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華



摘 要:為解決當前商貿流通專業群大多存在的實踐教學體系缺乏跨專業融合、專業群合力優勢發揮不明顯,實訓教學流于形式,缺乏系統性、實用性、創新性等缺點,提出了基于供應鏈“四流”理論,重構面向商貿流通專業群的實訓教學體系的建設思路。通過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基于“四流”的分層實訓項目、共同開發實訓教學資源、搭建跨專業實訓平臺、打造區域商貿流通產學研基地。
關鍵詞:商貿流通;專業群;供應鏈“四流”;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7.017
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健全現代流通體系被寫入“十四五”規劃之中?,F代商貿流通業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商貿流通業包括物流業、信息業、生活服務業、金融業等多種產業形態,這些經濟活動相互聯系、相互融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深化,商貿流通業不斷發展,細分行業不斷增加,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新職業層出不窮。在行業與行業之間不斷融合滲透的背景下,各類商科專業也開始交互整合乃至跨界融合,對于職業人才的需求由現在掌握某一單一專業的知識與技術,向跨界、復合型人才轉變,在此背景下組建商貿流通專業群,培養復合型商貿流通人才正是職業教育響應行業發展變化所作出的調整與適應。本文所探討的商貿流通專業群由現代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共同組建,由現代物流管理專業擔綱核心專業。群內各專業都面向商貿流通業,在就業崗位上具備較好的共通性,職業能力也有較大的可遷移性。
1 商貿流通專業群實踐教學現狀
1.1 實踐教學體系缺乏跨專業融合,專業群合力優勢發揮不明顯
商貿流通業是與實踐聯系十分緊密的產業,對人才的實踐技能要求較高。隨著產業升級發展,對人才的單一專業技能要求也向復合型技能轉變,這就要求重構商貿流通專業群教學體系。而很多學校也已遵循“基礎平臺課程共享、中間核心課程分立,高層拓展項目選修”的思路積極著手開展專業群課程體系的構建,但這種“群”的理念主要還是反應在專業理論課或理實一體化課程中,實訓課程基本還是各自建設、各自開設,這就導致人才的實踐技能還是停留在較為單一的層面,缺少融會貫通的系統化訓練。
雖然名義上是專業群,但實質上關系松散、各自建設,沒有發揮出專業群資源整合與共享的優勢,在課程建設、師資、實訓條件、校企合作等方面未形成合力。比如,某些學校的商貿流通專業群開設的供應鏈實訓課程主要面向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圍繞物流人才培養需求,在實訓設備購置、實訓室布局、實訓項目設計等方面考慮的是供應鏈運營管理中的物流能力培養,一方面忽略了供應鏈運營管理能力其實是綜合能力,還涉及商業經營、金融支付、信息傳輸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沒有意識到群內其他專業的學生同樣也需要具備這些綜合能力。
1.2 實訓教學流于形式,缺乏系統性、實用性、創新性
由于商科專業的實踐技能本身存在抽象、復雜的特點,需要依托一定的載體或背景才能開展,不像工科類專業通常有一個具體的可操作對象。受條件限制,不少商貿流通專業開設實訓課程僅僅為了滿足指標考核要求,而沒有認真去思考學生未來從事商貿流通行業到底需要具備哪些技能、學校該如何去培養這些技能等現實性問題,實訓流于形式,導致出現以下問題:
整個實訓體系不成系統,缺乏邏輯性,無法回應人才培養目標,尤其是技能目標的要求,導致人才培養的實際過程與預期相差甚大。實訓項目內容過時,沒能與時俱進,難以滿足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要求。比如,針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還在訓練傳統營銷手段,沒能將諸如新媒體營銷、電商直播營銷等最新營銷手段搬至實訓課堂上,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符合崗位要求。實訓課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滯后,難以吸引“00后”興趣?,F在的高職生普遍都是千禧年以后出生的,受網絡、手機影響較大的這一代學生更樂于接受信息化、體驗式、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如果依舊采用傳統的“閉門造車”“紙上談兵”,還是讓學生坐在普通教室里面來上實訓課,沒有給學生提供技能發揮與應用的真實場景,將提不起學生的學習及參與熱情,實訓教學效果堪憂。
2 基于供應鏈“四流”理論的商貿流通人才培養邏輯
供應鏈“四流”是指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不僅是供應鏈運營管理中的核心內容,也是體現流通領域從生產到消費等各環節有機融合、協同共生的載體。國家將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完善與發展作為構建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的路徑與對策之一,因此,可以“四流”為切入點,圍繞供應鏈運營本質,梳理商貿流通專業群內各專業的邏輯關系,探索并創新商貿流通人才培養模式,為現代產業培養出“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融合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基于供應鏈“四流”理論,重構面向商貿流通專業群的實訓教學體系,設計分層實訓項目,通過軟硬件設備、場地、師資等資源共享促進群內各專業共融共生,以此舉有效推動專業群建設。與行業企業崗位對接的供應鏈“四流”實訓項目通過崗位化、任務化、分層化,能提升各專業學生的實踐水平,及跨界復合能力。
3 供應鏈“四流”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3.1 構建“四流”實訓項目體系
基于供應鏈“四流”及各專業特點,挖掘“四流”對應的崗位特點,以此作為構建商貿流通專業群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通過行業企業調研,深入了解對接供應鏈“四流”的崗位體系及能力要求,融入區塊鏈、大數據、數智化等最新技術,基于此設計出能反映行業最新發展和用人需求的、顆?;膶嵱栱椖?,確保實訓內容與職業要求對接(表1)。
