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林
摘 要:小學語文處于語文學科的入門級教學階段,能夠對學生進行最基本的閱讀寫作教學,使其朝著規范化、系統化發展。除了提高語文素養之外,小學語文也能在教師對于課文的剖析同時將其中的道德因素提煉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因此,現如今教師需要積極尋找一種新的方式,來增加學生對于小學語文課堂的興趣。
關鍵詞:興趣;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引言
在語文的學習中相比較學生被動而言,遵循自己的興趣主動學習時,教學效率會大大提高。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現狀對于興趣學習較為不利,教師以語文課本為主要教學資料,全程照本宣科,教學手段較為單一;教學直奔主題,過度注重于對于教材的表面詮釋,缺少由現實向課堂過渡的階段,使得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差,不能真正的融入語文課堂。下文便是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興趣的主要方法。
一、優化課堂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作為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工具,對教學效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若教學手段不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改變,那么課堂教學的進行將會有非常大的阻礙。因此,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手段,例如在進行《兩小兒辯日》的教學時,該課文的學習難點在于兩小兒的角色語言轉換較為頻繁,學生對于二者的辨認難度比較大,這就為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通讀全文,將兩位小兒的話語用不同的標記加以區分,隨后制作出一個表格,將兩位小兒針對每一個話題的回答都相應的分類并加以區分,這樣就使得文章的情節發展一目了然,隨即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兩組,分別代表不同的小兒,以辯論的方式將兩位小兒的語言以及思路進行梳理從而加強對于文章的理解。這種辯論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活躍語文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對于文章探索的熱情與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1]
二、自我反省,增進師生間的距離
教師與學生作為語文課堂的兩個重要主體,缺一不可。一位擁有人格魅力的,平易近人的教師相對于一位刻板嚴厲的教師對學生而言更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就需要改變自身,深入到學生之中,拉進師生間的距離。首先,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謹慎備課以減少教學中失誤的發生,從而在班級中樹立一個博學的教師形象。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個幽默輕松的課堂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揣摩學生的心理,學會用學生們年輕的語言與其進行交流,減少代溝,拉進距離。同時也要轉變以往的嚴厲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們愿意放下戒備心跟隨著教師進行有趣的語文探索。
三、增加教學活動
小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相比較枯燥乏味的純語文學習,他們更參加喜歡一系列的活動。教師就可以將這二者結合,通過增加娛樂性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牛郎織女》為例,該課文是根據中國傳統神話故事改編的,主要講述了一段艱難的人與神仙之間的愛情故事。愛情是美好的,但是對于小學生現階段來說,很難理解該文章所體現的主題,因此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劇的表演方式,將角色分為牛郎,織女,老牛和王母,眾仙女等,由學生分別扮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以道具作為輔助以便更好的能渲染氛圍。一切準備完畢后,學生們就可以根據課文中的描述,用活靈活現的表演將牛郎和織女從相識到相愛再到被被迫分離的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通過這種動態的方式,使學生代入到故事之中,親自感受牛郎和織女在追求美好生活中的不易及頑強,對于課文也能有更好的,更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相比較以往一言堂的教學更符合學生們對于課堂的期待以及學習心理,更能激發興趣,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順應互聯網加時代
在互聯網的發展浪潮中,唯有順應“互聯網+”時代,才可能在教學中取得勝利。互聯網在小學生們中的普及率相對于教師而言更高,從游戲到社交,再到學習,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因此,教師也需要順應小學生們的行為,將互聯網融入教學之中。在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民族危機加深之時,有一群人崇洋媚外,對反抗侵略持著消極悲觀的態度,為了令國人覺醒,梁啟超創造了《少年中國說》。在進行《少年中國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廣闊的資料搜集渠道,在網上搜索具有參考價值的歷史文獻或者是相關紀錄片,通過第一手資料直接真實地向學生展示當時梁啟超創作《少年中國說》的社會背景,初衷以及理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愿意深入到其中,直面當時混亂,腐敗無能的統治者以及狼藉一片的底層社會。教師的知識面是有局限性的,而互聯網可以包涵世界上近乎全面的資料,更加能拓展學生的認知,相比較教師對于文章創作內容的轉述,讓學生們通過互聯網直觀的感受更加震憾。[2]
五、鼓勵學生寫作
1000個人有1000個哈姆雷特,教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教學內容是根據教學大綱而制訂的,主要目的是契合出題人的意圖,使學生能夠精確的應用在練習題中。然而教學大綱是比較客觀的,學生們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人,其思考是非常活躍的,對于文章會有不同的理解,若將學生拘泥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只會禁錮學生的想象力及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教師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寫作,將其對于課文的不同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充分抒發自己心中所想。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表達意愿,并據此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并且要不吝的鼓勵這種勇于探索的精神,它會使學生產生或者繼續保持這種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六、結束語
興趣才是推動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好的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除幾種具體情況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閱讀,引導其發現文字中的奧妙,與作者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也能使學生愛上語文,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汪亮. 興趣引領課堂——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 讀天下(綜合), 2020, 000(003):P.1-1.
[2] 黃丹純. 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 語文課內外, 2019, 000(03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