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摘 要: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之下,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一直是教學工作的重頭戲,為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工作開展當中一定要注重德育教學。深入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采取各種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細微入至,將德育工作深入化、滲透化。
關鍵詞:初中教學;德育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是學生生活成長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是學生心理由懵懂逐漸成熟的一個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德育教學開展工作當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心理方面的引導,還要有效引領學生形成對于未來生活的夢想和規劃,幫助學生樹立內在的道德規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就要求教師對于德育教學開展有具體的策略,豐富德育教學的內容,創新德育教學的方式,讓德育教學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牌,引領學生走向更加光明的成長未來。
一、學習先進精神,讓德育精神浸潤成長
初中階段,學生需要深入地觀察生活,體會和感悟生活,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如果學生缺少正確的指導,學生由于不夠成熟,對于生活中的事情缺少深入的認識,在面對生活中的誘惑和不良習慣就容易沉迷而淪陷。教師要轉換教學思考的角度,從學生的世界出發,體驗學生的成長過程,給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帶領學生學習先進的精神,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體系,讓德育精神浸潤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要堅持文化自信,在德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也要學會從文化當中汲取力量,帶領學生學習各種文化,學習各種精神。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傳統精神文化學習工作,讓學生自主去閱讀各種文學作品,參觀各種畫展館,感受中國文化傳統精神在當代社會的影響,以及從個人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成長自我?比如,參觀紅色展館,感受老一輩革命家對于祖國建設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明白吾輩少年當自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建立濃厚的愛國之情。比如,觀看中國女排比賽,感受中華兒女頑強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明白吾輩少年應該頂天立地,無懼艱險困難,努力向自己的夢想出發前進。
學習先進精神,用優秀的標桿引導自我的成長,幫助自我建立起正確良好的價值體系和世界觀。堅持文化自信,從中國社會體系當中汲取成長的力量。教師要學會跟進時代發展的腳步,讓學生能夠學會新時代的優秀精神,愛國友善,堅強不屈,學會奉獻,有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擔當。
二、培養良好習慣,讓德育品質灌注成長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變化,對于學生德育品質的要求和綜合素質的發展都是一如既往的。德育教學工作,不僅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健康的心理品質,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將這種道德規范運用在現實的生活當中,讓道德規范成為一種行為習慣,讓德育滲透到身心。
德育活動的開展要具有針對性,教師最好利用一項活動培養一項習慣,這樣才能夠讓德育品質灌注學生的成長。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我成長的規劃習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未來的我對話”活動,讓學生對于自己將來的目標有更清楚的認識,意識到當下的學習是為了將來做鋪墊,讓學生對于自我成長有自我規劃和自我引領的能力。活動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表演活動、觀影活動、實踐活動等等,不斷豐富活動的內容,從精神品質(誠信友善、愛國精神等)到行為習慣(干凈整潔、熱愛勞動等)。通過此類活動的開展,能夠將抽象的德育教學轉化為具象的活動體驗。因此,教師要注重德育活動的開展, 用新穎的德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德育學習,滿足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
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久的過程,活動的開展只是幫助學生提高對于某些習慣的重視,在心里建立一個發展目標。對于德育習慣的培養,重要的是落實到日常的工作當中,教師有必要開展各種評價體系,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讓教師評價引領學生發展,才能夠讓德育習慣陪伴學生終身。
三、建立交流體系,讓德育關心呵護成長
青春期發展的孩子的心里世界是比較封閉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心扉,這樣才能夠清楚地認識學生心理的發展需要,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因此,在德育教學工作當中要重視德育交流體系的建設,要明白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夠有目的性的設計德育工作,讓德育關心呵護學生的成長。
以初中階段的早戀德育教學問題為例進行討論,教師首先要以學生的觀點思考早戀的問題,早戀是學生心理成熟過程中一個正常的探索過程,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正確地看待這個現象,以健康良好的心態來面對。教師可以開展創新的德育活動工作,學習關于青春期情感發展的活動,讓學生自由討論早戀,放開拘束的心態,勇敢正確地面對成長的變化。教師要提出,早戀是人情感發展的正常現象,對于愛情的向往是情感的需要,但是,作為現階段的學生應該正確看待和理性認識愛情,而且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置到學習當中。進一步,教師提出“愛情和夢想”的討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堅定夢想的信念,在青春的關鍵時候,努力拼搏向夢想出發,學會克制,學會自律。
建立德育交流體系,學生可以和教師溝通成長過程當中的困惑和難題,無論從學業發展還是生活成長,當學生能夠主動與教師交流溝通的時候,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就非常順利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也能夠更好地達到德育教學的工作要求。交流體系的建立不僅局限于師生,還可以建立家長和教師的交流,為學生建立更好的成長空間,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結束語
初中德育教學是一場持久戰,教師要跟進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的成長需要,指定詳細的德育教學計劃,在實踐教學當中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重視德育開展,明白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是豐富多樣,教師需要不斷地深入研究學生的成長變化過程,不斷反思和改進德育教學工作的策略,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德育教學的目標。簡而言之,德育的教學是滲透的,教師需要將德育德精神理念滲透入日常的方方面面當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參考文獻
[1].徐超.細化管理 提升效果——探究如何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2022(14):9-11.
[2].瞿紅.堅持多維德育理念 借力體驗促進生長——兼談從美育切入初中德育的實踐[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2(04):66-67.
[3].高修銘.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思考與實踐[J].吉林教育,2022(10):15-17.
[4].郭小紅.優秀文化資源在初中德育課程中的開發和滲透研究[J].學周刊,2022(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