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明
(甘肅省禮縣第四中學,甘肅禮縣 742200)
數學作為初中階段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具有極強的邏輯性、思維性。在數學核心素養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不僅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還應在知識探究中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并實現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真正實現初中生的全面發展。縱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受到應試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束縛,教學呈現出單一性,即教學目標集中于知識層面、教學方法一味強調知識灌輸、教學評價單純強調成績、數學作業僅限于刷題等。如此一來,單一化的教學模式致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甚至導致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嚴重阻礙了數學學科素養的落實。基于此,唯有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努力構建多元化的數學課堂,才能真正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求:應緊緊圍繞數學學科的特點,集知識、思維、能力、情感目標于一體,真正實現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但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初中數學教師束縛在傳統教學理念中,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過分關注數學學科的知識目標,忽視了思維、能力、情感目標等,致使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大打折扣,嚴重阻礙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
基于數學學科素養下的要求以及新課改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從“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充分尊重初中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活課堂氛圍,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v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教師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常常忽視初中學生的學習需求,依然束縛在“講解、灌輸”的教學模式下,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新課程背景下,雖然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由于教師對其研究不夠充分,在應用新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時出現了“形式化”的現象,并未達到真正的教學效果。
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首先,數學作業量大。部分數學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更加青睞于“題海戰術”,常常給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數學作業量大且具有重復性,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極強的抵觸情緒。其次,缺乏差異性。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忽視了班級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致使設計的作業難度系數偏高。最后,作業形式單一。當前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常常集中在計算訓練中,類型單一且枯燥,難以真正滿足學科素養下的學習需求。
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評價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過分關注學生的數學成績,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思維、能力、情感等目標,難以真正實現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評價中,評價主體還存在嚴重的單一性,導致學生始終束縛在被動評價的狀態下,難以在參與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宿。具體來說,課堂教學目標主要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對教學目標、課程目標、教育目的的具體化,也是學科素養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標準、要求?;跀祵W學科素養下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從“單一”知識型目標中解放出來,立足于數學學科素養的內容,指向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的發展區等,在傳統知識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思維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旨在實現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中心對稱”教學設計中,為了實現多元化教學目標,教師就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了認真、深入的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將教學目標設計為:(1)知識與技能目標——從現實生活中找到中心對稱圖形;明確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意義;明確中心對稱圖形的形式,并掌握判斷方法。(2)過程與方法——借助多媒體展示,學生在直觀感知中經歷觀察、發現、探究,并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習中強化自身的審美能力,感知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如此一來,在多樣化的教學目標引導下,我們不僅明確了數學課堂教學方向,也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契合了數學學科素養下的要求。
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應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立足于初中階段的認知思維發展規律、個性特征、學習能力等靈活開展多元化教學,旨在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真正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信息技術輔助。信息技術背景下,多媒體、微課、翻轉課堂等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應運而生,并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谛畔⒓夹g的優勢,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靈活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這一手段利用圖片、視頻等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感知下完成數學知識的高效學習。同時,還可靈活借助微課、翻轉課堂等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針對性輔導等,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的發展。例如,在“展開與折疊”“生活中的軸對稱”“投影和視圖”的教學中,傳統的口頭講解導致學生很難在靜態化的教學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就可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將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以便學生在直觀感知下真正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聯系生活開展教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將服務于生活。同時,在數學核心素養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必須尊重數學學科的特點,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來,將生活元素、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融入課堂教學中,或者將數學知識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在喚醒學生數學學習欲望的同時真正提高其應用能力。例如,在“正數與負數”的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實現數學學科素養的要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今年年初一股冷空氣大規模南侵,致使國內許多地方氣溫大幅下降。在這一冷空氣的影響下,部分地區降溫的幅度超過10℃,北方地區最低溫度達到-20℃,南方最低溫度達到3℃。通過生活情境的融入,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對正數和負數形成了初步的感知,并真正理解其在生活中的運用。
3.創設問題情境。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實施多元化教學時必須立足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邏輯性,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創設問題情境。這些情境不僅喚醒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的驅動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最終在思考和探究中完成數學知識的高效學習。例如,在“整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如果運用s 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行駛時間,這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如何?如果運用s 表示面積,c 表示圓的周長,r 表示圓的半徑,如何運用r 的式子將s、c 表示出來?如此一來,通過問題情境的引導,學生能夠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以知識探究者的身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中,最終在探究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4.合作探究。面對數學核心素養、新課程下的要求,教師在構建多元化課堂時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以課堂主人的身份圍繞探究任務展開學習。以“勾股定理”教學為例,為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經歷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教師可以借助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了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并借助了“畢達哥拉斯在2500 年前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某種數量關系”作為導入,并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之后,指導學生畫出一個直角邊分別為3cm、4cm 的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邊分別為5cm、12cm的直角三角形,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提出猜想,并據此開展交流和討論等,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如此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也促使學生在探究中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并促進了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作業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數學核心素養下,教師唯有立足于數學作業的教學價值,指向數學核心素養、尊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課后作業,才能滿足學科素養下的學習需求。基于當前初中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優化設計:首先,設計差異型的作業。多元化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依據學生的個體需求設計出差異型的課后作業,旨在實現所有學生的發展。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作業設計中,針對數學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以教材上的習題為主,引導學生在基礎類作業訓練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針對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基礎類作業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拓展性的數學作業類型,旨在實現這一部分學生的發展。其次,設計探索性的課后作業?;跀祵W核心素養下的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不能局限于課后習題、練習冊中,還應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出具有探索性的課后作業類型,使得學生在探索性作業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例如,在“長度測量”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具有探索性的課后作業: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了一條彎曲的線,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求出一種近似測量這條彎曲線長度的方法。這一課后作業類型極具探索性,不僅強化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樂趣,也促使學生在探究中提升了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最后,設計生活化作業。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的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還應立足于數學學科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設計出生活化、實踐性的課后作業,促使學生在生活化作業訓練中實現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教學評價作為課堂教學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主要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教學結果進行衡量,并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案,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等。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評價的現狀,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還應堅持“多元性”的原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首先,從評價內容上來說,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的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還應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課堂上的表現、作業完成情況、探究學習中與他人的合作能力等,使得教學評價內容更加全面、多元化,能夠真正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從評價主體上來說,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積極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形式下提升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最后,從評價方式上來說,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堅持引導性教學評價和鼓勵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模式,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數學學習信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綜上所述,數學核心素養下實施初中數學多元化教學,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目標,也是實現初中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立足于課堂教學目標、方式、作業、評價單一的現狀,指向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設計多元化教學目標、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設計多元化課后作業、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等,真正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