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香,喻愛芳,唐友娟,唐文帥,楊 帆,種世桂
(桂林醫學院護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雨課堂是由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和“學堂在線”共同研發,集學習、測驗、互動等功能為一體的智慧型教學工具,教師可以通過雨課堂發布課件、試卷、在線教學、考勤點名等,學生通過微信小程序課前預習、在線學習、課后復習、提問討論等,能極大程度地滿足師生遠程教與學、督促學習和檢驗教學效果等各種需求[1]。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是指短而精的開放式在線課程。中國大學MOOC平臺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通過適當選擇,將慕課視頻融入教學中,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進而提升教學質量[2]。五官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其靈活運用于臨床護理實踐。學生在學校學得好與壞,直接影響其畢業后進入工作崗位的臨床護理能力。為探索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本研究將雨課堂與中國大學MOOC相結合并應用于五官科護理學教學,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提供參考依據。
選擇2018級護理高職兩個班學生316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 31人(9.81%),女 285人(90.19%);年齡 18~22歲,平均(19.76±0.80)歲。隨機選取一個班為觀察組(165人),另一個班為對照組(151人)。兩個班學生均已完成前期課程的學習,且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陳燕燕、趙佛容主編的《眼耳鼻咽喉口腔科護理學》第四版教材。選擇口腔頜面部應用解剖生理、牙體牙髓病和根尖周圍組織病病人的護理作為教學內容,共4個學時(160分鐘),由同一教研室兩名教學經驗相近、負責同內容授課的教師完成。
1.2.1 對照組教學方法 采用傳統的多媒體課堂講授模式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授課準備,制作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層層遞進講授口腔頜面部的解剖特點及意義,牙體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護理評估、護理診斷、治療和護理配合,用時約130分鐘。在口腔頜面部的解剖意義、牙體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護理評估和護理診斷部分設計問題進行提問,用時約20分鐘。最后,用10分鐘進行本次授課內容的回顧和小結,強調學習重點,提出課后思考題。課后一周內,在雨課堂發布針對本次授課內容的理論測試題,通知學生在要求時限內完成。
1.2.2 觀察組教學方法 采用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即雨課堂結合中國大學MOOC視頻進行教學。從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復習和測驗3個環節進行教學設計,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全程師生互動溝通和參與。
(1)課前準備。采用線上學習,教師提前一周將中國大學MOOC視頻發布至雨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預習。具體包括:①編輯并發布預習課件。教師按照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從中國大學MOOC平臺搜索、篩選符合要求的慕課視頻,包括牙的組成、分類及功能,臨床牙位記錄法,上下頜骨,齲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和牙拔除術等,并將慕課視頻上傳雨課堂。②提前一周通知學生進入雨課堂完成預習,教師分別在課前5天、3天、1天應用雨課堂了解學生預習情況,及時督促學生預習。同時通過學生在討論區的留言和提問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
(2)課堂實施。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①雨課堂+慕課視頻授課:教師提前5分鐘開啟雨課堂授課并設置簽到,學生通過微信掃碼進入課堂,可起到考勤監督的作用。在授課過程中采取慕課視頻觀看和課件展示相結合的方式,每觀看一個慕課視頻,均在雨課堂課件中歸納該視頻的重點與難點,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學生可以在上課過程中隨時通過彈幕和點擊“不懂”按鍵反饋自己的問題和需要教師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可以全面了解其想法,及時解決學生問題并調整授課進程。②雨課堂在線答題:根據慕課視頻的內容設計選擇題,在授課過程中穿插提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雨課堂后臺了解學生答題情況,檢測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③教師總結:教師就本次授課的慕課資源、授課中的重點與難點做總結梳理,根據在線答題情況進行點評和答疑,肯定學生的優點,指出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并根據其不足推薦相關的知識拓展資料和學習網站。
(3)課后復習和測驗。采用線上學習,教師將授課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學生在彈幕提出的問題和標記“不懂”的內容制作成復習課件,同時附上課外知識拓展資料和相關學習網址,統一發布在雨課堂,便于學生課后復習,鞏固學習效果。課堂授課完成后一周內,間隔時間與對照組學生相同,在雨課堂發布針對本次課程設計的理論測試題,通知學生在要求時限內完成。教師通過雨課堂后臺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了解學生作答情況(包括完成度、正確率等),檢測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并進行教學反思。
1.3.1 理論測試成績 兩組學生教學完成后一周內,由參與授課的兩位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共同編制口腔頜面部應用解剖生理、牙體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理論測試卷并設定標準答案,其中選擇題40題(1分/題,共40分),簡答題6題(共35分),病例分析題2題(共25分),共計100分。通過雨課堂平臺統一發布,限時120分鐘同步完成作答。選擇題由雨課堂自動批改,簡答題和病例分析題由參與授課的兩位教師在雨課堂后臺進行評分,并對學生得分情況進行比較。兩組學生用同一套試題測試,同時發送,同步作答。
