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物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原則,加強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之間的融合程度,側重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及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與理性思維,進而完善生命觀念與社會責任。而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前提在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融入合作學習理念,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機會,強化其參與體驗感。促使學生在合作中自主展開學習活動,強化科學探究與理性思維的能力,完善素養(yǎng),滿足新課程理念所提出的教育要求。
關鍵詞:高中生物;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價值
合作學習能夠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促使學生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在合作中,學生能夠了解到其他學生的想法和觀點,豐富自己的認知。并且,在與同組其他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學會如何尊重他人的想法,并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
合作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生物認知,強化教學質(zhì)量。在傳統(tǒng)教學中,單向教學模式極大程度限制了學生認知能力及學習興趣的發(fā)展。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極大限度地發(fā)揮,其自身的思維也得到了有效地刺激。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學生所處的學習氛圍逐漸活躍,其自身的主動性也會加強,形成良性循環(huán)。此外,在合作學習中,由于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思維認識,在彼此碰撞中會形成融合,能夠有效完善學生的認知體系,彌補其短板。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影響
(一)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積極性
高中階段是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進行相關課程內(nèi)容學習研究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專業(yè)性教育的有效引導,增強學生對課程深入學習研究的積極性。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在學習中與其他人進行探究,這樣可以有效改善當前課程學習中的短板,幫助學生快速提高自身課程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能及時了解到自身不足,多學習他人長處,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自身課程學習意識,提高學生對課程的了解。而且在當前課程學習研究的形勢下,快速吸引學生主動進行相關內(nèi)容的學習研究。針對學生現(xiàn)階段課程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從而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認識,彌補自身學習缺陷,提高學習有效性。
(二)加強學生團隊學習意識
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學習方式,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積極學習交流,幫助學生提升學習互動意識,能主動了解更多生物知識,加強學生對課程深入學習理解。利用學生所學習的教學內(nèi)容,快速強化學生團隊責任意識,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小組有所貢獻。這樣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更多課程文化,并且采取有效教育培養(yǎng)方式,快速吸引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從而有效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規(guī)范性課程學習。鼓勵學生保持良好學習狀態(tài),與成員一起進行學習探究,增強學生對課程深入了解,加強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認識。
(三)培養(yǎng)學生進行多種方式學習
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樣的學習方式,加強對學生積極教育引導,快速提升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意識。根據(jù)其中教學內(nèi)容,能讓學生主動了解更多文化知識,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課程研討。而且在這種教育培養(yǎng)方式下,能提高學生對其課程的有效學習認識。根據(jù)目前教育發(fā)展情況,教師應該采取專業(yè)教學方法,快速吸引學生了解更多文化內(nèi)容,幫助學生利用多種方式對課程進行研討。小組成員之間可以進行互動探究,通過翻閱資料、上網(wǎng)搜索等方式,進行相關內(nèi)容學習。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途徑
(一)科學設計,提升合作學習科學性
做好科學的設計是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充足的準備是成功的一半。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認真解讀教材,分析教學大綱,明確教學重難點。同時,教師要通過日常對學生的觀察,以及對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掌握,合理地預設合作學習中的任務內(nèi)容和相關問題。要合理掌控合作學習的時間。在高中階段的教育中,教學時長一般為每堂課40分鐘。在40分鐘內(nèi),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延誤教學進度及影響教學秩序。所以,教師需要在備課階段,通過科學的設計合理地調(diào)整合作的時間,安插合作學習的切入點,避免流于形式,也避免過度深入,以此加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把握核心,確保合作學習有效性
在以合作學習為主要模式引領學生開展高中生物學習活動時,教師要正確評判合作學習的作用和意義。開展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其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要基于這一目的,合理地調(diào)整合作學習的結構,并把握合作學習的核心,而不能一味地為了提高學生的熱情而開展合作學習,造成本末倒置的問題[1]。
通過合作學習,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順利地掌握知識結構和認知重組。并且,在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適當?shù)妮o助,并讓學生自主地開展一些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引入合作學習的手法,鼓勵學生彼此交流,在思維碰撞中豐富自己的認知體系。除此之外,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引導功能,要站在宏觀角度,對學生加以調(diào)控引導。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問題時,應及時地提供幫助和指導,避免學生長期糾纏于沒有意義的問題,或者在討論中逐漸偏離了正確的探討方向,影響到整體的學習進度。
以“細胞膜控制細胞與周圍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這一節(jié)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依據(jù)本章節(jié)的要點知識,例如細胞膜的流動性、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和細胞膜的結構,為學生設計一些合理的核心性的任務。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信息情境,為學生展示細胞的動態(tài)圖片,并要求學生以合作的形式,探究細胞膜的透過性。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也可為其預設一些問題:細胞的組成元素是什么?細胞膜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細胞膜是否具有通透性?通過第一個問題,帶領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習過的知識。通過后兩個問題,讓學生掌握細胞膜的結構和特性,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本堂課的重點知識,深化理解,強化學習有效性。同時這一問題引發(fā)與人類生命相關的話題,激起學生的生命觀念。
