創造價值為目標,能夠實現生命教育與理論知識之間的有效聯動。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生命教育與道德與法治課程之間并沒有實現有效聯動:教師依靠單純的理論教學活動導入生命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生命教育理論屬于兩個不同的板塊,教學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在全新的教育要求下,需要在課堂上尋找理論切入點,借助理論素材打開踐行生命教育的新思路。
教師要在教材中尋找不同的理論知識點,借由理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重新認識生命的內涵。例如,在教學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上冊“敬畏生命”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探究問題:我們為什么要敬畏生命?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配合各種科教節目、記錄節目對學生開展教學。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其逐步理解到生命的內涵:生命是有力的、頑強的,也是充滿價值的。教師可以將這些話題與“敬畏生命”串聯起來: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要敬畏生命;生命是豐富多彩的,所以要敬畏生命。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看見“如何保護生命”這一話題,更要幫助學生體驗生命。在向學生展示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向學生說明生命的客觀價值。多角度定位教學活動,才能保障生命教育的質量。
2. 導入實踐活動,延伸生命教育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生命教育大多聚焦在理論層面教學,學生對于生命教育的內涵、價值缺乏重視。歸根結底,學生缺少借助實踐活動體驗生命教育的機會。對于初中生來說,安于現狀是生命,拼搏進取也是生命,如何創造價值,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在配合生命教育活動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發起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接觸生命教育的機會,幫助學生感受生命的真正意義。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服務社會”這節課時,在踐行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實踐活動落實教育教學工作。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為什么要服務社會?通過創設情境、虛擬互動等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得到了體驗的機會:人是組成社會的個體,對于個體來說,社會就是“家”,每個人都有建設和諧家庭的責任;服務社會就是在服務他人,是創造價值、愉悅自己的一種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意義。學生可以從日常生活實踐出發,如當志愿講解員、義務植樹、到街頭清除小廣告等,積極為社會作貢獻,通過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從情感的角度上體驗到生命的內涵:人人都有責任回報社會,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作為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不斷去創造價值,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奉獻自我、成就自我,讓學生主動去感悟生命的意義。
3. 拓展教學內容,接納生命教育
只有當學生開始嘗試主動解讀生命的內涵時,生命教育才算是真正被學生所接受。針對初中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在講解生命教育有關概念的同時,不僅要在課堂上落實教學工作,還要在課外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分享專業理論知識、解讀生命教育的內涵。教師要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帶動下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多角度優化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課內、課外的教學資源整合起來,從不同的角度發起生命教育活動,為學生創造接受生命教育、解讀生命教育的內涵的機會。
例如,在教學教材九年級下冊“回望成長”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生命教育拓寬教學范圍,向學生提出問題:回望你的學習經歷、生活經歷,你有怎樣的體驗?將生命教育隱藏在問題中,促使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教師可以以“考試失利”為話題幫助學生回顧成長之路:你在考試中表現并不好,你很傷心,但對于你來說,這是生命中一次全新的經歷,是值得銘記的;你的朋友們關心你、安慰你,這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包容;你的教師指導你、鼓勵你,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生就是在不斷經歷、承受、奉獻的過程中延伸的。在實踐探究活動中,教師圍繞著“成長的故事”在課堂上進行互動,用學生的“現身說法”去解讀生命的含義,培養其熱愛生命、體驗生命的情感,讓學生主動解讀生命的內涵,并接納生命教育。
三、結束語
生命教育不能只圍繞著“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概念”開展,更要培養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良好意識。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設計教學活動,借助理論、實踐、課外拓展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內涵,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基金項目:甘肅省平涼市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2021]PLG259)。
參考文獻:
[1]李彬,涂小華.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3).
[2]黃紅芳.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生命教育[J]. 啟迪與智慧(中),2020(2).
[3]曾輝. 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J]. 課程教育研究,2018(46).
[4]施莉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 教書育人,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