3.2 設計難度分層式項目
由于不同專業在未來就業崗位上存在差異,并有各自的側重,針對同一個項實訓項目,其面向不同專業的學生時,訓練的重點和強度就應該有所不同。所以,對同一項目根據其特點進行ABC難度分層設計,使每一項目有1-3個難度層級。通常,A級難度最低,一般為感知體驗式實訓,B級難度中等,主要為應用操作性實訓,C級難度最大,偏向于方案規劃設計類實訓。
以“智慧倉配實訓項目”為例,A級實訓內容為組織學生參觀學?;蚝献髌髽I的倉配基地,了解智慧倉配中心的布局、功能,使用的自動化、信息化設施設備,主要面向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B級實訓內容為組織學生應用倉儲設備及WMS信息系統,完成業務流程的操作,主要面向未來就業中涉及這類崗位的關務與外貿服務專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C級實訓內容為指導學生在給定的項目背景下,完成倉配方案的設計與實施,面向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其他實訓項目也按照上述思路來設計。各專業再根據需求與學情從每一“流”中靈活選擇項目與層級,組合成本專業實訓模塊。
3.3 課程思政融入實踐教學
堅持立德樹人,充分挖掘實訓項目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學生未來從事商貿流通領域所必備的愛國精神、職業認同、誠實守信、勞動精神、工匠服精神、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成本意識、創新精神等融入實踐教學,以德育引領技能訓練,形成思政教育、專業教育同向同行的商貿流通實訓教學體系(表1)。
以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其主要對“物流”項目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安排了2個C級項目,要求學生具備相關的方案策劃、規劃設計能力,其他項目則根據學生的基礎及未來就業需要,安排A、B級項目。該專業重構后的供應鏈“四流”實訓教學體系為表2所示。
“四流”實訓體系的構建,既滿足單個專業的核心技能培養需求,也能為該專業學生提供相關聯領域的實踐技能訓練機會,為學生將來成為一個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打下基礎,也充分地實現了專業群內實訓資源的整合與共享。要做實、做深每一個實訓項目。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沉浸式、立體化教學資源,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驅動式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產教融合,推動實踐教學深入有效開展
4.1 校企共同開發課程項目
組建一支理論扎實、技能精湛的校企雙師團隊。承擔實踐教學的教師一定是本身要具備較強實踐技能的,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由于長期工作重心是在教學上,對行業最新技術、流程、規范等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有限,所以一定要邀請合作企業中長期在一線工作的技術技能人才或者運營主管、項目主管加入教學團隊中,共同參與實訓項目的設計及教學,將企業運營中的真實典型案例引入教學中,有助于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針對不同項目,通過整合資源,引入企業設備、企業場地,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4.2 校企共同開發實踐教學資源
除了采購部分實踐教學軟件外,學??梢耘c合作企業展開深度合作,組建研發團隊,共同開發供應鏈“四流”實訓體系教學資源,重點圍繞校企雙元工作手冊式實訓教材、信息化小程序等新型資源進行設計與建設。
實踐教學的教材在市面上很難買到合適的,學校和企業一起聯合編寫實訓教材,可以有效解決教材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脫節、內容陳舊且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教材內容要能夠反映本實訓項目最新技術、方法、流程、規范和標準,同時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案例,并根據信息技術發展、產業升級情況、實訓項目調整變化來實時更新教材內容。
4.3 校企共同搭建跨專業實訓平臺
以供應鏈“四流”實踐教學體系為核心,與企業共同搭建跨專業的實訓平臺——供應鏈實訓中心。根據專業群未來發展方向,對接新技術,在現有實訓條件的基礎上升級實訓室,確保實訓中心的建設具有前瞻性,場地規劃符合企業生產與運營標準,設備先進、符合行業發展需求,保證實訓過程與生產過程精準對接。實訓中心建設完畢后,從合作企業安排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專業技能人士對校內師資團隊進行全面培訓,從場地規劃布局的設計意圖、企業生產與運營的標準、到各種設備的使用及維護方法、軟件的功能模塊與操作方法等進行詳細講解,讓校內師資能夠深入了解細節,全面掌握現代商貿流通企業的生產、運營管理標準與方法。
4.4 打造區域商貿流通產學研基地
充分挖掘實訓中心功能,除了滿足專業群日常實訓教學外,還可開發諸如職業技能等級考試、雙創項目孵化、技能競賽、對外培訓、技術研發等多重功能。從流通領域企業實際用人需求出發,引入企業項目、數據和平臺,打造區域商貿流通產學研基地。面向企業和社會人群開展崗位技能和職業專項能力培訓,面向區域內各類院校開展產業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師資培訓,多維度提高實訓中心的社會影響力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秦琴.高職院校新商科類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01):267268.
[2]李嚴鋒,王一涵,楊一達.商貿流通群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發展探索——以云南經濟管理學院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12):172174.
[3]王建林,楊曉紅,齊芯.高職現代商貿流通專業群建設研究[J].經濟師,2019,(09):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