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蓉
摘要:通過研究現有的基于慕課的對外漢語教學相關文獻,文章對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從五個方面進行綜述:一、慕課對傳統對外漢語教學的影響;二、孔子學院和慕課建設;三、慕課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四、慕課平臺建設的現狀與思考;五、慕課對中國語言文化推廣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慕課;對外漢語教學;綜述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2-0105-03
為深化漢語國際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以慕課(MOOC)為代表的互聯網開放教育媒介為高質量、大規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漢語推廣工作提供可能。目前以慕課媒介來革新對外漢語教學課堂的研究還很少,因此,本文以基于慕課的對外漢語教學為研究對象,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情況進行梳理和概述。我們以“孔子學院+慕課(MOOC)”“漢語+慕課(MOOC)”為關鍵詞,搜素相關文獻,發現這是一個新興的研究方向。從時間來看,相關研究始于2014年,研究時間不長;從數量來看,相關研究論文僅54篇;從類型來看,包括期刊、會議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在54篇論文中碩博論文有16篇(約30%),有基金支持的有15篇(約28%),所以,慕課與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的研究雖然剛起步,但對研究者的理論和學術水平有較高要求,同時,也是一個新興的研究熱點。通過對上述研究論文的分析,我們把慕課和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分成五大類:慕課對傳統對外漢語教學的影響,孔子學院和慕課建設,慕課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慕課平臺建設的現狀與思考,慕課對中國語言文化推廣的作用。
魏文婷(2018年)指出通過充分利用MOOC討論區的功能實現基于慕課的對外漢語教學的高水平互動,提出了MOOC討論區以基于問題的協作學習模式為特征,具體從以下方面提高師生的互動效果。(1)設計學習環境。通過在討論區放置圖片、動畫、短視頻等幫助學生快速了解知識背景。(2)以問題為導向。提供運用知識點的真實問題情境,還可以將提問和回答的表現納入考核。(3)組建學習小組。按照不同的標準,將學習者分類以發現共同問題,進行精準指導。(4)篩選整合資料。通過教師的引領作用,在魚目混珠的資料中搜集整理出有效資源并定期更新。(5)組織協作活動。組織話題討論、故事接龍等形式的協作活動。(6)評價成果。通過報告、PPT、互評等形式對成果進行展示。陳良飛(2018年)通過從教學形式、內容、方法等方面分析《中級漢語語法》的慕課課程,提出將慕課課程與翻轉課堂相融合,一則發揮了慕課高水平的講解優勢,二則體現了傳統課堂直接交流反饋的長處。楊依然(2017年)從漢字的獨特性和文化心理差異歸納了漢字書寫教學的難點,指出漢字書寫教學中常見的偏誤:筆畫不規范,部首不規范,錯別字,筆順問題。在漢字書寫教學存在客觀難度的同時,現有的教學策略也存在“缺乏獨立的書寫課”“板書臨摹方式單一”“互動不足”等問題。通過分析現狀,筆者認為基于慕課的對外漢字教學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學習者的碎片化時間來加強該項內容學習,還能以課前預習、課后練習的形式做傳統課堂的補充。黃茗湘(2017年)提出對外漢語慕課具備的“碎片化時間”“學分認證”以及“高水準教育”等特征是其受歡迎的因素。慕課對傳統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但是,如何在慕課中落實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仍值得思考。徐晶凝(2016年)提到慕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可以揚長避短,語言慕課的學習者國別背景、能力水平、動機愿景不同,這對教師、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課程能提前研判,抓住主線,優化內容,濃縮提煉,而高質量的慕課講解視頻正好可以作為翻轉課堂的輔助學習資料,通過學生自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真正實現精講多練。孫祥倩(2015年)提到在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學內容、時間和地點等都由教學部門統一安排,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而慕課賦予學生更多選擇的自由,更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主動性。黃斐(2016年)指出結合前期慕課學習的后期課堂提問討論環節以克拉申輸入假說的“i+1”原則為指導,要難易適中,這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前期慕課所學的理解和感悟。
總體而言,研究的學者們基本都肯定慕課給傳統對外漢語教學所帶來的積極、正向的影響,包括突破時空局限、緩解師資壓力、創新教學形式、優化教學內容、引進新媒體手段、打造高水準課程等。
徐蓉、史路、賈子懿(2019年)提到把孔子學院的慕課建設分成基礎課、特色課和拓展課建設,并提出線上慕課、線下教學的新教學模式。梁琳(2016年)談到孔子學院的MOOC課程設計包括以下內容:確定教學理念,分析需求,組成課程體系,優化知識體系,打造評價體系。關于孔子學院的慕課課程的管理環節,提出由教務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分工協作完成,同時還提到了慕課內核教學模式。方貽聰(2015年)歸納了慕課帶給網絡孔子學院在線課堂的3點啟示:注重學習效果的反饋、評價和檢測;討論區、答疑區的設置增強了互動性;教學提前規劃,安排得當,步驟明確,避免了教學的隨意性。雷莉(2014年)歸納了慕課的幾點特征:開放性,大規模性,透明化,精品化,易獲得性,可重復性,體驗和互動性。同時指出教學單位存在“經費不均衡”“教學場地有限”“適用教材缺乏”的問題。結合慕課的特征,孔子學院的慕課建設正符合“速度快、成本低、規模化”的中國語言文化推廣思路,具有緩解教學資源壓力、創新教學方式、促進漢語推廣的作用。
從上述學者的觀點來看,慕課建設和孔子學院的發展相結合,具有重要的意義。結合大規模、低成本、快速、優質的發展思路,研究者們倡議孔子學院的發展要和慕課建設相輔相成。
