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珍
摘 要:教師應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優化作業設計,提高作業質量,實現“減負”和“增效”。同時,作業設計應盡量依據學生不同的能力和興趣,充分考慮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保護,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和提升符合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雙減”政策的提出與實行,旨在減少學生作業總量,降低學生的負擔與壓力,促使教育回歸本質,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樂情趣,這對教師布置作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說是一項挑戰。教師在設計小學英語作業時,需要響應“雙減”政策,遵循學生學習特點。教師要對英語作業的設計進行創新,改變傳統作業的缺陷,通過多樣性英語作業的布置提升學生對作業的期待感。
一、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現狀
小學英語作業內容多為機械的抄寫和背誦,學生們大多對此類枯燥、機械的作業不感興趣。教師設計的作業缺乏趣味性。其次,小學英語作業內容雖能與當天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但是缺乏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較嚴重的書本化現象。總的來說,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缺乏一定的聯系性,在進行作業設計時需要做進一步思考。再次,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要求作業難度的分層設計,這也是作業目標層次性的體現。但是小學英語現有的作業難度沒有依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分層設計,以中低難度為主,較適合能力水平一般的學生,對于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而言缺乏一定的挑戰性。而且長時間的低難度重復作業極易引發學生的倦怠感和厭煩心理,打擊學生的作業積極性。
二、“雙減”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設計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英語作業
學習興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也是學生學習效果提升的重要條件。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真正熱愛學習。如果英語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一味地采用抄寫和背誦的形式,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知識渴望,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作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深入思考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英語教師可以采用畫圖、角色扮演和講故事等形式,提升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制作相關學習用具等方式使學生鞏固對單詞和句子的記憶。學生制作單詞卡,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還能夠鞏固基礎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制作的教具帶到課堂上進行展示,并運用自己制作的單詞卡片進行練習,這樣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具有分層性英語作業
在英語教學中,無論是學生還是知識都是有層次性的,抓住這一契機,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應遵循分層性原則。就學生來說,他們的接受程度、學習能力、認知基礎是不一樣的,若作業布置同步化、標準化,就會出現能力強的學生認為作業毫無挑戰性,從而喪失學習興趣,而且自身進一步發展受阻的情況。與此同時,基礎薄弱的學生完不成作業,從而出現喪失自信心與學習興趣的情況。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基于分層性原則設計英語作業,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讓每個學生個體差異性受到尊重。
(三)設計具有開放性的英語作業
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外在表現,通過學生的行為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具有非常強的表現欲望,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相關的作業設計。除了采用背誦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故事改編和分享活動,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表演,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表現欲。學生在進行故事改編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提升英語知識運用能力,也能夠通過和其他同學的合作提升自身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英語教師進行這種開放性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故事中,還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學生克服困難的機會,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Our School”這一單元時,英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對話表演。學生在進行多人表演的過程中必然要和其他同學進行合作,這樣也就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英語交流環境。當然,教師也可以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作為家長的“小老師”教會家長一些簡單的單詞和短語,由學生自己負責一些復雜的短語和句子。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還能夠增強親子之間的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設計具有實踐性英語作業
英語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語言學科,而語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交流、表達等方面。所以,要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語用能力,教師必須組織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這也意味著,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教師要打破一直以來以理論為主的作業形式,基于實踐性原則設計英語作業,以此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如在教學小學英語“Hobbies”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社會調查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校園中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來向其他學生進行愛好調查,采訪的形式和內容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生在完成調查實踐類作業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及時將調查結果記錄下來,還要自己設計并制作一張詳細的調查表,然后在課堂上將自己調查的內容向教師進行匯報。學生在實踐類作業的輔助下,不僅能充分掌握本單元的重點知識,還能懂得如何進行學以致用。這樣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英語的魅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使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獲得提升。
三、結語
英語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是學生在非教學時間根據教師要求或者自身學習需求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有助于他們內化、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對提升教學效果有積極作用,也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培養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趙靜.創新形式提高實效:小學英語家庭作業設計例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