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斌
摘要:語境通常是指語言環境,即人在說話時,所處的狀況和狀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英語詞匯、閱讀、語法、聽力等各個方面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各種生動、有趣的語言情境,以此為學生提供英語語言使用環境,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文章從語境理論的概況入手,明確語境理論的運用流程,分析初中英語教學中語境理論應用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語境理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境理論;語言情境;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3-0085-03
語境理論是英語學科教學比較提倡的一種教學理念,強調英語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材內容為課程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教師將語境理論應用于英語教學,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和運用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語境理論在語言教學中頗受重視,波蘭人類語言學家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最早提出了語境這一概念,他認為:“話語和環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語言環境對于理解語言來說必不可少。”英語語境是指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是人與人之間用英語交流的氛圍和平臺。英語教學語境分為靜態語境和動態語境兩種。靜態語境是指客觀存在的語言環境。動態語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的語言環境。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以動態語境運用為主。
語境能為學生提供比較舒適的語言環境,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語境理論可以運用到口語、詞匯、閱讀、語法等各個層面的英語教學中,具體運用流程如下。
1.設置語境
設置語境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結合本節課的教學主題,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設置語境是語境理論應用的第一個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語境設置得是否生動有趣、貼合實際,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備課階段就要做好語境的預設,以此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到語言情境中,進行相應知識的學習。
2.線索呈現
線索呈現是指教師將一個個單獨的知識點在語境中逐一呈現出來,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相應知識。線索呈現的優勢在于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循序漸進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以詞匯的語境教學為例,一個詞語可能會有多個意思,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語境讓學生使用該詞語,幫助學生體會相同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并能準確地運用,從而確保學生對新知識的長久記憶。
3.語境練習
當學生學習完某個知識點后,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的方式,為學生創設練習語境,以此檢驗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閱讀課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本篇文章的關鍵詞或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通過這些線索復述原文內容。在口語訓練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模擬新聞采訪的語言情境,幫助學生在語境中完成對話模擬練習。
1.教師對語境理論缺乏認識
部分教師對語境理論的認識有限,認為為學生創設語境,并引導學生到語境中練習會耗費很多時間,但完成的教學量和傳統教學量是相同的,因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應用語境理論的次數較少,這導致課堂教學缺乏語言環境,教學質量不高。
2.教師對語境理論缺乏重視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還在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不重視語言環境的創設,習慣于將教材中提及的知識點一次性教授給學生,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效果不理想。
3.教師對語境的作用缺乏了解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語言環境是檢驗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語言環境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不高。
1.以語境化難為易,強化學生詞匯記憶
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生若未扎實地掌握教材詞匯表中的詞匯,那么他后期的英語學習則難以為繼。語境理論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詞與詞之間的搭配語境上,不同詞語組合適用不同的語境。教師在詞匯教學中合理融入語境理論,可以有效解決學生“記不住”和“不會用”等英語詞匯學習難題。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問答、篇章填空、近反義詞聯想等方式創設詞匯學習語境,以此化難為易,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記住詞匯,并學會運用詞匯。以仁愛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5 topic 2 A few students are running around the playground的教學為例,在教學本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本課的主題“運動”,創設一個在學校運動會賽場上交流對話的語境。教師在創設語境時要注意將本節課所涉及的與體育運動相關的詞匯融入到情境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幅一名學生在運動場上奔跑的圖片,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象成那名正在奔跑的學生。其次,教師可以找一名英語較好的同學,讓其嘗試與教師就圖片內容進行對話。T:Jerry,where are you?J:I am on the playground.T:What are you doing?J:I am running.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兩人一組進行關于運動的自由對話。教師通過將課文中的詞匯融入到對話中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語言輸出環境,使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記住這些詞匯,并學會運用這些詞匯。
2.以語境推進精讀,培養學生閱讀思維
英語閱讀是對語境要求較高的一項教學內容,教師應將語境理論應用貫穿整個閱讀教學過程。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就是對文章信息進行抓取和處理的過程,而學生在抓取和處理文章信息時,必須要聯系上下文的語境才能推理出本段的中心句,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從語境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精讀。以仁愛版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2 topic 3 What can we do at hom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主題及文本開頭的圖片猜測本篇課文的內容和情境,學生經過觀察和分析可以得出本文的主題內容與environment有關。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environment入手進行文本精讀,并找出每個章節的主題句。有了明確的主題內容,學生的閱讀目標會更明確,可以更輕松地在每個段落開頭或結尾處找到本段的中心句,得出以下四條線索。1)In many countries,people produce power from coal. 2)China is one of the fir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use biogas technology. 3)Electric vehicl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1990s. 4)In China,the best-known manglev train is the German-built one in Shanghai.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每段的內容和情境,并圍繞每個段落的中心句尋找論據和線索,進而逐步理清文章脈絡。由本案例可見,學生在明確了文章語境后,閱讀文章時的目的會更明確,也更容易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將語境理論靈活運用于閱讀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3.以語境突破難點,解決學生語法難題
