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成安,楊新旺,葉 頻,李仲銘,范 艷
(昆明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局部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為學習其他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打下堅實的形態學基礎。現階段,全國各醫學院校都倡導培養高素質醫學應用型人才。所以,應該充分利用局部解剖學學科的特定優勢,開拓素質教育資源,結合各個專業醫學生以后崗位所需的綜合素質,有的放矢地進行局部解剖學教學設計及教學方法改革,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局部解剖學教學改革尤為重要。
OBE 由美國學者威廉 斯派迪(William G.Spady)于1981 年創設,經過在歐美多個國家的探索與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擁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體系。OBE理念于1994 年引入工程教育領域,并在該領域引起教學改革,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后在眾多領域,特別是在職業教育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推廣和運用。OBE 理念的關鍵是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的成果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包括課程設置、課程質量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操作技能等,都針對學生未來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展開。
OBE 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關注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估等方面都與傳統教學有所不同(表1)。
表1 傳統教學體系和OBE 教學體系的區別
OBE教學理念的主體是學生,但前提是教師能夠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強調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局部解剖學教師作為OBE 理念的引導者、觀察者和評估者,要從傳統教學理念中轉變過來,放棄教材知識的盲目灌輸,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結合學生未來崗位情況,設計新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擁有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意識。教師要達到以上要求,就必須提高自身教學素質,結合自己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多方面地學習和訓練,特別是要學習相關臨床知識,關注本學科和臨床學科的新進展,多向臨床醫師請教和探討,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質,提升教學質量。
通過局部解剖學OBE 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教師可以明確學習的實用型教學目標,并設計以能力本位為導向的評價機制,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通過課堂引導,教給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方法和意義,激勵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如創設問題情境、增加討論課、把局部解剖學知識和臨床案例有機結合、模擬手術等,適當拓展對未來臨床工作前景的判斷分析,讓學生充分理解局部解剖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未來從事臨床工作的熱情,從而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OBE 理念要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為以后的崗位建立嚴謹的對應關系,以達到勝任崗位的目的。傳統的局部解剖學,內容是對解剖學知識全面而細致的闡述,教學目標以“掌握、熟悉、了解”等低階的認知作為要求,教學內容以驗證性為主,忽略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淡化了局部解剖學和臨床學科的紐帶關系。將OBE 理念應用于局部解剖學要根據學生崗位要求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闡述、分析、創新”局部解剖學知識,以提高綜合素質和崗位勝任能力為教學目標。
根據各醫學院校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教師修訂新的局部解剖學課程質量標準,設計一一對應的教學新目標。例如,胃的實驗操作課目標要求學生解剖清楚胃的血管,迷走神經前干及其發出的肝支和胃前支,迷走神經后干及其發出的腹腔支和胃后支,這為學生將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胃大部切除術或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OBE 理念倡導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例如理論課、實驗課“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堅持專業基礎學習與課程思政、人文素養的有機結合(圖1)。
3.2.1 課程思政
圖1 OBE 理念下局部解剖學教學設計
學生要勝任今后的醫生崗位,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還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才,根本是立德樹人,要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其崗位勝任能力。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介紹“近代解剖學之父”維薩里的故事,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打破陳舊觀念的決心。在解剖實驗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2.2 理論課教學
理論課教學仍是當代課堂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教學內容不僅是解剖學知識全面而細致的闡述,還要根據學生的崗位需求,按照新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教學。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局部聯系整體的臨床思維意識。如講到腹部時,教師可將解剖知識與臨床相關疾病進行串聯,引導學生辨認腹膜腔的分區、間隙和腹部各器官位置、結構、毗鄰、通聯關系。
3.2.3 實驗課教學
OBE 理念下,實驗課教學需與學生日后的崗位有機結合起來。教師需要按照新的實驗教學目標,設計綜合性實驗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師可以融入適量外科手術內容,通過模擬手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實驗操作能力。學生自己動手,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會更加深刻。這樣有助于學生學會終身有用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其崗位勝任能力。
3.2.4 混合式學習
隨著網絡的發展,“線上”結合“線下”的混合式學習也在各大高校積極開展起來。教師可借助各類解剖學網絡課程平臺,利用教材、圖譜,結合解剖學習軟件、手機“對分易”平臺,方便快捷地開展混合式學習。教師用“對分易”在課前把學習任務發布給每位學生,學生在網絡課程平臺結合教學大綱、教學微視頻、多媒體課件等學習;線下學習后,自己再結合教材和利用學習軟件歸納總結。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課程平臺論壇、雨課堂等答疑輔導等。混合式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學”為本,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
良好的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習者個人的學習效果,而且能發現學習者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改正,最終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OBE理念倡導構建注重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相互對應、多元化、可持續性改進的學習成果評價體系。以昆明醫科大學局部解剖學為例,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考核(占學科總成績40%)和終結性考核(占學科總成績60%)兩部分構成。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時表現、網絡單元考試、標本考試等(詳見圖2)。評價體系綜合評價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學能力、操作技能、臨床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以期培養能夠充分勝任崗位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經過近兩年的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昆明醫科大學2019 級臨床醫學專業已全面展開基于OBE理念的局部解剖學教學。該研究以2019 級臨床專業學生996 人作為實驗組,期末綜合成績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終結性考核兩部分組成。對照組選取2018 級臨床專業學生1185 人,用傳統教學模式。2 個年級的期末終結性考核都是教考分離,試卷由教務處從人民衛生出版社試題庫按同一難度抽題組卷。2 個年級學生的綜合成績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平均分用x表示,進行t 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2)。
圖2 OBE 理念下局部解剖學評價體系
表2 對照組和實驗組期末綜合成績得分比較(分,X)
崗位勝任能力體現在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應對能力上,是一種個性化的培養過程,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者、監督者的培養方式。基于OBE 理念的局部解剖學的教學改革,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全面開展此教學改革,除了要熟知解剖學知識外,還要注意學科交叉的情況。當然,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學習,突破固定學時、固定地點、固定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逐步完善OBE 理念下的局部解剖學教學改革,最終將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培養體系化,讓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