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銘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高中政治課程也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社會參與和理解能力,引領學生附著于現實生活理解政治知識,該目標的提出說明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的教學和學習要求,高中政治課程需要全面改革。近年來,議題式教學受到教育領域廣泛關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以及提升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通過探討和思考社會生活熱點問題讓學生深入理解所學政治知識理解,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對此,本文從多方面分析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希望給教育研究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大幅度提升,教育領域和以往相比發生較大改變,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已不適用于現代課堂教學,不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教師需基于學生學情從多方面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高中政治課程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不再適用于灌輸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需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議題式教學即教師需要緊貼當前社會和學生生活選取案例,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理論知識,切實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政治教學質量。
一、高中政治開展議題式教學的意義
(一)落實核心素養要求
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充分展現該學科特有的育人價值,實施議題式教學有利于落實該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議題式教學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即素養,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無疑是高中政治課程開展議題式教學的目標,引領學生圍繞教師選取的議題和創設的教學情境展開思辨探究,達到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目的,并在此過程中高度認同我國提出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理論制度,以及文化等。其次,議題式教學強調為學生營造開放、和諧、愉悅的思維環境,促使學生在客觀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針對議題問題發表自身觀點,在持續論證、反思中做出正確行為選擇與思想價值判斷,進一步增強學生辯證思維能力[1]。再次,議題式教學強調通過爭論和辯論形式深層次剖析議題,學生在爭論中需在嚴格遵守教師制訂的一系列規定和程序的前提下以協商形式解決。與此同時,議題式教學以課內探究和課外實踐活動為主,學生通過體驗和走訪等不同形式行使和履行義務,法治意識在此過程中得到強化。最后,議題式教學即讓學生以社會成員身份參與教師設置的課內外一體化活動,在社會實踐中通過參與和體驗社會事務強化社會參與意識與責任感。
(二)踐行學科活動要求
《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明確解讀議題式教學,以及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關系,其中議題式教學是開展政治學科活動型課程的關鍵所在。所謂活動型學科課程即圍繞課題設計多樣化課內外具有探究性質的活動,促使學生全身心參與議題探究,并從中深入理解和高效掌握知識,切實提升核心素養,有效改變傳統政治教學存在的輕情感態度、重知識等教學現狀,切實發揮高中政治學科特有的育人功能[2]。議題式教學即教師根據提前搜集的議題創設情境,組織角色體驗、課堂辯論、課外實踐調研等一系列活動,整個議題探究和解決都貫穿于活動中。“議”是議題式教學最為顯著的特征,其自身是一項活躍思維和實踐操作活動,故而議題式教學與政治學科提出的活動型課程有著緊密聯系,二者在實際教學中均傾向于探究和解決議題問題,所以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最為高效的方式之一即開展議題式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提升學生思維要求
議題式教學重點即教師引領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方式以思辨式形式探究議題。學生在探究議題中需形成良好思維品質才能展開獨立思考,從而質疑批判和辯證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由此形成正確認知。議題式教學在提升高中生思維品質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與傳統教師灌輸講授教學方式相比,議題式教學強調自主探究,學生在探究議題時需基于議題情境,以及教師組織的課內外活動,由此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提升學習能力;其次,無論課內探究或課外實踐活動,引領學生思辨都是其核心與本質[3]。一個優秀的議題在社會環境下具有較強的思辨性,有利于激發思維火花,學生在辨析、質疑、批判,以及發散思維中與小組成員探討分析和交流,不同思維和觀點在碰撞中深入了解社會現象背后本質,從而形成正確價值觀和明辨是非思想意識;最后,學生在議題式教學中需從多渠道搜集資料對議題進行思考分析以及論證,明確在論證議題時需從哪方面著手,在此過程中獲取具有價值且能有效論證自身觀點的資料,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品質。
(四)發展教師專業要求
高中政治教師在應用議題式教學時,其自身需掌握相關教學理論,由此才能在高中政治課程中切實落實該教學方式。開展議題式教學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多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處于信息時代的高中學生要具備自主探究和終身學習能力,正因如此,要求教師基于更高層面對教學進行審視,將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作為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目標。教師只有借助議題式教學提升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其次,在高中政治學科實施議題式教學時,需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思想理念,開展議題式教學前提之一即教師需積極且深入學習新型教育理念,深入研究議題式教學理論,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挖掘教學和社會生活資源,選取極具探究價值的議題,為實現政治學科提出的立德樹人目標奠定基礎[4];最后,議題式教學能不斷提升高中政治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教師在設計議題、創設教學情境,以及組織課內外實踐活動時,需要以扎實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作為支撐,強化對議題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等深度研究,教師在每次議題、活動設計,以及教學實踐反饋等多層內容中不斷成長,所以開展議題式教學有利于提升政治教師專業素養。
二、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引領學生感悟議題式教學優勢。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當前大部分高中學生參與議題式教學興趣偏低,甚至表示喜歡傳統教學模式。究其原因,多數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模式理解和掌握知識更節省時間。對此,高中政治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時需引領學生充分掌握重難點內容,縮短學生理解和背誦時間,促使學生充分領略和感悟議題式教學所具有的優勢[5]。與此同時,教師應緊貼學生現實生活設置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將所需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問題解答,展現高中政治學科特有的應用價值,改變學生以往存在的學習即獲取知識的錯誤思想觀念,逐漸形成全面發展與強化核心素養等觀念。
