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梓碩 曲巍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這一思想的確立指引了我國現階段新的哲學觀、經濟觀、文化觀、生態觀的建立,為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發展導向。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執政地位為基礎,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此思想的指引作用與重大意義進行初步總結。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8.063
1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繼承與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展現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步性,并且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的中國應如何繼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為發展新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其中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思想路線與群眾路線相統一的哲學觀,強調“實事求是”不可撼動的地位與實現途徑,并做出了群眾路線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相輔相成、在本質上是完全統一的創新性闡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歷史的活動是漫長的,我們要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歷史與群眾的關系問題,明確歷史的主體就是群眾。隨著歷史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不斷深入,人類社會對于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的探索也不斷深入,因此必須將群眾路線貫徹到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說:社會主義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事業、是世界歷史性的事業。歷史活動的發展與群眾隊伍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出使全體人民都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帶著積極向上的情緒投入到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中去。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為建設祖國美好未來、人民更幸福的生活而奮斗。思想路線與群眾路線統一的哲學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途徑。這個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顯著體現,并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習近平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人是歷史的主題,尊重人的本質,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我國關于人的定義,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其中“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就已經體現了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尚書》曰“民為邦本”“政在養民”。孟子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言論。荀子有言:“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旨在強調民生對國家治理與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孔子講仁,他認為仁主要是作為道德概念闡說的,不斷地為“人”與“道德”做注釋,并用其一生宣揚以民為本的觀念。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戰略,2021年提出的“民生幸福工程實施意見”,都旨在樹立人性至上的理念。以人為本是經過歷史不斷的總結與深化得出來的結論,為人民服務是一切行為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應當遵循中華民族“仁愛”的優良傳統,切實將理論貫徹到實際。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以人為中心的理念是新時代發展的重要內容,并逐步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加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對于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
第三,習近平提出了統籌協調和重點突破的全局觀。辯證主義是我們處理一切問題的思想方法。習近平總書記自覺地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法律思維、底線思維等指導國家政治基本走向,強調統籌發展與重點突破相結合,不能片面的思考問題。應做到謀大局,實現系統功能的優化。堅持辯證法的全局觀,既要全面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更要杜絕片面理解本質內容。要抓住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運用矛盾分析法,并做到一切以實踐為基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踐是理論的來源,堅持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原理,就是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突破重點、認清發展方向,從而把握事物內部發展規律,實現整合優化,推動事物向著正確的理想化發展。
2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持與創新
20世紀初,毛主席就已經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從毛主席的眾多著作中便可明確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態度。隨后當時以毛澤東主席為領導的黨中央潛移默化的筑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并提出了相關政策。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對以往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經驗進行了總結,通過繼承先前領導人的優秀思想,并與時俱進,將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推向了一個全新高度,使我們深刻認識和真正承認開創生態文明綠色發展道路與模式的現實必要性和緊迫性。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闡述過人與自然、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關系。人類是自然界中的行為主體,人類社會是依賴于自然界發展的主要形態,人與自然應當實現和平共處、和諧統一的關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生態文明觀不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又創造性地將生態文明建設同當代中國的發展聯系到一起,做出了立足于全球共同發展又符合我國國情的新時代生態發展觀,并且極大地豐富與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對于人、自然、人類社會、社會發展的觀點闡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向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依靠我們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創新生態文明的發展方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正是指引我們依靠大國風范、大國力量走向正確的生態環境建設之路,向世界彰顯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力量。
習近平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建設美麗中國的觀點,深化了黨和人民對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積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外部環境的需求。人在自然中生長,應順應自然發展,保護自然規律,自覺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實現綠色發展的必要決策,是必須遵循的發展戰略,也是我國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保障。發展生態環境建設不僅是對我國千百年來歷史經驗的總結、更是對民生負責的主要體現。
3 對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根據2017年發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我們可以提取相關內容:此意見通過建立中華美德在文化傳承中的地位,為我們明確了中國精神在優秀文化中的核心作用。中華文化千百年來博采眾長,在歷史不斷的發展中凝聚成了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靈魂,能夠反映我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在歷史發展中的深遠影響,并推動著社會不斷變革與進步。
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精神做出了明確概念,總結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吸收中國精神的強大力量,以此作為中國道路的推進方式。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中,“中國精神”的內容與實質被重點強調,習近平將“中國精神”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創造性的聯結在一起。當代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審視和自我改善,是中國社會全方位的變革,激發了全社會的愛國主義情懷,運用日益高漲的積極性投身改革之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為“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景象”而奮斗,明確并總結了當代中國改革的總體目標。此次講話彰顯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對于中國精神不斷完善的強大力量、切合了時代精神的需要,極大地推動了人民群眾對于復興中國夢的積極性。
習近平強調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守中國精神,這是我們堅定堅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中華文化與中國精神是我們國家的靈魂所在,應維護中華文化的基本元素,建設精神力量,堅持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將中華文化發展不斷的與時俱進,更新為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發展形式。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與完善,使得中華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保留其特有的邏輯規律與優秀傳統的同時,堅定中國精神在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讓中華文化與中國精神展現其不可動搖的時代內涵與歷史地位。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建立精神文明與文化作為指引作用,將此思想貫徹到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以此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變、更好地構筑中華文化深遠發展的藍圖、強化中國精神在中華文化中的強有力支撐、推動中國精神進一步走向世界,為發展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正確的道路指引。
4 結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明確了實踐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對人民群眾正確價值目標的指引,堅定了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從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出發的內在一致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于本國又面向世界,立足于實踐又結合理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并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代化發展,吸收我國千年來的政治理論、文化理論、經濟理論、生態理論中的精華,體現了新時代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新認識,大力弘揚了優秀的中華文化與中國精神,是中華文化與中國精神的時代體現。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經成為并將繼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馬克思主義哲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中國企業改革發展2018藍皮書,2018.
[5]張占斌,戚克維.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生態文明觀[J].環境保護,2017,(3):2022.
[6]劉耀彬,鄭維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歷史形成、邏輯主線及實踐創新[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6876.
[7]顏旭.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8,(1):2633.
[8]肖貴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7,(6):4046.
[9]余雙好.習近平關于中國精神重要論述的現實意義[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雙月刊),2019,(2):151159.
[10]汪信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研究述評[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514.
[11]苗艷青,楊洪偉.健康中國戰略下的綠色衛生服務體系論[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