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張健 朱子云
摘要:游泳這項運動可以改善學生心肺功能,增強其身心協調能力,而且可以舒緩壓力,達到塑身健體的目的。正因游泳具有育身及育心雙重價值,所以各大中小學要積極設置特色游泳教育課程。目前,在農村中小學游泳特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眾多不足之處,這就需要針對游泳特色課程加以創新與改進。本文就圍繞農村中小學游泳教學,先分析了游泳教學存在的問題,又提出了建構特色游泳教學策略的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游泳;教學;策略;建議
游泳這項運動項目不挑參與者性別、年齡,屬于大多數人都可以參加的體育運動項目。在中小學展開游泳教學,對于學生未來發展非常關鍵,不僅可以助力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還能端正其體育鍛煉態度,保持優良的體育鍛煉習慣,驅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然而,目前對于農村中小學來講,由于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導致游泳教學工作的進展倍受阻礙。所以,就需要教學人員針對游泳教學現狀展開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更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保障中小學游泳教學工作順利落實。
一、農村中小學游泳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學校條件制約。如今,在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校園中,很少有學校創建游泳館,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的中小學來講,更不存在游泳館以及體育館,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中小學游泳教學工作的進展。即使開設游泳課,也只由體育教師負責講解理論知識以及簡單介紹游泳項目,學生很少有實際操練的機會。其次,農村中小學游泳實踐課缺少,即使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可以在劃定區域展開游泳教學。然而,由于個別體育教師本身不會游泳,在指導學生實踐時,僅能紙上談兵,而且農村地區游泳場所存在巨大安全隱患,這便導致一些體育教師望而生畏,不敢帶領學生參加游泳實踐課,擔憂學生在游泳時間過程中發生意外。此外,學生家長欠缺安全意識。如今,大多學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家長擔心孩子在游泳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所以不支持農村中小學開設游泳課。同時,也不會帶領孩子通過其他渠道學習游泳技能。由此可見,做好游泳教學十分有意義,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練就保命救人的技能,在危險來臨之際可以自我保護。
二、農村中小學游泳教學特色創建的有效策略
(一)創建游泳特色課程目標
隨著中小學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提倡學生在各科學習時,要主動學習。正是受新課改理念影響,中小學開設體育教學課程時,需要與學生生活經驗、社會經驗加以銜接,以便能進一步激活學生學習游泳知識和技能的動因。為此,就需要中小學學校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發展特點,關注其身心發展狀況,合理設置中小學游泳特色課程目標。具體來講,可以劃分為下面三大目標。其一,審美目標,正確掌握游泳姿勢,保持姿勢正確且有美感。其二,發展目標,考慮學生科學素養、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加以培育養。其三,生存與技能目標,中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應習得生存技能、自我救助技能,向其傳授游泳安全意識,令其掌握游泳技能。
(二)正確示范傳授游泳技巧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游泳教學任務,突出游泳教學重點,為學生完整示范游泳技術,再將關鍵技術進行分解示范。在傳授學生游泳知識和游泳技能后,先從完整示范入手,再結合學生的疑問之處,重點示范關鍵要領。結合游泳技術每一部分的重點和難點,向學生傳授用力大小、速度、幅度等知識,分成若干部分,完成示范任務,以便能讓學生掌握游泳動作結構以及運動形式,進而掌握完整的游泳技術技巧。必要之際,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結合正確示范以及錯誤示范,糾正學生在游泳時出現的不足之處,并令學生及時掌握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間的區別,以保證學生能及時糾正本身錯誤動作。
(三)重視添置救生設施
由于農村地區擁有眾多水庫和塘壩,但是目前在這些場所中很少準備游泳救生設備,經常能看到農村地區河邊、湖泊旁邊擺放著禁止游泳、遠離垂釣等標簽,但是卻很少在塘壩河水庫添加救生裝置。如若學生在游泳或玩耍時出現落水事件,則很難把握絕佳契機進行有營救。為了吸取下水救人有去無回的慘痛經驗,則需要重視添加防溺水設施,這樣即可為農村中小學生游泳訓練以及日常出行、玩耍提供安全保障。
(四)發揮父母監護職責作用
若想令農村中小學生學會游泳技能,僅通過學校和教師的力量遠遠不足,游泳教學需要歷經反復訓練,才能使得動作定型,將游泳變成技能。所以,中小學學校學生的父母要履行本身職責,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督促孩子游泳訓練,從而令孩子掌握一項新的生存技能。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農村地區中小學學校展開游泳教學工作時,存在眾多影響因素。若想保障游泳教學這項工作順利落實,就需要多方主體共同努力,增設安全救援設施,傳授正確游泳技巧以及由家校合力共同督促學生進行游泳訓練,才可促使學生對游泳產生興趣,提高重視度,積極學習更多游泳技能。
參考文獻:
[1]范乾輝.海南省中小學游泳教學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27):49-52.
[2]楊懿.國內外關于中小學游泳運動教學的研究[J].拳擊與格斗,2020(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