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不僅是加強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需要,也是改革創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的需要。當前,高校要進一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教學改革。一要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的目的,二要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的原則,三要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的方法,四要提升思政課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12;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1-002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A類項目“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研究與實踐”(2020JGA302)、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廣西財經素養教育研究專項課題“新時代廣西大學生健康財富觀培育研究”(2021ZJY862)、“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育計劃”人文社會科學類立項課題(2020QGRW028)研究成果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思政課建設工作,制定出臺了系列政策以推進高校思政課教育改革創新,使得高校思政課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在此大背景下,全國各大高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以下簡稱“原理”課)中,以提升“原理”課的教學質量和大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各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筆者發現,一些高校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的效果,影響著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的培養。本文試從理論上分析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從課程教學的視角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實質就是一種課程教學改革。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改革課程教學目的、課程教學內容和課程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其中,樹立科學的課程教學改革目的至關重要。這是因為,改革課程教學目的在課程教學改革中具有龍頭引領作用。一般說來,有什么樣的課程教學改革目的,就會有什么樣的課程教學改革內容以及課程教學改革方法。只有樹立起科學的課程教學改革目的,才有可能在實踐中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課程教學改革目的出現了偏差,那么整個課程教學改革也就很難取得顯著的成效。
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融合的淺層化。這種淺層化具體表現為:僅僅從知識層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進行互相詮釋,而沒有從內在思想體系和價值根源上揭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深層關系,以及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立德樹人中具有的共通作用。而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思政課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的根本目的。那么,這一根本目的是什么呢?要回答這一問題,還是要從“原理”課的性質說起。作為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原理”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學會運用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因此,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要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為根本目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文明的精髓,蘊含著中國古人對宇宙自然、國家社會、人倫道德的認知和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概括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一概括十分精準,準確地揭示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高校對大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要引導大學生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倫理規范和人文精神。由此可見,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原因。因此,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教師要注意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在宇宙自然、國家社會、人倫道德上具有的共通的文化因子。在此基礎上,一方面,要通過借助這些共通的文化因子,助力大學生更好地領會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另一方面,在融入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倫理規范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只有這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才會有更宏大的視野、更鮮明的效果,進而“才會在思政課堂上真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的同頻共振,雙向提升”。
盡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還處于探索階段,各高校的做法也不盡相同,但在融入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共通的原則。
1.適度性原則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要注意堅持適度性原則。一方面,課程內容的安排要適度。當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實質上已經明確了“原理”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是主輔關系,即以“原理”課為主、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輔,而不能本末倒置。這就是說,思政課教師要做的工作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中,而不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依據適度性原則,思政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注意保持“原理”課的主體地位,確保課程內容的完整性,不能因為融入而隨意減少課程的教學內容,甚至將課程變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另一方面,課程時間的安排要適度。在課堂教學中,思政課教師要把握好時間的度,合理分配講授的時間。從教學的科學性來看,如果是采用知識點式的融入法進行教學,一般一節課用5分鐘~10分鐘的時間來進行融入是比較科學的,而不能出現一節課45分鐘有30分鐘用來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類的現象。如果是采用專題式融入法,本門課程拿出2學時~4個學時進行專題式教學比較科學。
2.選擇性原則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要注意堅持選擇性原則。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告訴人們,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也要用一分為二的方法來看待。具體來說,一方面要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中占主流的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占主流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是中國人安身立命之本,需要大力傳承和弘揚。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中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和一些已經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對于這部分內容,則必須堅決摒棄。因此,思政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先從事一番去粗取精的工作,根據“原理”課教學的需要,將中華傳統文化中能融入課程的優秀部分甄別遴選出來,將那些封建糟粕和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拋棄掉,而不能不加選擇地進行融入。
3.創造性轉化原則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要注意堅持創造性轉化原則。盡管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人類文化的精髓,在關于宇宙自然、個人生存發展、社會發展的認識上有許多相似、相近、相通之處,但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思想文化體系,它們產生于不同的歷史時代、有著不同的話語體系,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是教師融入時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進行再創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始終保持生機活力,就在于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能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創造出新的內容、創造出新的表達形式,進而做到始終與時代發展保持同頻共振。同樣,思政課教師還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特點,不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進行再加工、再整理,并進行必要的內容轉化和話語轉化,一方面將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出來,一方面將馬克思主義的有關內容用中國話語來闡述,最終“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從單純的‘隔空對話向深層次的‘重疊共識的轉變”。事實上,當思政課教師能較好地做到創造性轉化時,其既能做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內在關系講清楚,又能做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獨特特點講清楚。