(三)合理分組,創(chuàng)造合適的學習情境
在正式使用合作學習法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基礎和最近發(fā)展區(qū),貫徹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合理地劃分學生小組,盡量保證組內(nèi)學生在能力上有一定的差異,并具有獨自的特點。比如,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思維,有的學生具有較高的閱讀能力,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執(zhí)行能力。讓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能夠找到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任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彼此交流,互相幫助,要重視自己小組內(nèi)的弱勢群體。比如在開展“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的分離與計數(shù)”實驗時,教師便可以幫助學生劃分小組,并為不同能力基礎的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例如,能力偏低的學生可以負責土壤的取樣、營養(yǎng)基的準備工作;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負責樣品的稀釋、涂布工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負責菌群的計數(shù)工作,并在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幫助下,總結并分析實驗結果。通過實驗強化學生理性思維及探究能力。除此之外,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適當與班主任溝通,調(diào)整班級布局,盡量將同一組的學生的桌椅擺放在一起,便于學生合作,也可加強合作學習的整體氛圍感、參與感[2]。
(四)認真評價,調(diào)動合作學習積極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價,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整體狀態(tài),從而在之后的教學活動中,更有針對性地提供教學指導,而學生也可通過評價,了解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便于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說,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強。教師需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但在實施教學評價時,教師也應注意適當?shù)卣{(diào)整評價對象與評價主體。一方面,要加強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合作學習中,不僅教師要對學生實施評價,學生自己也可對自己實施評價。同時,教師可以引入合作學習的概念,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其他組同學的學習成果進行點評,彼此交流、相互分享。另一方面,要加強評價對象的多元性。在合作中,學生經(jīng)常會通過討論生成完整的學習作品或者研究成果。很多教師會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過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最后結論或者成果上。例如,為學生小組分發(fā)用水浸泡過的種子、50%的酒精溶液、刀片、毛筆、培養(yǎng)皿、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和蘇丹Ⅲ染液[3]。要求學生結合教材中的相關描述,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討論,并在理清實驗流程的前提下,自主地開展實驗活動。實驗結束后,相互對比實驗現(xiàn)象,以此驗證是否存在問題,并共同驗證實驗結論。在任務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實驗狀態(tài)、在實驗中面臨問題時所采取的方法加以適當?shù)脑u價。在評價期間,教師需要遵循新課程理念,基于這一前提和學業(yè)評價核心,調(diào)整評價體系,加強其過程化、多元化。首先,教師要加強評價的多元化,引導學生通過自評、互評、測評的方式,了解自己對于合作學習內(nèi)容的認識,深化理解,強化掌握。并且,教師需要基于雙基理念和研究性學習理念,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合作成果,如本次合作實驗中所形成的成品、報告進行評價,加強學生的認知基礎與知識技能。其次,教師要加強評價的過程化。在評價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份檔案袋,其中保存收錄學生每次合作的一些成品、資料、方案和評價內(nèi)容,促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情況,發(fā)揮學業(yè)評價的積極作用。
(五)拓展途徑,豐富合作學習的手段
單一的合作學習會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可以適當?shù)赝卣购献鲗W習的方式,多多融入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在利用新方式與合作學習相互整合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深化其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
教師可在合作學習中引入導學案。導學案指的是教師需要基于新課程教學標準、核心素養(yǎng)要求和教學內(nèi)容,合理地創(chuàng)設一份教學方案。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這份方案,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依據(j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導學案中主要包括三大組成內(nèi)容,分別為預習案、探究案和訓練案。其中預習案指的是在學生的預習階段,教師需要提前為其分發(fā)一份資料,用于學生預習的學習方案;探究案指的是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為學生提供的能夠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有效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的學習方案;訓練案指的是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基本學情,所設置的與重難點知識有關的學習方案,側重于強化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及思考能力。例如,要求學生在預習階段自行了解孟德爾的雜交實驗,并能夠掌握雜交實驗的過程、結果,能夠通過預習簡單地介紹這一實驗的原理;其次,針對探究案,教師可將重點設立在孟德爾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方面,要求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探究豌豆雜交的過程和性狀分離的現(xiàn)象,并能夠掌握其產(chǎn)生的原因;針對訓練案,教師可對班級中能力偏高的學生進行設計,避免導致其他學生產(chǎn)生過大的學習壓力[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法,對于學生的成長能夠產(chǎn)生積極影響,可有效強化生物教學的整體效率。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腳步,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合理引入合作學習策略,打造全新的教育體系。一方面,教師要調(diào)整教學結構、教學核心,合理劃分合作小組;另一方面,要認真評價,拓展途徑,構建完善的合作體系,推動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提升,滿足新課程教學理念,完善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瑩,高聰.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10):204.
[2]廖順軍.淺析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及效果[J].才智,2019(2):21.
[3]尹美茹.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與優(yōu)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
[4]鄭文貴.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1):225.
作者簡介:朱小巧(1980— ),女,漢族,浙江義烏人,浙江省義烏市第三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