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永清
摘要:當下農村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多的產業融入其中,且新產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重,畜牧養殖一直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畜牧養殖都是在前人的經驗下形成了固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辦法,傳統畜牧養殖管理雖然不適應社會大環境,但有一定的繼承價值,需針對以往的養殖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實現新舊養殖管理理念的融合,切實促進畜牧業的優化發展。本文針對畜牧養殖管理現狀,明確當前畜牧養殖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并分析應如何解決問題,提升畜牧養殖管理效果。
關鍵詞:畜牧養殖;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目前我國畜牧養殖業的養殖方式仍然傳統粗放,飼養管理水平較低,需要秉承綠色、健康的養殖觀念,提高飼養技術和水平,把控好市場發展方向,不斷更新使用現代化生產技術,進而推動我國畜牧產業發展升級。
1畜牧養殖管理存在問題
就當前畜牧養殖業發展總體趨勢來看,畜牧養殖經濟還是呈現穩定上升趨勢,特別是現如今的豬肉價格上升,畜牧養殖市場經濟風險較小。特別是近些年來,農業現代化技術的不斷應用及推廣,畜牧養殖生產效率逐步提升,但由于基層畜牧養殖人員對畜牧業發展的客觀因素及主觀因素認識不足,導致畜牧養殖過程中還存很多問題。
1.1引種不規范
在基層畜牧養殖中,引種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其規范、科學與否會對后續養殖效益產生直接影響。但是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部分養殖戶由于專業素養不足,出于成本考量,導致引種不科學[1]。
1.2飼料營養不充分
我國畜牧業養殖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畜牧養殖飼料的營養不足,畜牧養殖飼料品種單一,導致畜牧養殖管理中經常會出現發育不健全的現象。特別是在畜禽得不到充足飼料的時候,很多養殖戶都會用青飼料作為畜禽的營養補充品,也對畜禽健康生長造成了不良影響。實際養殖中應該針對畜禽的發育需求,分階段地選擇及投喂不同飼料,才能培育出高品質的畜牧產品。但基層養殖戶缺乏這種理念,就導致畜禽在發育中難以攝取必要的營養,進而影響了畜牧產品質量。
1.3養殖環境不佳,管理觀念落后
一方面,當前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養殖條件極為簡陋,缺乏標準化圈舍和養殖設備,以至于造成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溫工作無法滿足動物正常生活需求,應激反應大,發生疾病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我國畜牧產業主要以家庭為單位散養為主,粗放式經營,養殖管理觀念落后。大部分養殖戶對畜牧養殖業的增收致富看的不高、認識不夠,缺乏正確的態度,將畜牧產業僅認為是生產農家肥或換點零花錢,沒有將其作為產業來抓。
1.4疾病防治缺乏規范
疾病防治是畜牧養殖的重要環節,不僅可以降低畜禽疾病發生率,而且可以減少畜禽養殖損失,提高畜禽養殖效益。但是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戶疫病防治意識淡薄、疾病防治知識缺乏,導致疫病防治效果并不理想。養殖戶日常消毒、免疫注射等工作落實不到位,從而導致各類畜禽疾病頻發;養殖戶沒有根據疾病類型對癥下藥,而是依賴于抗生素、激素類藥物,從而嚴重影響了疫病治療效果,導致畜禽體內抗生素、激素殘留嚴重[2]。
2畜牧養殖管理問題的解決策略
2.1嚴把引種質量關
引種是基層畜牧養殖的起始環節,也是畜禽質量把控的關鍵環節,因此養殖戶必須對引種環節加強重視,嚴把引種質量關。在實際引種過程中,必須做好選種工作,確保引進的畜禽性能良好,切實提高畜禽養殖效益。其次,在選種過程中應盡量以本地品種為主,如果必須從外進行引種,要避免從疫區選種,以此避免引入疾病,同時必須對引種廠家加強考查,確保引種廠家資質完善、設備齊全,以此來保障引種質量;最后,在引進畜禽后,要進行至少為期1周的隔離觀察,在此期間如果畜禽沒有出現任何疾病或疑似疾病癥狀,即可將其與其他畜禽混合飼養。
