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 要: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該領域的學困生問題必須得到解決。為此,教師需要提高對學困生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充分參與到課堂與課后的閱讀活動之中,在提升其閱讀能力的同時,讓他們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從興趣和信心等多種角度去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經過師生共同的努力,學困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水平一定會得到提到,得到更好且更為全面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了;閱讀能力;策略
閱讀是小學生學習文本的一項基礎能力,如果小學生閱讀能力較差,就無法通過閱讀來獲取和理解文章知識信息,對于自身的思維發展和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實際教學中,每個班級都難免存在學困生,其在閱讀學習上通常表現為不感興趣和比較隨意,導致這部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面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理解的困境
小學語文學困生在閱讀理解方面面臨著重重困難,如果教師能夠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以后他們的語文閱讀學習自然能夠順利許多。反之,教師的教學思想或策略方法有誤,教學工作很可能也變成這些學生成長的障礙。從這些學困生的角度來說,他們的基礎比較薄弱,缺少閱讀技巧,學習特點或性格愛好等與其他學生有著一定的區別。還有的學困生較為活潑,自制力比較差,沒辦法像其他學生一樣坐下來認真讀書。以上情況都決定了他們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需要適合他們的教學策略方法。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閱讀能力是一項基礎能力,是每個階段的學生都必備的一種能力。閱讀對教育的意義重大,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足可能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甚至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如閱讀能力不足會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語言積累、自學能力的提升等。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可以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階段。低年級注重識字,中年級注重閱讀,高年級注重寫作。但這并不意味著閱讀教學對低年級的學生不重要,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進行閱讀和寫作教學。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關鍵,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提高識字和表達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寫作能力的提高。低年級階段是學生形成學習能力的關鍵期,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價值,從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出發引導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和魅力,進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提升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科學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對于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都能夠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教學方法不適用,那么學生在學習時,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部分學生學習成績更會直線下降,從而成為學困生。因此,想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困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科學選擇閱讀教學方法,才能有效解決這一教學難題。
例如,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陌生字詞時,教師先讓學生對生字、生詞有一定的了解,并對各種特殊用法進行講解,使其能夠有效掌握具體的用途,針對于重點字詞也要進行替換與比較,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理解詞語當中所包含的情感。再比如,教師還可以多利用媒體教學法到課堂教學中,轉變以往在閱讀教學上較為單一的形式,把較為枯燥的閱讀內容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和文字、語音來替,不僅可以讓學生完成閱讀,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在視聽上的感受,使得閱讀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升。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根據不同情況以及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僅便于學生接受與學習,而且還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得學困生得到轉化,不斷提升其自身語文成績。
(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很多詞語不理解,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又不愿主動查字典解決,也不愿主動詢問老師、同學,不愛動腦,更不會聯系上下文在具體語一言環境中理解。因此,他們在獨自遇到稍難的新篇章時,根本無法完全理解文章的內容。因為讀不懂,更不愿意去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量接近于零。閱讀能力的強的孩子,理解力強,獲取知識的速度更快,學習興趣也十分濃厚;相反,閱讀能力低的孩子,理解力弱,理解同樣的篇章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習吃力,跟不上老師的步伐,最終成為學困生。因此,提高閱讀能力是把一個學困生轉變成才的關鍵。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有效提高學困生閱讀能力,首先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小學生普遍貪玩,特別是學困生,因為讀不懂,更不愿意下功夫讀書,潛意識里存在恐懼感,更想逃避。面對這種情況,必須循循善誘,逐步培養興趣。
(三)豐富閱讀形式
學習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氛圍與教師所采取的閱讀教學形式有關,如果教師總是采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讀,顯然很難得到活潑好動的學生的歡迎,對那些本來就興趣缺缺的學困生來說,也不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努力豐富語文閱讀的形式,使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有充分的意愿參與閱讀中,從而展開自主練習,使其自身的動機成為他們閱讀理解能力不斷進步的重要基礎。
教師可以在每次課堂結束前5分鐘,挑選一名學生發言,講述本節課在閱讀方面的感受,盡可能多挑選學困生,在其發言后要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去肯定他們的表現,以不斷增強學困生的興趣和信心。在課堂上,教師則可以組織互助小組,讓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給予學困生一定的幫助,教師則時常參與到互助小組中去,對雙方進行引導,避免雙方之間的沖突,讓能力強的學生知道怎樣幫助,學困生明白如何學習。在友情和好勝心的激勵下,學困生的學習愿望會更為強烈,效果也會更好。
(四)利用多媒體工具輔助學生閱讀
小學的學困生年紀小,普遍好動、愛玩耍、好奇心強,注意力集中度和持久度較低,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難以讓學生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創新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工具輔助學生閱讀。多媒體課件可以融入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教學資源,有助于活躍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達到培養和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工具還可以提升閱讀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更方便地構建多維度的教學情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教師在進行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美麗的小路》一文的教學時,如果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讓學生感受小路的美麗,學生不容易對這條美麗的小路產生情感共鳴。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形象生動的畫面,豐富學生的聽覺、視覺體驗,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不知不覺地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五)吸收課外知識
吸收課外知識主要針對的是學困生過去可能缺少閱讀積累的問題,部分教師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認為學生應該更多地關注考試成績,課后學生需要做的就是各種習題練習,不必花太多時間在課外閱讀上。這對于學困生走出困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課堂上的教學再有效,沒有課后的足夠積累,都會影響到學困生對閱讀的印象與態度。因此,教師應大力普及課外閱讀,在向學困生推薦課外讀物時要更加用心,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能力和需求,以逐步提高他們的閱讀熱情。
例如,有的學困生雖然學習成績上不突出,但是想象力豐富,思維有一定的廣度。對他們,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少兒體裁的科幻文學作品,先從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入手,逐漸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習慣,一點一滴地開始進行閱讀積累。平時則可以經常組織一些閱讀分享活動,給學困生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同時也讓他們有機會了解其他同學閱讀的書籍,激發出其對其他書籍的閱讀興趣,將課外閱讀持續進行下去。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因為班級內學生的閱讀基礎和學習技巧有所不同,隨著整齊劃一的教學工作不斷推進,學生的學習成績會變得參差不齊,本來比較隱蔽的差異性會越來越明顯。由此,部分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會面臨困境成為“學困生”。閱讀是語文能力素養的基礎組成部分,如果不加注意,最后甚至會影響到學生在各學科的學習成長。因此,解決學困生語文閱讀理解上的困難非常重要。在他們脫離困境,追趕上“大部隊”之后,教師可以更高效地做好全班的教學工作,因此,教師在該領域進行充分的研究實踐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趙秀珍,趙曉婷.淺談如何轉化語文學習中的學困生[J].漢字文化,2018(19):111—112.
[2]陳勇.談小學語文的“自信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農村教育,2018(18):114—115.
[3]王維麗.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J].中國農村教育,2018(12):20—21.
[4]周小華,馬華.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以甘肅省G縣為例[J].甘肅高師學報,2018(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