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要: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及科技產業創新升級的中堅力量。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具有優先發展的政策推動及海外產業轉移優勢,對其轉化效率的研究對帶動周邊地區科研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但近年來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對轉化效率的整體研究上,忽視轉化流程的多過程多階段性,該文以沿海地區24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實現階段、成果實現階段和價值實現階段進行靜動態“開箱”分析,為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分階段??實證分析??成果轉化效率
中圖分類號:F127;G6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6(b)-0000-00
高校作為重要創新發展主體,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卻存在市場脫節等問題,造成轉化前投入資源的浪費及轉化時供需無法對接的窘境[1]。國內外學者大多著眼于整體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現狀、原因分析、測度和測度方法的選擇及政策覺醒等方面的研究[2-3],對區域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研究較少,對轉化過程“開箱”分析的研究也鮮有涉及,該文以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為實證對象,對其轉化效率進行靜動態分析,并提出合理性建議。
1???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三階段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流程研究是效率分析的前提與基礎。該文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過程定義為概念開發、應用開發、中試、商業化、產業化5個過程和概念實現、成果實現和價值實現3個階段。
概念實現階段是高校科研人員根據自身研究領域通過各種手段獲取外界研究前沿及研究趨勢,與其他主體提供的市場信息,形成概念模型的過程。概念開發過程中通過對概念模型的顯性編碼,為概念實現階段形成概念雛形進行原始量變積累及歸納分析,與之相關的知識被反復推敲研磨,內化于各學術背景科研工作者的大腦中并外化為概念雛形。
成果實現階段是在概念實現基礎上經過應用開發與中試環節完成可面向市場的科技產品,在此過程中通過知識的碰撞創造新知識來滿足成果實現的需要。高校通過與其他主體合作借鑒成果實現所需各項能力,實現轉化過程的知識共享與創新,在擴大獲取知識范圍同時,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知識去粗取精。
價值實現階段是主要通過商業化與產業化實踐轉化環節來進行整合創新與應用,通過成果實現階段高校科技成果技術參數、適應性條件、工藝流程等與實際產業應用基本符合,達到可進行規模化的商業推廣與產業化的階段[4-5]。
2???數據選取
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擁有優先發展的政策推動及海外產業轉移優勢,對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研究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科研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考慮相關指標數據可得性,該文選取2014—2016年《高等教育學校科技活動統計資料匯編》和《中國統計年鑒》中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統計數據作為數據樣本。采用截面數據進行測算分析,減少其他因素的偶然性影響,增強研究針對性的同時,提高結果的科學性和可信度[6]。參考對我國高校綜合實力的研究以及國內外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滯后期的研究,對數據采用滯后一年的處理方法即t+1年數據描述t年的情況。選取沿海地區24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如表1所示。
3???指標選取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指標選取得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測算結果的可靠性及轉化活動的實踐的推進成效。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多投入多產出的多階段系統,需要對轉化系統內部進行系統剖析,根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階段劃分及系統科學原則,構建指標如表2所示。
4???結果分析
綜合運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對樣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進行靜動態“開箱”分析,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提供借鑒。
4.1???轉化效率靜態分析
運行DEAP-Version2.1軟件,選用DEA-BCC模型對樣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實現階段、成果實現階段及價值實現階段進行靜態分析。
4.1.1?概念實現階段效率分析
綜合效率均值逐年上升,顯示出不錯的發展潛力。3年中有5所高校達到DEA有效狀態,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部分高校綜合效率不足0.3,原因一方面在于這些高校均有較低技術效率值,管理與技術水平達不到轉化效率要求,存在大量技術冗余值;另一方面在于這些高校均存在規模效益遞增趨勢,資金技術扶持適應不了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效益的發展需要[7]。
4.1.2?成果實現階段效率分析
綜合效率均值0.8左右,未達DEA有效狀態但仍展現出高校在該階段不俗的成果實現及發展趨勢。3年間6所高校均實現DEA有效狀態,占總數的25%。相較概念實現階段顯示出積極向好的信號。該階段綜合轉化效率的高校應積極尋求與轉化知識網絡中政府、企業、金投機構的節點關聯,通過知識交流共享、融合,充分發揮協同作用以逐漸改善較低轉化效率的現狀。5所高校綜合效率值逐年上升,表明這些高校在成果實現階段效率前景向好。整體而言,在規模效益遞增的助力作用下,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成果實現階段展現出較有效的轉化水準與不俗的轉化潛力。
