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忠
摘要:增效減負是當下基礎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價值取向。在當前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踐行“增效減負”,堅持以生為本,合理創新教學模式,切實減輕學生課業壓力。文章從注重情感教育、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立足學生興趣、創設課堂教學情境,重視教學引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學生特點、巧妙滲透德育內容,運用現代技術、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質”“量”并重、精心布置課后作業等方面對英語教學中“增效減負”的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增效減負;有效途徑;“雙減”政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3-0082-03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已引起國家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減負”已成為教育界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2021年9月,“雙減”政策全面實施,這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特大喜訊。“雙減”政策下有效實施“增效減負”教學策略,已成為當前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認真思考和探究的一個重要教學課題。對于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想達成“增效減負”的教學目標,就必須要保證課堂教學高質、高效、輕松、愉悅。要想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和互動,以此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教師要信任、尊重、愛護和關心每一位學生,以此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自己親近、尊敬師長,才會相信、學習他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為人師表,要展現出崇高的師風師德,用一種和藹可親的“大朋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入情入理的教學引導,以此有效減輕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難”和“厭煩”心理,促使學生對英語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雙減”政策全面實施后,英語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達成“增效減負”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就必須從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入手進行英語教學。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師生課堂互動較少,學生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沒有很多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這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好。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必須結合教材主題,為學生營造優質的英語學習氛圍,采用新時代學生較喜愛的教學方式和策略,對課程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延展、創新與升級,并給予學生更多的表達自己觀點和意見的機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Playing sports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的教學主題“sport”,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立體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探究欲望。首先,教師可以利用5分鐘~10分鐘的時間,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與“奧運會”有關的英語微課,以此幫助學生了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百年發展歷程,促使學生通過觀看中國運動健兒英勇奪金的輝煌場面,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可以趁此時機,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帶有啟發性的問題:“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Olympic spirit?”,并引導學生就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討論。最后,在學生完成交流和討論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及微課內容,大膽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這種趣味十足的教學情境下,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被充分激發,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更好。
教師要想在短短的45分鐘時間內,從“聽說讀寫”等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與英語學習技巧,就必須在提高教學效率上下功夫、花力氣、出實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以此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在英語基礎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靈活、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如教師可以利用單詞、短語和句子卡片等幫助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復習。教師也可以采用搶答游戲的方式,針對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內容進行教學引導。在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全新英語閱讀寫作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引導,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到豐富的英語閱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Saving the Earth一單元時,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對課文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消化、理解和記錄。在學生閱讀理解完課文后,教師要針對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其次,教師在講解完課文內容后,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布置一篇隨堂小作文:“Save the earth and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What kind of contribution should we teenagers make?”,讓學生運用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10分鐘左右的英語寫作“小練筆”。最后,在學生完成寫作“小練筆”后,教師可以選擇一到兩篇寫得較好的小作文,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朗讀,并且分享和交流寫作心得,以此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感,為其接下來更好地學習英語打下基礎。在這種輕松、高效的教學引導下,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課堂時間內,不但可以收獲知識、積累素材,還可以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這樣的英語教學真正達成了“增效減負”的教學目標。
大多數初中階段的學生都處在青春期階段,青春期階段的學生的思維正處在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敏感時期與提升階段。基于此,教師要根據這一時期的學生特點進行德育滲透,以此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在“增效減負”教育理念下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要堅持立徳樹人的根本任務,有效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先仔細觀察和分析當前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人物,再從學生這一興趣點出發,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巧妙滲透德育內容。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7 Shopping一單元的教學為例,shopping(購物)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英語單詞,在新時代被賦予了全新的概念,不僅是單純意義上的購買物品,還是一種消費理念與消費意識。基于此,英語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德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引導。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一個與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討論話題:“What kind of correct consumption view and values should teenagers have in their daily shopping and consumption process?”,以此引導學生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觀和價值觀進行回顧、總結和反思,并促使學生在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及討論中發散思維,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在這種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中,教師不但拉近了自己和學生的距離,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引導,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基于此,教師可選擇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種類越來越多,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情境創設教學模式等。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模式,教師都必須確保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充分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這樣一來,教師就無須依靠布置大量課后作業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從而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達成“增效減負”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2 Keeping healthy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分組探究學習。首先,教師可以把班級學生科學地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選出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并為各小組布置探究學習任務:“What is the best way to keep a healthy diet?”。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各小組學生在各自組長的組織和帶領下,合理分工,利用互聯網、書籍、報刊等多種途徑來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最后,在各小組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再鼓勵各小組組長帶領本組成員共同撰寫一份“小組研究報告”,表達出本小組對于“健康飲食”的觀點和想法,以及新時期應如何選擇保持身體健康的方式與途徑。在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指導下,學生不僅可以學會英語知識,還能夠樹立英語學習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學習效果。
“雙減”政策的第一項就是全面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與壓力。在進行傳統的英語作業設計時,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對英語單詞、語法、句式的記憶,常常會布置一些“同質化”的英語作業,這導致學生放學回家后被“作業”所包圍,耗費大量時間且身心俱疲。英語教學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增效減負”,教師必須減少作業數量,提升作業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多布置一些帶有趣味性、實踐性、探究性的英語作業,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例如,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篇描寫四季不同特點的英語小作文:“Write a short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all the year round.”,并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于“四季”的不同感受,充分發揮想象力,完成這次作業任務。這種“開放式”的作業,學生不但不會感到任務繁重,還會感到趣味十足,能真正發揮出作業的效用。
綜上所述,雙減策略全面實施后,“增效減負”的教學任務已提上各科教師的工作日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從而促使學生在高質、高效、輕松、愉悅的英語課堂氛圍中收獲知識,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劉璐瑤.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04).
[2]蔣藍藍.跨文化視域下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自信的建構與實施[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08).
[3]劉俊芳,李雪梅.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7).
[4]張錦.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20(01).
[5]姬澤嵐.跨文化視域下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07).
[6]朱娥,周利君.初中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熱效應的冷思考[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06).
[7]黃明亮.初中教師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8]劉江華.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幾點思考[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2000(09).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Ways of"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Burden" in English Teaching
Luo Fuzhong
(Lufeng Nationality Middle School, Shangha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Shanghang 364215, China)
Abstract: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burden is the main melody of current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practice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burden", adhere to student-oriented, reasonably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essure on students schoolwork.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of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burden" in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aying attention to emotional education, reducing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urden, based on students interests, creating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s,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ing guidance, improving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developing divergent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innovat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emphasizing "quality" rather than "quantity", and carefully arranging after-school homework.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English;increaseefficiencyand reduceburden; effectiveways;"doublereduction"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