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劉 音,李威君,聶 文,邢大千
(1.山東科技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 山東 青島 266590;2.山東科技大學礦業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山東 青島 26659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課堂教學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主要方式,要通過課堂教學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國家、社會和個人對安全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在這一形勢下,我國招生安全工程專業的高校由最初的15 所發展到目前的170 所。雖然各高校安全工程學科有自身的行業特色背景,但安全管理學一直是其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把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堅持立德樹人,實現思政元素無痕滲透到育人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實現學生專業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念的共同升華。
課程思政源于上海全面德育改革的過程,它強調著力在課程中有效滲透思政教育內容,如愛國主義、正確的三觀、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培養。這一理念并不是要求高校增加某一新課程,而是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從而努力實現知識傳授與立德育人的有機融合。
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應該是將知識傳授與思政育人融為一體。從思政教育和學生成長規律來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相關課程均蘊含思政教育功能。思政育人目標就是拓展專業教育的功能,形成高校專業課程教育的“大思政”格局。
安全管理學是安全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通過該課程學習能夠使學生運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對系統進行風險管理及控制等,從而降低系統的危險性。同時,充分挖掘課堂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教學載體,使思政“進大綱、進設計、進課堂”成為“價值提升、能力培養、知識傳遞”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從而在立德樹人的角度下,培養當代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家國情懷,使專業教育與思政育人同向共行。
教師隊伍作為高校實施課程思政教改的中堅力量,對思政育人效果具有直接影響。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思政意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亦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講授,還應關注學生價值觀的健康發展。教師應以課堂為媒介,深入挖掘安全管理課程思政元素,并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實現授課育人的同向同行。另外,教師還應充分利用專業學科資源優勢,結合網絡平臺、文獻等途徑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多參與教學能力提升等各類競賽活動,從而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如安全管理教師團隊積極參與了學校課堂思政講課比賽,并將學生德育水平引入教師教學績效評價機制中,從而促進教師隊伍思政素養的提升。
以專業知識為基點,逐步融入思政元素,并潛移默化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呈現課堂思政問題,從而防止課堂思政問題的僵化引入。對安全管理學課程來說,教師可以按照安全管理基本原理,以課程單元的教學內容為講授順序,將教材分割為基本安全管理知識點和綜合案例分析兩部分,在各模塊內容中整合思政內涵,并挖掘多種方法豐富思政載體,從而達到專業課程教學與能力提升、思政育人的綜合目標。如安全管理學基本理論知識模塊,可以引出課前傳統安全故事,這是與課程知識點緊密結合的傳統文化,既能體現傳統文化的智慧,又能啟發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該模塊圍繞著課程基本知識,可以同時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
在當今教學手段豐富的信息化時代,教師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利用線上平臺和線下多渠道溝通,跟蹤學生的知識掌握及思政學習情況,及時完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方法,加強實踐及思政點案例融入,形成互動性強的教學方法,并及時分析學情,避免課程思政浮于表面。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也能利用豐富的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課程思政教育資料,如安全生產事故視頻、案例數據等,豐富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素材。如課中知識引導中的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分析,也是與安全意識和安全精神緊密聯系的,從而在課程思政學習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專業知識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實現思政要素與知識點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如圖1 所示)。
圖1 安全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路
作為專業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教學大綱中規定了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就要自然融合思政知識點,以情感感化等方式,使價值引導、專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有機統一。將課程教學大綱融入思政教育大綱,使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政元素點結合,可以充分實現立德樹人的多層教學任務。例如,安全管理教學大綱將安全意識等綜合素養寫入教學大綱,能更加充分地體現遵守安全法規、嚴守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養要求。
在安全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應該把握學生思想認知和安全生產實際中所關注的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尋找切入點來構建教學問題,經過深入思考和精心設計,找到安全管理知識和思政教育的契合點,進而精心設計各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以專業課程教學為載體展開課程思政教育。在教學設計完善過程中,應致力于將思政教學元素滲透在專業課程當中,把價值觀有效融于專業知識當中,確保安全管理知識學習與思政理論同向提升。
課程思政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它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因此,采用何種方法融入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在安全管理學課堂思政建設中,團隊教師從學生視角思考問題,采用多種方法藝術性地將思政點融入對學生的教育中。安全管理學在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時使用多種教學模式,包括課堂教學研討式、啟發式等,同時它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也廣泛使用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等方法。在選取案例時,充分考慮了知識傳授與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圖2 所示)。
圖2 安全管理學課程思政實施步驟
國家經濟和行業的發展對安全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安全管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團隊教師秉承重基礎、拓思政的思路,結合專業學科優勢資源,充分挖掘相關章節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并結合翻轉課堂、探究式等多種方法將思政點融入課堂。同時,注重在課程講授中引入思政案例及行業熱點問題,教學手段多樣化并堅持注重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到事故案例分析中去,強化了其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實施后,通過與學生充分溝通交流,輔以調查問卷等方式發現:學生對這種同向同行的思政融入學習評價很好,參與課程學習拓展的積極性大大提升。他們覺得學習中融入思政點,配合案例教學映射的道理對他們的成長有著良好的啟發和引導作用。總體來說,安全管理學課程思政的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本文以安全管理學為例,深入探討了課程思政改革的目標、思路及實施步驟,通過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有機納入課程教學,不但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實現價值引領,使得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同步獲得了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社會責任感。經實踐證明,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效果良好,可以為同類高校相關專業課程的改革及實施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