語法是語言的框架結構,也是學生準確使用英語的基礎。在語法教學中,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英語中的語法等同于數學中的公式,學生只要會背“公式”,就能在語言中靈活運用。這種語法教學觀念完全忽略了英語的實踐性。學生在進行英語表達時根本不可能直接使用這些“公式”與他人交流,而是要基于具體的語境,在正確的框架之上表達語言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合理創設一些語法使用情境,幫助學生在學習完語法知識后,可以迅速地在語境中練習和使用相應知識。以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的語法對比教學為例,以上兩個知識點都是現在完成時的表達方式,但含義卻不同,have been to是指曾經去過某地但已經回來了,have gone to是指去了某地但現在還沒有回來。教師若僅是將這兩個句式含義告訴學生,學生很難對句式形成深刻印象,也很難理解句式的具體用法。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對比語境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學生的理解。情境一:小明同學暑假去了北京,現在已經回來上課了,此時應該用哪個句式表達?情境二:小明同學去北京旅游了,到現在也沒有回來上課,此時應該用哪個句式表達?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以上兩個對比語境,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兩個語法結構的不同,并促使學生在多次練習后熟練掌握兩個語法結構的使用方法。
4.以語境豐富實踐,提升學生口語水平
口語教學是重要的語言輸出環節,也是對語境要求比較高的英語教學環節。在口語教學設計中,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設出貼近實際生活的語言運用情境,以此幫助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教師在進行口語語境創設時,一方面要保證語境的真實性,所創設的語境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另一方面要保證語境的靈活性,所創設的語境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采用不同的語境創設方式。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剛接觸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生活語境素材,避免他們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隨著年級的提升,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越來越多,教師可以創設模擬語境,以隨機提問對話的方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以仁愛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Playing sport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運動會,學生對此主題興趣度較高,可以表達的內容較多。在進行本單元口語語境運用訓練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運動會賽場上的語境,一部分學生扮演賽場上的運動員,另一部分學生扮演記者,口語交流以“采訪”的形式展開。考慮到學生詞匯量有限,為保證雙方對話質量,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口語訓練參考。記者組對話參考如下:1)Which sport will you take part in?2)How do you feel now?運動員組對話參考如下:1)I will take part in...2)I am good at...3)I feel so serious/exciting...教師從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入手為學生創設語境,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這會對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具有較大幫助。
綜上所述,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靈活運用語境理論,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運用環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主動運用語言的意識,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應將語境理論運用貫穿英語教學始終,并在聽、說、讀、寫各個教學環節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與本節課主題相關的語境,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鄭碧蓉.在良好的語境中夯實基礎———初中英語教學的兩個模式[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1999(01).
[2]趙雪蓮.基于語境理論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行動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
[3]張楚馨.認知語境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4]馮麗花.基于語境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2).
[5]彭麗軒.語境理論在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2).
[6]王艷梅.語用學視角下的英語課堂教學語境創設研究———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例[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01).
[7]林慧娟.語境理論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8]馬輝.初中英語教學中情景語境的創設[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9(02).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ntext Theory in English Teaching
Liao Hongbin
(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Longyan College, Longyan 364012, China)
Abstract: Context usually refers to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hat is, the situation and state of people when speaking. In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English vocabulary, reading, grammar, listening and other links to create various vivid and interesting language situations for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English language use environment, help students deeply understand English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Starting with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ontext theor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context theor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ext theo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context theo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English;contexttheory;languagesituation; cor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