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要:目的:研討主觀能動性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主導作用分析。方法:收治腦卒中偏癱患者98例,常規組49例采用常規康復治療;研究組49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上主觀能動性方案;最后比對不同方案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比對,(P>0.05)。治療后,研究組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治療前,兩組上肢運動功能評分比對,(P>0.05)。治療后,研究組在上肢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主觀能動性康復治療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主觀能動性;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作用
腦卒中是常見的的腦部疾病,治療不及時會引發各項并發癥,其中腦卒中偏癱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上肢行動障礙、下肢活動障礙等癥狀,嚴重的影響著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良好的康復治療非常必要。常規的康復治療應用在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較低,反饋也不佳。而主觀能動性的康復治療方案目前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評價反饋也較好。因此,本文就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開展不同康復治療模式,分析主觀能動性的康復治療方案在臨床應用中的優勢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治2021-1~2022-2腦卒中偏癱患者98例,因落實的護理方案不同,所以將98例患者分為不同小組進行觀察分析,常規組49例:其中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齡(64.33±0.55)歲;研究組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平均年齡(64.22±0.52)歲;兩組患者在資料方面相比較,差距小(P>0.05)。選入標準:①經過成像等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確診為腦卒中偏癱患者;②所有患者家屬都對此研究知曉知情并自愿參加;③各項資料均完全者。剔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聽力障礙。②嚴重傳染性疾病。③肝臟器官功能障礙者;④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對常規組的患者采用常規康復訓練方式,對患者每日進行常規的康復治療、強化肌肉訓練、機體平穩控制訓練等,每次堅持一小時。
對研究組患者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加上主觀能動性的方案進行康復治療。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先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宣教其對疾病的認知以及注意事項,同時讓患者充分了解主觀能動性方案會對其自身帶來的效果以及作用原理,建立醫患之間的信任,以及提高患者對康復的自信心,鼓勵并且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給予患者進行評估,并進行康復指導,和患者及家屬制定康復目標,本著化整為零,先易后難來進行分段治療,慢慢提高患者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成功;入院一周后以及出院前均對患者在進行一次全面評估,讓患者更明確地了解自身各指標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ADL),自制評分量表,包括對自理情況、機體情況、表達情況進行記錄,滿分為一百分,評分最高的代表生活質量越高。再對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后的上肢運動功能改善程度進行比對,總分值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康復治療效果越良好。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
”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檢驗,采用SPSS 25.0軟件對本文處理,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組間生活質量比對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比對,無差異性(P>0.05)。治療后,研究組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組間上肢運動功能評分比對
治療前,兩組上肢運動功能評分比對,無差異性(P>0.05)。治療后,研究組在上肢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偏癱主要是由于后遺癥的原因導致,一般會出現肢體減退和活動受限等表現。通過頭顱成像檢查可確診,一旦確診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來說不僅承受身體的折磨,還大大降低患者以后的生活質量。所以,對于腦卒中偏癱的康復治療至關重要。臨床常規的康復治療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近年來主觀能動性的方案臨床得到較高評價。
主觀能動性的康復治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案。它一改以往傳統的治療方案,讓患者在康復治療中變為主導人,這樣不僅能增加患者接受的治療量,還能增強患者的恢復。所以,給予腦卒中患者偏癱患者進行主觀能動性的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以及上肢功能,通過本文研究充分表明這一點。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給與主觀能動性的康復治療不僅可以改善患者上肢行動能力,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裴佳佳,孟雪,郭小琪. 足底壓力訓練在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康復中的應用價值及其對步行功能、步態及平衡能力的影響[J].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2,44(2):364-366.
[2] 孫云煥. 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5):101-102.
[3] 楊瑜,譚娟,林霞,等. 基于康復花園的作業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評價[J]. 護士進修雜志,2022,37(2):175-179.
[4] 陳玉梅,茅敏敏,陸梅. 分層次小組制管理在提高ICU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和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20,26(2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