1.3.2 教學滿意度評價 通過廣泛回顧文獻自行設計問卷進行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條目包括: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提高知識掌握水平和豐富知識來源、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習舒適度和體驗感6個方面。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5分分別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總分6~30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生滿意度越高。通過測量該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44。
1.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描述、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學生理論測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理論測試成績比較(±s,分)
組別n 選擇題 簡答題 病例分析題 總分觀察組對照組165 151 26.59±4.08 24.64±4.13 22.30±5.01 19.36±4.79 16.89±3.55 14.73±3.29 65.92±9.7 58.83±8.9 t P 4.225<0.001 5.204<0.001 5.605<0.001 0 3 6.746<0.001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n 提高學習積極性 提高課堂參與度 提高知識掌握水平和豐富知識來源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習舒適度和體驗感 總分觀察組對照組提高自主學習能力165 151 t P 3.58±0.80 2.72±0.68 10.367<0.001 3.52±0.75 2.70±0.61 10.587<0.001 3.63±0.78 2.75±0.69 10.678<0.001 3.70±0.78 2.83±0.65 10.784<0.001 3.56±0.75 2.81±0.61 9.865<0.001 3.63±0.79 2.79±0.64 10.456<0.001 21.62±4.02 16.60±3.12 12.461<0.001
由于慕課同時參與學習者多、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課程資源豐富等,深受青年學生喜愛[3]。截至2018年,我國慕課總量、參與開課學校數量、學習人數均居世界首位。然而相關研究顯示,90%的學生在MOOC平臺上選擇課程后并沒有完成學習,部分課程輟學率甚至高達96%。國內學者對3 300位MOOC用戶調查顯示,參與過MOOC學習的占74%,選擇一門以上課程的占70%以上,但只有一半左右的用戶曾完整地上完一門課。究其原因可能與所選課程的質量、趣味性、師生交流互動的有效性不高等因素有關[4]。本研究采用的慕課視頻均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提前篩選,嚴格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選擇符合本專業學生的課程,從源頭保證所選課程的高質量。在教學中,采用雨課堂同步授課,利用彈幕、投票、留言等在線互動方式,增強了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討論交流,增強了學生的課堂體驗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對提高學習舒適度和體驗感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理論測試成績總分、各項得分和教學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與李鵬等[5-6]的研究結果相似。雨課堂+慕課教學通過課前發布預習課件,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課中通過彈幕、“不懂”反饋、隨堂測驗等功能,能使學生被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主動參與課堂,進行討論答題,同時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并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提高了其知識掌握水平;課后通過各種測試,能夠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將知識運用于分析和解決問題,同時在課后推送的課外拓展資料也能讓學生接觸教材以外的知識,豐富了知識來源,增加了知識儲備[2]。
當前我國教育現狀是大多數高校仍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教學方式,缺乏有效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持續性、系統性監督管理,無法實現師生互動同步化,學生不能及時反饋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問,教師也難以及時察覺。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雨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持續性,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全過程。教師通過雨課堂進行在線授課、隨堂測試和即時互動,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疑惑,隨時調整課堂進度,實現了“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7]。在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教學中,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來,能充分激發想象力、創造力和自主學習動力,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主動性。
雨課堂結合中國大學MOOC的教學方式,是“互聯網+”時代教學改革的新方向。該教學方式深受學生喜愛,可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舒適度和課堂體驗感,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該教學方式在五官科護理學教學改革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進一步探索和完善雨課堂+慕課教學提供了依據。為保證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教學的效果,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1)慕課資源需要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篩選,每個視頻時間不宜過長,以5~10分鐘為宜,以免學生觀看時疲乏、走神。插入雨課堂課件后,要反復測試,確保使用時順利播放。(2)在隨堂測驗時,要嚴格根據慕課視頻內容和授課重、難點編寫測試題,題目不宜過難,以免打擊學生學習熱情。難度大、超綱的問題,可作為課后思考題啟發學生進行思維拓展。(3)為保證雨課堂現場授課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提前熟練掌握雨課堂的各大功能應用,全面進行教學設計,掌控課堂教學進度。同時,學校信息部門應及時更新多媒體教室的軟件、設備,暢通網絡,以順利進行教學實施。