劉霞(2018年)談到在慕課背景下,一部分對外漢語教師出現與現代教育技術脫節的現象,甚至忽視慕課的改革浪潮,不重視網絡信息時代教師角色的轉變。針對上述情況,劉霞提出以下建議。(1)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轉變教師權威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利用慕課平臺的交流機制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狀態,答疑解惑,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2)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教師既要熟悉并掌握現有慕課課程應用的相關技術,也要辯證地看待慕課和傳統課堂的優劣勢,取長補短。(3)轉變教師角色。教師要從傳統的主講人轉變為助講、引導、協商、主持、統籌人。
研究者們都認為,角色意識的轉變既能順應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需要,又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張以峰(2018年)談到設計一個獨立、專業的漢語教學MOOC平臺,即“漢語MOOC學院”。歸納圍繞某門學科內容建設專業的慕課平臺有以下優勢。(1)針對漢語類課程的學習者進行針對性的宣傳和推廣,宣傳效果更貼合受眾。(2)專門的漢語慕課平臺內容更豐富、更全面,便于學習者搜集、學習。(3)提升用戶粘性。專業的漢語教學慕課平臺不僅能提供學習者當下的需要,還能提供更多的相關課程選擇,幫助學習者拓展知識和能力的邊界。(4)有利于漢語教學的慕課課程形成體系。現有的漢語慕課課程分散在不同的慕課平臺上,內容不成體系,通過專門漢語慕課平臺的建設,將現有慕課課程分類整理,同時補充完善,形成漢語慕課課程體系。(5)助力中國語言文化的傳播。另外,作者還指出了該類平臺的建設原則。(1)簡明原則。(2)美觀原則。(3)功能原則。白璐(2015年)指出,以漢語教學作為唯一授課資源的慕課平臺的建設研究是今后漢語國際推廣專家、學者的研究重點。作者提出慕課平臺頁面設計的建議。(1)相關內容最好一屏顯示,少翻頁。(2)一屏的模塊宜簡明,不宜過多,避免使學習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3)圖文搭配,文字不宜過多。(4)頁面布局應簡明,色調、圖片應美觀。同時提出慕課平臺的設置模塊,包括會員“注冊”“首頁”“在線測試”“全部課程”“學習材料”“留言板”“聯系我們”。
通過上述論述,針對目前對外漢語慕課日新月異的發展勢頭,學者們建議做好專門的、獨立的漢語國際推廣的慕課平臺,同時要對平臺建設中的視頻資源庫建設做好規劃。
袁曉露(2015年)通過對盧旺達孔子學院運用慕課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慕課不僅可以輔助教學,還可以給當地師生提供自學的機會。高藝(2017年)談到漢語國際推廣存在課程設置有待完善、師資不足、教材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通過對泰國高校利用MOOC進行漢語教學的實踐分析,指出其有利于改善課程的設置,緩解優秀教師和優質教材短缺的壓力。陳肯(2018年)通過分析Coursera平臺上的漢語二語慕課,指出新科技帶來了教育的新機遇,我們應抓住機遇,順勢而為。馮原(2018年)談到中亞地區雖然已有13所孔院,但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區域,孔院的數量遠不能滿足漢語學習者的需要,根據2018年的全球數字報告顯示,中亞地區有接近70%的人口使用互聯網,這樣就為慕課的推行提供了客觀基礎,同時,慕課的應用緩解了教學場地和資源的壓力,降低了發展成本,對本土師資的培養也有幫助。
在慕課的影響力和作用上,研究者們都認為它有助于“大規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漢語推廣,對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漢語區域化資源的建設大有裨益。
慕課與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的研究雖然經歷了短短幾年的時間,但是相關研究涉及該領域的范圍是廣泛的,從慕課對國際漢語教學的推廣價值到基于慕課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革新,從對外漢語慕課的宏觀研究到分課程的個案研究,從國內外慕課平臺的經驗借鑒到提出建設專門的漢語慕課平臺的構想,研究者們都有建樹。除此之外,學者們普遍指出的對外漢語慕課建設的體系化問題、增加互動性問題、減少低結課率等問題將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方貽聰.“慕課”對網絡孔子學院在線課堂的啟示[J].教育前沿, 2015(27).
[2]梁琳,胡仁友.“慕課”與網絡孔子學院[N].光明日報,2014-11-06.
[3]高藝. MOOC對泰國川登喜大學漢語國際推廣的影響研究[D].廣西大學,2017.
[4]魏文婷. MOOC討論區基于問題的協作學習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探究及應用--以中級漢語語法課程為例[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
[5]白璐.大數據時代下漢語慕課教學資源平臺構建初探[D].遼寧大學,2015.
[6]黃茗湘.對外漢語慕課平臺中教學的思考[J].漢字文化,2017(05).
[7]陳肯.漢語國際教育慕課平臺建設的現狀及思考———以Coursera平臺上的課程為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8(07).
[8]雷莉.孔子學院發展的新思路———慕課(MOOCs)教學模式的應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4(12).
[9]袁曉露.盧旺達孔子學院(課堂)運用MOOC進行漢語教學的調查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OC
Xie Huirong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Chengdu 61183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review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course from five aspects: first, the influence of MOOC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econd, construc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MOOC; thi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ro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OC; four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 platform; fifth, the role of MOOC in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MOOC;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 language; over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