以“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為例,教師設置以下議題:“為何港珠澳大橋技術團隊能取得成功?”再為學生創設港珠澳大橋成功建設情境,促使學生獲取真實情感體驗。政治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先引領學生深入分析港珠澳大橋技術團隊及其成員間關系,再對整體和部分含義、辯證關系進行深入把握。學生在此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強化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感悟團隊合作力量,發自內心為港珠澳大橋成功建設感動自豪,體驗議題式教學優勢的同時強化政治認同。
2.創造有利條件促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師在議題式教學中需增強學生參與議題式教學意識,并為學生參與創造有利條件,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互動互助學習,促使每位學生均能參與其中。以“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教學為例,教師以小組形式讓學生參與基層民主實踐,先讓每個小組搜集身邊民主協商、選舉、監督、決策,以及管理等事項,在正式授課時檢查學生預習任務完成情況并設置議題“我們該如何當家做主”,最后以民主選舉形式開展班委選舉,使學生理解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知識,切實提升學生參與度[6]。
(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雙主(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是議題式教學強調的重點,若想實現學生主體地位,就需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再加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組織者、主導者,以及引導者角色,所以要求教師不斷強化自身專業能力。
1.強化政治教師議題式教學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傳統“灌輸式”教學已不適用于高中政治課程,教師需要在議題式教學中投入比以往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充分明確合理選取議題,以及創設教學情境在議題式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只有精選議題,合理創設情境才能切實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議題式教學在一定程度響應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尊重學生主體作用要求,對教師綜合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引領學生在探究知識過程中成為課堂學習真正主體。政治教師在講授知識時應改變以往照搬教材提供材料進行講解模式,需將自身創新性融入其中,為議題式教學賦予吸引力,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知識興趣。政治教師還需不斷提高駕馭議題式教學能力,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學生是議題式教學毋庸置疑的主體,由于課堂教學屬于動態化過程,難免會受到較多的干擾因素,對此,教師在正式授課前需對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提出問題以及回答觀點給予全面考慮,靈活應對課堂教學突發情況,實現真正意義層面上的高效教學。
以“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教學為例,教師設置總議題為“探究‘二師兄’身價變化背后秘密”,再分別設置以下子議題:(1)市場如何對“二師兄”身價產生影響?(2)市場為何能對“二師兄”身價產生影響?(3)如何能在資源配置中使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當前社會熱議話題之一即不斷上漲的豬肉價格,教師在課堂教學以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豬肉售價創設情境,再指導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深入剖析豬肉價格上漲原因及其變化過程。緊接著解決以下辯論議題:“市場調節究竟是好還是壞”,使學生在辯論中學會基于辯證角度對市場調節形成正確認識,并在此基礎上科學把握市場調節優缺點,不斷強化科學精神[7]。政治教師為學生提供經濟生活常見案例并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相互探究,基于材料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歸納總結科學合理的建設現代市場體系措施,進一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與合作交流能力。
2.引領學生掌握符合學情學習方式??茖W合理的教學方式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議題式教學需要使學生學習方式適應教師教學方式,在尊重學生主體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所以,高中政治教師除了讓學生了解議題式教學內涵,還要引領學生掌握符合自身學情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均能全身心參與學習。其中預習為學習基礎,政治教師需明確強調預習在議題式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基于此為學生提供預習任務單,列出需查閱的與學習有關的資料,調查現象以及回答問題,待學生預習完畢后進行檢查,保證高效預習。此外,教師還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探究活動,切實提升議題式教學效率。
以“偉大改革開放”教學為例,教師設置總議題“為何改革開放這么偉大”,在為學生提供的課前預習任務單中,準確列出學生需查閱的與議題有關的資料和需回答的問題,如,“我來選擇開放改革:選取你認為的具有標志性的改革開放事件”,或“改革開放我來拍:請拍攝展現改革開放讓現實生活產生巨大變化的照片、視頻等”。教師在講解改革開放內容時組織學生可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學生在分享自身選取的標志性改革開放事件時會對改革開放過程進行深入探究,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表達自身觀點,養成良好自主搜集材料、探究合作,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8]。再以“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教學為例,教師除了為學生設置預習任務單中需查詢的資料和待解決的問題時,還需指導學生完成。例如以下問題:完成2020年至2021年商超、菜市場豬肉平均價格變動情況并繪制走勢圖。教師為學生提供與議題有關的網址,學生可在網站中查詢相關數據或前往菜市場實地調查,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漸適應議題式教學步驟。
結束語
議題式教學的提出無疑為高中政治學科改革提供了契機,促使學生深度學習。衡量政治教師議題設置質量關鍵在于議題是否涵蓋教學重難點、社會熱點,以及讓學生思考的內容,在議題式教學中通過引領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增強理性思考,以及政治認同素養,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與此同時,學生在議題式教學中可較好地理解和把握基本觀點,不斷提升學生全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思維,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霞.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探索[J].高考,2021(35):141-142.
[2]張蕊.關于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21):56-57.
[3]湯愛霞.學科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0):22-23.
[4]洪泓.淺議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情境設置[J].安徽教育科研,2021(29):24-25.
[5]高銀花.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引領式教學的探討[J].吉林教育,2021(28):8-9.
[6]黃新建.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如何巧設議題[J].基礎教育論壇,2021(20):32-33.
[7]李德勝,伏春蘭.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第二課堂(D),2021(7):7-8.
[8]盧彥君,秦先亮.淺談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用: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5):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