2.2科學地進行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的重點有兩個,一是飼養飼料的選擇及投喂,二是飼養環境的優化及規劃。前者應該針對畜禽生長發展過程的階段性特點,提供豐富的飼料品種,以提升飼料轉化率,切實滿足畜禽的生長發育需求,在控制好養殖成本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升養殖效率。后者應采用標準化的養殖管理模式,制定好飼料喂養計劃后,還要定期進行養殖場所的清掃及動物生長空間的更換,確保種群密度符合生物科學要求。在飼養環境優化管理中,還要做好飼料藥物安全防范工作,基于環境對動物免疫能力的影響,定期實施清潔消毒工作,出現疫病后要及時隔離。
2.3完善好防疫制度、提高金融保險覆蓋面
廣大養殖戶需要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如設立消毒設施、嚴格落實門禁制度,使用新型高效、價廉、安全的動物疫菌苗預防動物疫病,提高動物抗病力。另外,為支持畜牧產業發展,提高廣大養殖戶的風險抵御能力,充分調動廣大農戶養殖積極性,進一步穩定畜牧業生產,保障市場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廣大畜牧養殖戶要充分認識到動物金融保險的重要性,結合當地政策性農業保險,為所養動物購買一份保障,為自己的養殖生產投一份放心。
2.4創新養殖模式,改進養殖環境
若條件允許,養殖戶需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完善養殖設施,建設標準化養殖圈舍,配備消毒、清理、喂養全套化養殖設備,引進專業養殖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等,進行現代化、規范化飼養管理,以此減少畜禽應激、疾病發生概率。
2.5改善飼養方式,創新管理理念
(1)當前我國大型畜牧企業可以采用一些現代化管理模式和技術提高動物福利、減少動物應激,降低發病率,進而更好的控制牧場生產,使養殖效益更大化。(2)普通養殖戶需要不斷學習改善或創新養殖觀念,改變生產經營模式,建立養殖小區、合作社或養殖業協會,將會管理、善經營、懂技術的技術人員積極引進畜牧業生產中,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抱團發展,壯大產業、延長產品加工鏈,使廣大畜牧養殖戶切實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3]。
2.6重視日常養殖管理
對于畜牧養殖日常管理來說,使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可以給動物帶來有利的生長條件,其中有養殖環境以及飼養方法等各個方面管理。所以,基層養殖戶要轉變自己的思想,提高健康養殖意識,按時對養殖場衛生進行清掃,第一時間清理干凈飼料殘渣以及動物糞便等,使用清水不斷沖洗地面。還要按照季節情況合理控制養殖場溫濕度,在夏季來臨的時候做好通風,冬季到來的時候做好保溫措施。同時還可借助信息技術實時觀察養殖場里面動物的生長情況,監測周圍環境是否可以促進畜禽發育,基于監測信息使用相關調節手段。對于剛出生的畜禽來說,就要第一時間喂食初乳,同時用來蘇水進行消毒,放在清潔衛生的環境里面,增強動物自身免疫能力。另外,對出入養殖場的相關人員來說,要采取管理措施,禁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出,飼養人員進出前后都要馬上進行消毒,同時還要實施分區飼養,避免出現交叉飼喂的情況,防止養殖場里面出現交叉感染,導致疫病傳播。
結束語:綜上所述,畜牧養殖管理是保證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針對畜牧養殖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過程管理,才能進一步推動畜牧養殖從分散型走向集約化,以解決養殖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想要優化畜牧養殖管理效果,應為畜禽健康生長創建優良的環境,加強動物防疫檢疫工作,制定科學地飼養方法,并且實現質量引種,確保畜牧養殖水平的不斷提升,切實優化畜牧養殖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伍海燕.淺談畜牧養殖管理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農家參謀,2019(20):134.
[2]趙春江.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及戰略目標研究[J].智慧農業,2019,1(1):1-7.
[3]宋永國.淺析畜牧養殖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J].吉林畜牧獸醫,2019,4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