4.啟發性原則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要注意堅持啟發性原則。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奧精微。要想較為全面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所以僅憑48個課時的“原理”課很難讓學生較為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揮這48個課時的作用呢?顯然,思政課教師要善于激發和提升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能力,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我學習、自我研究,進而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因此,在融入時,要避免灌輸式教學方式,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注意引導學生多思考、多參與,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探究,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究中產生對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的能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能否取得實效,方法也非常重要。好的融入方法能有效提升融入的實效性。因此,要進一步創新融入的方法。具體說來,思政課教師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法進行實踐探索。
1.知識點式融入法
所謂知識點式融入法是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的相關知識點中。例如,在講授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時,融入中國古代的知行思想;在講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時,融入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在講授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時,融入中國古人關于小康社會和大同世界的論述等。應該說,這種知識點式的融入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也是思政課教師經常采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進行細致的對比分析,進而揭示出兩種文化所擁有的共通文化因子。
2.專題式融入法
專題式融入主要是指采取專題式教學的方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內在關系進行系統講解。思政課教師可以從“原理”課中拿出2個~4個課時,從宇宙論、認識論、價值論、社會發展論等方面系統地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內在關系。與知識點式融入法相比,專題式融入法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能很好地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類的現象發生。具體來說,專題式融入法能夠使學生較為系統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而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當然,這一方法對思政課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思政課教師必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系統深入的認知,才能夠較為深入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進行對比。
3.實踐教學法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傳承幾千年而生生不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滲透在中國人的生產生活中,并在生產生活中內化為中國人內心的信念、外化為中國人外在的行為。因此,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倫理規范和人文精神。具體說來,可以利用“原理”課的實踐課時,組織學生開展有關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到孔廟去體驗中華傳統禮儀,組織學生去調研學校所在地傳承弘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情況,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等。學生在親身的參與中,更能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當然,在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思政課教師要注意設置有關議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思考探索相關問題,否則實踐活動就容易流于形式。
4.經典閱讀法
閱讀經典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方法。對于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大學生來說,經典閱讀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原理”課教材是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資料,但大學生如果要更深入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僅靠教材是不夠的,必須要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同樣,僅僅靠思政課教師去整理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來引導大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去閱讀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經典著作。同時,思政課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一些在科研上有潛能的學生,引導他們開展科研,撰寫學術論文。
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原理”課時,高校應重視提升思政課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系統地對思政課教師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
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著培養思政課教師的任務,因此,系統地對思政課教師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是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應有的職責。具體說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提升思政課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一是舉辦面向思政課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素養培訓班,分批對思政課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幫助思政課教師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這種方法適用于那些辦學實力比較強的綜合院校,并且可以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開展。二是可以不定期邀請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專家來校進行專題講座。這種方法適合所有高校,可以利用日常教學時間來開展。三是可以將思政課教師分批送到國內開設有哲學專業、歷史專業的高校進行課程進修,促進思政課教師系統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思政課教師要積極主動自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今天的思政課教師素質普遍較高,有著較強的學習能力。因此,思政課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自學方式來提升自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具體來說,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系統地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著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體現在以《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中華元典中。因此,思政課教師可以廣泛閱讀這些元典,以提升自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另外,今人也撰寫了不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著作,這些著作系統地總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思政課教師也可以廣泛閱讀今人撰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作。比如,陳來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和郭齊勇的《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就是比較好的著作。閱讀這些著作可以幫助思政課教師提升自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有利于思政課教師更好地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李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方法論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0(10).
[4]晏朝飛,韓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邏輯、問題及對策[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3).
[5]李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方法論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0(10).
[6]陳林,周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觀察,2020(21).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ourse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u Qiong
(College of Marxism,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ning 530003,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ourse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is not only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the need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ourse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First, teachers should clarify the purpose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Second,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Third, 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the methods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urriculum. Fourth,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litera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 words: 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 basicprinciplesofMarxism;curriculumreform;talent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