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愛珍
摘 要:在當前教育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學生的教育關注程度,已逐漸從以往的語數外主課,過渡到了其他副課當中,也對道德與法治這類思想道德建設學科加以重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工作中,需要教師完成的教學任務較多,比如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學生的學習、生活自信,以此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成長,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以此推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自信心;方法策略
對于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而言,自信心的建立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基于這一教學任務,開展合理的思想指導,同樣也需要立足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工作中。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文化自信,而基于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也存在著諸多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結合多元化的角度予以探索,通過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切實將自信心樹立在學生的心中,使學生走向更為廣闊的成長道路,激發學生自身潛力,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一、充分肯定學生,樹立學生自信
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工作而言,其教學設計的思路應當基于對學生思維建設及實踐能力培養等方向上進行,這也是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內在需要,更是新時期教育體系理念所提出的要求。重點在于使學生學習,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結合學生自身的思維不斷探究問題,切實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例如,在進行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3 我能行”的小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能夠發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往往會存在著一定的自卑情緒,這一問題不僅體現在優等生身上,同時也體現在學困生身上。比如,班上某名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課堂上也在積極記錄教師所講解的重點,盡管學生自身十分努力,但是在考試的過程中仍未取得理想的成績,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自信受到打擊,甚至會產生放棄的念頭。為此,利用這節課,教師便可以針對學生這一問題,開展教育引導,首先要求學生在小組內相互找出其他同學身上的優點,指明這些學生長處,使學生意識到盡管自身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其他方面仍十分優秀。通過這種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的學習方式,能夠重新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二、注重實踐結合,運用合適教法
基于當前核心素養理念的要求,其倡導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管理自身學習及生活,切實意識到自身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并有效應對多樣化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學生成長發展的道路更為寬闊,人生的目標更為清晰。
例如,在進行二年級下冊“13 我能行”的小節教學過程中,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及生活自信,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以一則小故事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感知自信心的價值。比如,從前有一個馬戲團收養了一只小象,馬戲團的老板擔心小象逃跑,便用一根細小的鐵鏈將其拴住,小象曾經多次努力掙脫,但終未成功,隨著年復一年的馬戲團生涯,小象也逐漸成為一頭大象,但拴住他的鐵鏈仍是小時候那細細的一根。在為學生導入故事以后,教師便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比如:大象為什么不再掙脫細細的鐵鏈?然后引導學生以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思考。以此加深學生對自信心的認識。
三、開展多元評價,豐富評價標準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綱要中指出,教師的評價主體應當多元化進行,學生不僅是評價工作的對象,同時更是評價工作的主體,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互評、自評等活動,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使每名學生均能夠實現自信心的增強。
在教師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為學生所布置的作業也要區別開來,對于優等生而言,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內容以外,更需要對其進行知識擴展,評價語言形式也需要以競爭性為主。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為其設計的作業主要以基礎提升為主,對其進行評價的方式應當以激勵性語言為主。而對于學困生而言,教師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即可,評價語言方式主要以肯定和表揚為主。除了對學生的作業完成進行評價外,還需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評價,對于那些積極發言的學生應當及時進行表揚與獎勵,教師也可以將每次獎勵以積分制進行,在學生累積到一定數量的分數時,就可獲得實物獎勵。利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切實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簡要而言,對于小學生自信心培養工作而言,需要切實基于道德與法治學科當中,促使學生進一步強化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同時學生自信心的形成更能幫助學生開展學科綜合性學習,逐漸使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為班級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推動全班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同時自信心的培養也能促使學生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越走越遠,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李娜.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培養學生自信心的路徑[J]. 當代家庭教育,2019(30):132.
[2] 何菊仙,方麗敏. 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學建議[J]. 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