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華 魏瑋 程丹丹 郭衛衛 王佳音
摘 要:教師布置作業時要做好充分的導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出發點,作業內容注重閱讀策略的學習。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次、分類別設計,體現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學科素養的綜合性。
關鍵詞:多文本閱讀? 作業布置? 閱讀能力? 創新能力? ?學科素養
多文本閱讀是師生共同對同一議題的一組文章的閱讀,閱讀量很大,很難在課堂上完成閱讀任務。教師需要通過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在規定的課外時間完成多文本閱讀任務。作為教師,如何布置和促使學生完成多文本閱讀任務呢?
一、教師布置作業時要做好充分的導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是教師布置作業的前提。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以圖片和或影視作品的形式,直觀地把學生要閱讀的內容展示出來,由于圖片和影視作品具有生動性和直觀性,強大的視覺沖擊使學生對將要閱讀的內容有一個清晰的感知,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完成閱讀任務。教師還可以把學生要閱讀的文本概括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或者一串串便于記憶的勵志金句,先編輯成文檔,然后印刷成卡片發給學生。導讀文章要精而簡,介紹文本內容時不必面面俱到,編輯導讀文章以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順利完成閱讀任務為目的,避免學生因為對文本的陌生而產生放棄閱讀文本的念頭。如果導讀文章沒有新意,不適合高中生的口味,那么學生就會產生倦怠的情緒,從而不愿意閱讀文本。當然,導讀文章也不要把內容講得太直白,如果導讀內容太直白,就會乏味,學生也會失去探索的興趣。導讀的內容以“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半清醒一半醉”為妙,點到為止即可,適當的吊一吊學生的口味也行。教師的導讀,就像是學生閱讀道路上的燈塔,給學生驅除黑暗,增強學生閱讀的信心,又像是促進學生閱讀文本的廣告和說明書,讓學生初步了解文本,并且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愉快的走進閱讀的殿堂。
二、多文本閱讀作業的布置需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布置的多文本閱讀作業要貼近學生實際情況,從而使他們能將知識學以致用,發展和鍛煉其創新思考和實踐運用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第二單元要求“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和教材特點設計如下多文本閱讀作業,作業一:將所學的《登岳陽樓》(杜甫)《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進行比較,說說它們同是寫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提示:調動知識儲備,結合兩位詩人的人生經歷和創作風格作答。)作業二:結合自身實際(去過岳陽樓)或查閱相關資料,你覺得哪首詩更能表達你內心對岳陽樓的感受?據此寫一篇小散文談談你的理解,不少于800字。作業一側重考察學生對兩首詩歌內容的理解以及對兩位詩人人生經歷、創作風格的了解程度,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在已經積累的文學知識間建立起有機的聯系,從而發散思維,在探尋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作業二則比較直觀地考驗學生語言表達和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指引學生將具體的語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總之,多文本閱讀的作業要把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這一原則擺在作業設計的首位,幫助學生提升思維品質,錘煉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三、多文本閱讀作業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次、分類別設計;
孔子在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沿用至今,當前教育中也一直將其作為教育的標準。多文本閱讀內容豐富,課堂容量大,更應該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次,分類別設計。以下為多文本閱讀作業的分層次,分類別設計提供幾種思路。
(一)分類別設計:
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利用課堂互動,常規作業反饋和與學生交流等方式,盡可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在充分了解到學生的閱讀速度、知識面、語文素養、知識積累情況和興趣面等方面后,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包括寫作類、表達類、思考類。針對不同的類型,布置群文閱讀作業時也有不同的要求,寫作類學生可在保持常規寫作練習的基礎上注重情感表達和口語表達練習;表達類學生通常樂于開口說,但是表達的內容不夠飽滿,因此這類型學生的作業設計偏向思考和寫作性,實現說與寫的有機結合;對于善于思考類學生,則需要注重閱讀文本選擇的深度和廣度,盡可能發散學生思維,并逐步引導學生將思考內容進行完善和表達。
(二)分層次設計
多文本閱讀作業的形式設計上,不應僅單一由學生反饋作業成果,而應將作業貫穿在課程的前中后三個階段。因此作業的設計也應有三個層次。包括課前的準備作業、課中作業、課后的鞏固強化作業。課前作業可以用課前導讀單、查閱式作業、表格式作業等形式進行布置,教師結合上課內容和學生的閱讀期待來精心設計,能夠更好的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更多的在課堂上形成“生成性”內容。課中作業可以布置“說”的作業和“寫”的作業。說”的作業,也就是用口頭表達的形式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這種形式的作業最為常見,既可以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便于教師的及時指導、點撥、訂正,也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反思。“寫“的作業是以書面的形式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這類作業有利于學生條理的整理自己的思路,清晰的表達自己的發現、思考,也有利于對重難點的突破,這類作業更能實現”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課后作業可以用練習鞏固型作業和拓展閱讀型作業等形式進行布置。鞏固型作業,將課堂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和課后相匹配的作業練習進行鞏固或對課堂教學重難點進行強化,否則,學生的課堂所學就是浮而無根的,這類作業的目的在于鞏固深化課堂所學。
總之,多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布置作業時要做好充分的導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出發點,作業內容注重閱讀策略的學習。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次、分類別設計,體現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學科素養的綜合性。
參考文獻
[1]張崇.試析語文多文本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J].文學教育(下). 2020,(06).
[2]林娟.淺析多文本讀寫結合教學實踐創新.[J].才智. 2020,(12)
[3]師香利.淺談思維導圖在多文本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9,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