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媛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美術教學愈來愈被教師和家長所重視,美術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包含著藝術的鑒賞和品析。小學美術學科的設置以提升小學生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為目標,目的是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不管是哪門學科,想讓學生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就要講究方式方法,對小學生開展趣味性教學、在教學中應用趣味性教學模式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本文將根據小學階段學生及美術學科的教學特點探究趣味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模式;小學美術;應用策略
美術與其他教學科目不同,成績不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必要因素,重點是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也就是說美術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素質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經常會產生稀奇古怪的想法,容易被一些新鮮事物吸引,但相應的,他們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也會感覺到厭煩。所以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利用美術學科可以寓教于樂的特性,創設有趣的教學活動,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興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注入不竭的動力,讓學生在趣味性教學的啟發下開始主動的、自覺的參與美術課程學習,積極主動地進行創作,做出更富有創意和想法的作品。但是就目前的美術教學來說,趣味性教學的開展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本文將融合日常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提出幾點策略。
1.增強和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
趣味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喜好和性格特點,將課程變得生動形象,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對什么事情感興趣,這樣才能夠有目標地制定課程內容。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握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教師可以通過專業的知識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教師還要注重和學生的交流,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有些同學對于課程內容不感興趣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是學生喜歡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學習效果往往會更好,所以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將課程變得趣味化。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在問卷上勾選自己喜歡的內容,引導他們勇敢的在問卷上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一課《畫家眼中的兒童》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將課程內容提前發給學生,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并在下面標注好自己喜歡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掌握同一個年齡段學生的喜好,從而總結出學生的興趣點,這樣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方法地展開趣味化教學,達到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家長的角度了解學生,家長對學生的了解比較多,而且學生在家長面前會更加放松,表現更真實,通過家長的描述,教師可以掌握更多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信息,更有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
2.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
隨著技術的革新和社會的進步,信息化的時代已經來臨,信息化課堂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勇敢創新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學更加形象、豐富、具象,有利于提升課程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提高課程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一課《走進傳統民居》這節課的內容時,課程內容包含世界各地傳統民居的建筑,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繪畫的能力,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小學生對各地的建筑風格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在繪畫過程中容易因為這一點產生畏難情緒,不知道從何下手。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放映介紹世界各地傳統民居生活環境的視頻,選擇色彩明麗、建筑特點明顯的視頻內容,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通過視覺、聽覺等感官系統的刺激,學生的大腦發育會更加迅速,對于美術作品的構思更加清晰。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對信息化教學技術的興趣會越來越明顯,美術學科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學生在創作美術作品的時候,需要通過不同的事物刺激大腦,使作品更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更加生動形象。因此教師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嘗試用不同的教學技術和方法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學生的聽課興趣,增強學生的聽課效果。
3.適當增加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小學階段,活動教學往往是使課程趣味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用活動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感受到美術學習的趣味。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可愛的童帽》一課時,課程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一頂童帽,在這節課中,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采用比賽的形式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先將課程中涉及的線條和色彩等基礎知識講給學生,之后鼓勵學生自主動手,并在班級中開展比賽,最終以帽子的功能性和美觀性評判作品。以比賽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提升其認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可以發現,學生有思想與方向的學習往往能夠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生會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見識。另外這種教學活動能夠使課程變得更加有趣,學生的參與度更高,教師還可以在美術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手工制作、作品賞析等多種形式開展不同的的教學活動,讓小學美術課堂活躍起來、生動起來,從而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熱情。對于小學生而言,互動感十足的課堂能夠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責任心,使其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美術課程的魅力,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活動教學的優勢,帶動學生的美術學習。
總結語
美術教學既能夠培養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又能夠是學生在繁忙的學業中放松自己。趣味性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自主自愿的學習美術知識,使美術教學的效果最大化。因此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讓趣味教學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應用作用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姜金序. 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方法[J]. 中外交流,2021(23):16.
[2]楊文娜. 趣味性教學模式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美術教育研究,202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