4.1.3?價值實現階段效率分析
每年的綜合效率均值分別為0.876、0.895、0.924,均未達到DEA有效狀態但展現3年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價值實現階段整體實現有效產出。該階段綜合效率值較低者是由較低的技術效率值所致,應積極優化資源配置,改善資金人員結構及獲得當地政府的資金支持,積極取得價值實現階段的突破。33%的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3年綜合效率均達到DEA有效狀態。另有3%高校在綜合效率值上下波動,表明這些高校沒有具備規范的科技成果轉化流程以及轉化知識網絡之間協同作用的不默契。
4.2???轉化效率動態分析
選用DEA-Malmquist模型對樣本高校進行分階段動態效率分析,如圖1所示。
4.2.1?概念實現階段分析
3年中8所高校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逐年上升,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上述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績效改善及增長程度。浙江大學2013年指數達5.006,比2012年提升了400.6%,處于高速發展中,2014年卻猛然跌至較低水平,是技術效率變化指數與技術進步變化指數共同作用的結果。整體來看,在該階段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均值為1.014,提高了1.4%,處在相對穩定的進步狀態。高校應加強與轉化知識網絡中企業節點,政府節點和金融機構等節點的網絡節點關聯,利用具有市場價值的科技積極吸引更多有實力的節點單位,擴大轉化規模,以實現轉化效果。
4.2.2?成果實現階段分析
該階段不存在3年來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均小于1的高校,其中,8所高校均以一個全要素生產率上升的態勢進行轉化工作,充滿著上升的無限潛力。相對應的,3年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均大于1的高校是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出現與概念實現階段同樣的情況,在2013年全要素生產效率指數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但在2014年下降,雖2015年有上升,但也沒有升至2013年的水平。
4.2.3?價值實現階段分析
上海交通大學在技術進步變化情況不能滿足上海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需求的情況下連續3年的全要素生產率均展現積極進步的變化姿態。存在7所高校3年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均小于1,3年來一直受技術進步變化的限制。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3年來均由于合理科研規模與上述教育部指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較契合,使它們在價值實現階段技術效率呈積極推動變化。
5???對策建議
明確沿海地區教育部直屬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階段性建議。
5.1??概念實現階段
高校尋求資金支持的同時,提升科技人才整體質量,緊跟科技前沿問題,形成質優量多的概念模型以此贏得更多的支持;改善人才配置結構及科研軟硬件能力以便能夠改善純技術效率進而提高綜合效率;加強高校彼此間的關聯程度,在知識交流共享中,逐漸提高整體技術進步指數進而提高高校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概念階段的規模決定后兩階段的產出,需要高校格外重視。
5.2??成果實現階段
該階段高校首先應采取積極的激勵措施增強科研人員轉化意識。人員與資金的規模是決定轉化進程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重要因素,高校需要與轉化活動各主體增強關聯密度,及時溝通并獲取異性高質量信息并達到經濟發展與技術效率相匹配的規模效率。企業的技術吸納能力顯著地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發展,因此要提高企業技術吸納能力以及研發能力,提升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導下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提升整個樣本高校轉化知識網絡的水準,減少交流中的各種機會成本。
5.3??價值實現階段
政府等節點要按需供應,避免資金盲目,高校更要合理規劃資金結構,積極調整資源管理模式,結合價值實現實際情況,積極吸引更具高品質知識主體參與到轉化活動中來,營造多向融洽的溝通環境,擴大轉化規模水平進而提升轉化網絡整體知識質量;營造高水平的技術環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只有與轉化各階段相適應地持續改善技術水平,才能對整個系統工程有益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瑞明,金田林,葛晶,等.喚醒“沉睡”的科技成果: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困境與出路[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4):5-17.
[2] 汪小星,王峰.“十二五”期間在寧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461-463,466.
[3]? 薛陽.馮銀虎.基于雙重“四元主體”模型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雙創”教育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17):169-171.
[4]? 楊帆.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7):158-160.
[5]? 謝菲.基于價值鏈分析法淺析高職院校科技成果轉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9):150-151.
[6] 付恭華,王瑩,陳春林,等.科技成果轉化概念辨析與研究進展[J].江西科學,?2021,39(6):1124-1129.
[7] 曹雄彬,唐晚桂,李國明.產教融合下高職管理類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的建立[J].現代交際,202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