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當前的教學背景下開展中職教育教學工作教師面臨很多挑戰,受到多種教學觀念的限制,社會各界對中職教育的認可度偏低,中職學生的個人素養也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認真思考,在新的教育時期,如何加強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本文將根據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展開論述,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中職學校;德育教育;方法
加強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師從多個層面入手,關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遇到的問題,引領學生朝著更加陽光的方向健康成長。除了關心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狀況等,教師也要把重點放在關注學生心理需求。這些微觀層面引領學生深入提升個人的道德素養,完善新時期的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
一、關注學習細節,培養行為習慣
很多教育學者篤信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也發現,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來的細節,其實就可以比較充分的反映該學生的道德修養。所以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諸多細節,進一步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有些學生喜歡在課堂上開小差,有些學生喜歡交頭接耳,而有些學生的學習習慣很優秀,幾乎不會做出違反班規班紀的事情。將這樣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形成幫扶小組,或許可以從細節處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教師請那些行為習慣較為出色的學生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配對成一個組,兩人互相監督,由此以來,課堂上學生的一舉一動就有了專人引導。
二、了解學生家庭,組織家校共育
除了學校中的很多因素會影響學生的個人道德修養,其實家庭環境也會給學生帶來比較深遠的影響。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了解到中職階段很多學生的家庭狀況出現一些問題,會影響學生在道德行為方面的表現。比如有些家庭放松對孩子的行為管理,給孩子過于自由的成長空間,導致孩子在校外結識了不良的朋友,和社會人士出入酒吧等場所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杜絕此類現象,教師應該明確發揮家庭監管的作用,有時候也會給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很大幫助,所以應該關注家長的力量,提現家庭教育的價值。
例如,引導學生了解“孝順父母”這種話題教師就可以組織家校共育活動,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和孝順父母有關的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真實案例。從這些故事中把握父母對子女的感情,課堂教學結束,教師也會布置一部分實踐任務,請學生回家以后給父母做一些小家務,有些學生選擇給父母洗腳,有些學生選擇幫父母捶背揉腿,這些行為都是學生懂得感恩的體現。當然,組織此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提前和學生家長溝通好,確保家長有時間參與此次活動,家校合作不只是教師單方面的工作,更是家庭和學校兩個場所的配合,教師要和家長溝通好,并且選擇家長喜歡且認可的方式組織德育活動。這也是新時期加強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關注學生心理,引領心理健康
中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培育有道德、有修養的中學生,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展開探索。其中,除了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方式等表面內容,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中職學生處于青春期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引導,開展德育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所以教師應該通過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道德素質。
例如,教師了解到,很多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其心理需要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比如,中職學生身上會出現一些在成年人看來難以理解的行為,有些學生喜歡往學校里帶打火機這類物件,學生并沒有抽煙的惡習,但由于學生個人認為帶打火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學生就會在自己的桌洞里放一個打火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學生的心理認知出現了障礙,學生可能需要從生活中獲取自我效能感或者博得他人的認同與贊賞。了解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應該逐步完善德育教育工作,平時組織心理健康輔導,引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真學習知識。通過學生的自查自糾,反思個人的心理素質,能夠讓學生盡快明白其行為其實比較幼稚,加強心理教育,也能夠改善中職德育教育的效果,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要。綜合來看,這是當前背景下教師極其容易忽略,而且加強教學,以后可以從本質上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四、結語
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一直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隨著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轉型,企業對于職業技能從業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需要在中職階段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引導,實現中職教育落實德育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陽陽.提升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1):263-264.
[2]王詩穎.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創新的原則與路徑初探[J].知識文庫,2020(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